杨璇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信息消费不仅是当今信息技术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领域,也是新时代消费投入重点和消费制度改革的关键[1]。但由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信息消费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之间有着较大差异。信息消费向来的研究重点在城市和农村而不在城镇居民身上,但城镇居民近几年已然成为了信息消费大军的重要成员[1]。本文选取了嘉兴市小城镇的信息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统计调查了居民的信息消费情况,分析他们的差异化表现,并提出改善信息消费结构的对策。
从调查结果来看,信息消费的花费在百元以下的居民占比最大,达到62%,而在百元以上的月支出占38%,差距较大。其中移动电话费用还是占据了较大比例,且平均每月的移动电话费随着每月信息消费的费用的上涨,成正比关系。月支出占总支出区间在10%及以下的占到73%,10%-20%的占12%。整体来看,信息消费的花费占居民总收入的比例并不高。
居民中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获取信息的比重要明显高于与亲友互动获取信息的比重。在多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获取即时信息时,居民网络和电视的使用比例都在85%以上。而使用传统方式获取即时信息的较少,例如购买图书、报刊以及收听广播。有78%的居民会使用微信等手机智能APP进行信息沟通[2]。
信息服务消费以付费电话为主要载体。现代城镇居民利用通信工具来获取各种信息显得十分方便,利用网络搜索、下载、Email、聊天等电子信息服务的方式较为普遍[3]。本次的调查我们选取了居民生活中比较愿意选取的几种信息服务方式开展调研。从数据来看,城镇居民使用比例较高的是付费电话信息服务,所占百分比为65%。第二是咨询服务,所占百分比为56%。咨询服务往往和专业需求有关,当地的信息咨询服务资源由网络发布的内容也比较多。接着便是网络搜索、下载、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购物,各占59%、53%、51%和50%。还有搜索文献信息和信息中介服务等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居民信息消费行为的特征随着个体特征和消费环境的变化有较大差异,此次调查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要素来进行差异化验证,分别为信息设备拥有情况、工资收入差异、文化素质差异、信息消费环境[4]。
信息产品消费以手机为主。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对于信息产品的渴望已经呈井喷式增长。信息产品的更新速度随着品牌的不断开发也在加速上升,技术一流、品质优越的智能化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如DVD机、MP4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5]。调查结果显示小城镇居民拥有信息产品比例较高的是电视机、DVD、电脑与平板,他们认为该类商品价位合理能够接受,比例分别为98.6%、82%、72%;对于数码相机与家庭音响,也有很多家庭表示愿意考虑购买,比例达到45.2%和43.2%。相比较而言,录音机、录像机无法引起当地居民的购买热情。居民认为此类视听设备已逐渐被淘汰,而数码相机、平板等现今潮流的智能电子产品虽然价格较高但购入价值与用户体验较高。
想要得到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就需要购买者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以体验更好的产品[6]。从调查数据中发现,仅使用手机这一项,小城镇居民的移动电话费与个人收入的涨幅整体呈正比的关系。通用社交工具越来越受重视且慢慢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调查我们可以看出,个人月收入的高低致使不同信息消费群体的消费力有较大差异。除去个人月收入在500~1500个人月收入区间的居民对信息资源拥有量的判断和其他几档的规律稍显不同以外,随着月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对信息资源拥有情况的判断为较多的比例会随之上涨。在1500~3000元月收入档的小城镇居民竟没有判断信息资源拥有量较多的受访者,而月收入5000以上的居民有12.5%认为自身信息资源拥有量状况较多。从收入相对较高的小城镇居民的信息资源拥有量整体判断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自己的信息接触还是较少,即使收入较高也无法接触到。
由于此次的调查对象是小城镇居民,文化程度差异也比较大,在购买信息电子产品、信息获取渠道以及使用各种付费信息服务等方面会有较大区别。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文化程度的受访者的信息资源拥有判断量为普通级别的仍然是最多的。文化程度为本科及其以上的受访者中有81.6%认为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为网络,而文凭在小学及以下的受访者则认为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为网络的为71.3%,说明文化程度的提升能让居民拥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使用快捷方便的信息产品。随着文凭的不断提升,居民判断信息资源拥有量为较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文化程度的差异还体现在小城镇居民的信息鉴别能力和信息消费权益维护力不强。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5.6%的人表示基本靠自己可鉴别信息真伪,45%的人表示不能鉴别信息真伪;而在信息消费权益维护方面,当购买者的产品出现问题时,51.7%的人表示会尽量和商家协调,而有28.7%的人会选择不抗争。仅有1.1%的人会选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从结果来看,尽管居民基本都意识到在信息消费时会存在风险,但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缺乏,大部分消费者仍不做反抗。
3.4.1 经济发展环境
信息消费者的消费力与所在地发展水平息息相关[7]。而嘉兴市是江南一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近几年来较为快速的城市。西塘镇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旅游风景小镇,旅游业的发展让西塘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焕然一新,故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较高。旅游城镇的运营模式极大改变了当地的消费结构,使得当地的信息消费水平提升了不少。由此可看出,嘉兴整体的经济发展是支持信息消费水平的提升的。
3.4.2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支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塘镇提供居民生活娱乐的信息资源能力还在起步阶段,还无法与发展度较高的城市社区相比。当地居民几乎人人用手机,所以我们对居民对电话资费是否昂贵的问题做了调查。数据显示,62.3%的受访者都认为手机收费稍高,且进一步深入采访后发现,不少居民说实际贵的项目是移动网络数据流量资费过高导致电话费稍高。而在宽带收费上,也有70%以上的居民认为收费偏高。
从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信息基础设施两点来看,嘉兴的信息消费拥有的环境较好。就在2013年的12月,嘉兴市入选了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大力推动智慧型城镇建设。
3.4.3 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
信息消费在当下已经成为了消费热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故长期以来,信息消费法律的空缺给信息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带来了隐患。近几年国家信息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信息产业高速稳定的发展,规范了信息产品安全与市场秩序,合理配置信息资源,让信息消费呈现多元化、稳定化、智能化的健康发展方式,让老百姓能用的更放心,遇到产品纠纷,也有法可依[8]。
收入是限制居民信息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所以想提升信息消费水平就需要
提高居民收入。要让居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服务都是免费的,获取有质量有意义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有时候需要付出一定成本。要改变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使他们更乐意消费更高层次的产品和服务。社会要为城镇居民创造更健康、更有质量的信息消费环境,针对城镇居民推出更优惠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有益于他们工作和休闲生活的信息产品。
信息消费是相对高层次的文化型消费,对消费者的信息素质要求较高。我们想要提升小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水平,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信息素质的教育与训练培养,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政府、教育机构等在小城镇开办免费的信息知识培训班,以及对当地居民进行信息知识教育和计算机技术培训。此外,可以通过培训让他们加强信息检索、辨别以及利用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信息消费法律意识和伦理道德观,让文化教育和培训成为城镇消费力主力军与助推剂,从源头上提升城镇居民的信息消费能力与素养[9]。
信息化应用的基础是信息基础设施,需要政府重视对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推动当地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小城镇居民应该多利用被城市包围的地理优势,加快建立与城市互动的信息网络,加强两者之间信息的多样化交流与合作,有效克服小城镇与城市之间信息交流与互动的障碍,通过城市信息化的辐射圈与推动力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消费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各种风险,信息市场中的信息流通会产生各种
问题,所以国家需要相应的信息政策、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调整。在建国之初,我国曾颁布过信息法律,但大部分是针对传统的信息行业,如专利著作权、商标安全、国家机密等,而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信息安全法规却制定缓慢,在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赖以维系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信息消费立法的步伐,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管理和监督,使信息消费涉及的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有法可依,有利于防止信息消费市场上的垄断行为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发生[10]。
对于小城镇居民,付费型信息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奢侈品。相关商家应针对居民的购买能力制定相适应的售价,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给予支持,这样商家也能通过政策降低产品售价。商家应根据不同群体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如针对城镇居民提供利于出行的天气查询等产品和服务,提供保健常识、股票动态等生活化内容,以此提高居民的购买意识,打造一个更合理、更健康发展的信息消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