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锋
(上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宝山 20044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性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仅凭一国或者地区是难以解决的。促进和平和发展,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处事之道,采用开放包容的方式,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在确保各国共同利益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联合和更加深入的合作。面对世界发展困境,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用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为全球性难题寻求解决之道,为全球经济、安全、政党、生态治理提出“中国方案”。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归纳为世界各国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共存关系。尤其是资本、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的共享互通,使得世界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全球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不确定因素频繁出现,世界经济面临新的挑战。据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更是创下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增长前景黯淡,发展势头下滑。特别是在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已经濒临破产,民粹主义在西方国家严重泛滥,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之际,“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排外情绪弥漫,严重影响经济发展。[1]投资贸易规则碎片化、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难民危机、油价上扬等问题增添全球经济供给侧的不确定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享有发展权利的基础。两次世界大战,给予了人类惨痛的教训,世界总体和平,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相较于传统安全而言,非传统安全问题已逐渐被提上了发展的议程。世界人口已经突破70亿,巨大的人口压力,引发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人类要生存和发展,资源和能源供给不足,引发能源安全问题。世界各国及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大,贫富差距严重失衡,已然威胁到整个世界的和谐共荣。信息化时代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科技异化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网络安全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棘手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等持续蔓延,影响国际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全球性气候变化异常,每年通过区域性的频繁爆发,成为制约发展的阻碍因素。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世界发展整体性的一个反映。从侧面也反映出分化的世界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期,国际关系发生变化。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西方遭受重大挫折,在经济、政治、生态等领域,出现治理缺位,或者是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甚至把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制度问题,归结为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试图通过保护主义来化解出现的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已然从工业化时代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以至于宣告了从现代性社会步入了后现代性社会,企图通过逃避的方式,躲避现代社会的治理问题。就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新兴发展中国家发展较为迅速。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加深与扩张,西方的发展方式遭遇瓶颈。国际格局以西方价值观为核心的“西方中心论”已难以为继,各种弊端初现端倪,已经使西方国家自顾不暇,旧的国际秩序已难以维持整个世界的治理体系。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主宰和主导向着社会主义趋势不断加强的方向转化。[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从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并成为国际舞台上参与国际合作的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生态性质的集合体。[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消极意义上的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形成积极意义上的 “命运相连,休戚与共”。[4]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将儒家天下观、“合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凸显出当今时代的人类共同价值。它回答了“我们需要建构怎样的世界”这一艰巨的时代课题。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中国全球治理观的积极体现,即以全球参与为基本前提,通过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未来共建,实现全球善治的崭新局面。[5]
创新发展就是破除传统落后的发展理念,不断依靠科学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立足点,创新思维方式,打破传统固有思维定式,实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有效对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建设创新体系,倡导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不竭动力。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国际与国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消除地区间贫富差距,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人道主义援助。切实履行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推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协调国际间的冲突,壮大和平力量,实现国际共同发展。
绿色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绿色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发展绿色金融。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社会,坚持绿色环保低碳生活方式,降低资源成本,推动建立绿色创新体系,构建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
开放发展就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内改革与国际合作相接轨,继续强化进一步开放的国际市场,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优化开放布局,促进国际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实现国际开放互信、互通、互融,加快全球化进程。
共享发展是发展成果得到有效分配的应有之义。共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共享世界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推动人类走向真正的自由人联合的共同体为目标,不仅超越了狭隘的 “小我”格局,真正实现命运与共的“大我”理想。站在全人类的整体视角,将利益共享作为衡量标准,建立一个共识、共生、共存、共荣、共享的世界。
共商就是要共同参与,提倡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对于国际事务,要尊重各方的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关系。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体现多方团结合作,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
共建就是要汇集各方建设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采取优势互补的方式,激发各自潜能,实现各方力量的高度融合,为合作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共享就是各方要提供共享发展平台,对于国际社会有益的事情,各方共同享有参与的权利与机遇,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惠及全人类共同利益。
国家利益作为国家交往的前提和基础,维护国家利益成为双方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摒弃零和博弈思维,加强双方对话,增加政治互信,维护安全稳定,有效化解双方矛盾与分歧。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应对国际难题时,要和衷共济,成为促进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
全球治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经济治理是其基础和核心。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不仅致力于经济治理规则、制度的建立,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1.G20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建立。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增长缓慢、活力不足的状况,中国借助G20的平台,为世界经济的弊病开出一剂良方。G20杭州峰会确立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坐标,使得G20机制成为全球治理机制创新的重要标志。[6]在会上讨论了当前经济发展局势,并对西方弥漫的逆全球化的思潮,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梳理。中国坚持正确的全球化道路,积极促进国际贸易和规则的建立,为消解零和博弈,加强国际合作,提出了中国主张,以自身发展的实际为经济治理提出了“开放、联动、包容”的发展路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的“中国声音”。杭州G20峰会推动G20机制的有效转型,成为参与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听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诉求,维护和完善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公平和共享的治理环境。[7]
2.“一带一路”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战略布局。古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其沿线国家的友好情谊,也带动了沿线国家文明的交流以及贸易经济往来。21世纪的 “一带一路”需要继续发扬以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8](P287-289)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全球 30多个国家签署了经济贸易合作协议,合作领域涵盖交通、能源、产业、电子商务等等,既有硬件设施也有软件工程,真正实现了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中国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合作平台,对丝路基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9](P506-516)中国已启动一带一路创新行动计划,鼓励科技工作者来中国从事科研工作,开展科技人文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不仅如此,中国继续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真正实现共享发展成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前景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3.达沃斯经济论坛开创了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局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经济这块“蛋糕”在做大的同时,也要洞悉世界市场的需求。顺应全球化进程,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自身发展的机遇。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陈述了全球化时代所带来的利弊得失,分析了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治理落后、发展失衡等问题,并为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增长模式、合作模式、治理模式和发展模式,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增强了信心。坚定了只有创新驱动、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才能实现经济的“富有活力”,合作“开放共赢”,治理的“公正合理”,发展的“平衡互惠”。[9](P526-527)分化的世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当今时代“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的人间正道。[10]
1.核安全是全球性课题。核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人类对核安全的维护一直都是国际热议的话题。2010年华盛顿,2012年首尔,2014年海牙,核安全峰会成为核安全推动进程的重要平台。朝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表明了全球热爱和平的愿望,实现了人类对核能正当运用,造福人类的初心。核能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加强核安全管理成为全人类的普遍共识。确保核安全,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核发展理念,安全与发展并重,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需要政府严格管控,切实规避风险;其次,要通过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落实到法律层次。依靠国际法律规定发展核能国家的义务,制止核恐怖主义,履行国际公约来建立国际和安全治理体系;再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核能企业为辅的管理机构,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核安全意识,培育核安全文化,提升科技水平,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8](P253-257)
2.网络安全关乎人类幸福。互联网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同步的,互联网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互联网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护网络安全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维护国际网络安全,首先要尊重各国的网络主权,支持各国独立自主地开发、创新、运用网络,造福世界人民,同时要尊重他国的发展权利,做到不侵权、不越规;其次,要加强网络安全合作,建立长效的安全合作平台和机制,为维护网络安全主权提供保障,促进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要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促进全球网络的发展,要加强全球网络伙伴关系,促进公平正义,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9](P582-586)
3.生态安全勾勒美丽世界。生态问题影响整个世界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球当前最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的出现,表明人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改造能力得到了提升,但生态问题带来的破坏性也是空前严重的。加强全球生态安全,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从1972年至今,国际社会对于全球生态的探索从未停歇,巴黎气候大会更是凝聚多方力量,中国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方案”。全球生态治理与全球的发展是趋于一致的,涵盖着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等等。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建立,构建“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命运共同体。生态经济,需要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借助“一带一路”的建设,推进全球生态经济向着低碳、环保、循环的路径发展。
政党与国家政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党治理是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西方治理“失灵”与政党治理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最大、人数最多的政党,在本国的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中体现出强大的治理能力,得到世界其他国家政党的赞许,全球治理期待中国共产党为全球治理提出具有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声音的“中国方案”。
1.十八届六中全会,树立政党治理的新标杆。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内政治生活作了明确的要求。政党自身的建设,关乎国家民族的发展,尤其是全球化时代,政党治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各种弊病。政党衰弱与政党危机主要有以下的表现:一是政党与社会联系的纽带作用,出现疏离的现象普遍;二是政党作为政府重要制度性主体,存在诸多诟病;[11]三是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凝聚力不强,产生分歧。针对政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治理危机,政党治理能力不足,十八届六中全会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实际出发,提出了“自我净化”的方案,并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政党治理,首先要明确党与人民的关系,权力来自于人民,走“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要坚持党与国家、人民的高度统一,通过严明的纪律,规范党员行为,正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善于自我批评,接受人民的监督;再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纯洁的多党关系,加强合作,统一于国家发展的实际需要。创新政党治理形式,鼓励共同参与治理,共创善治新格局。
2.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开启政党治理的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是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创办的国际性论坛,旨在及时解读中共所思所为,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共提供高端权威对话平台。[12]从2014年至2016年,对话会的主题分别为“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从严治党:执政党的使命”、“全球经济治理创新:政党的主张和作为”。三次对话会,更好地明确了政党的角色、使命与目标,也为全球政党治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清现实问题,分享治理经验,总结政党治理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对话会以平等参与的方式,完善政党治理的组织形式,发挥不同政党之间的优势,努力成为全球治理方向的引领者、治理力量的培育者、治理进程的推动者。[13]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引领,正确认识世界发展的大势,全球化问题所带来的各种困境,推动全球治理冲破思想上的藩篱;另一方面,要加快全球治理的智库人才培育,推进全球治理议题的科学确立,把政党治理的成果贯彻到全球治理的实践中去。
3.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就全球政党善治的典范。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升级版,参与度更高,政党数量更多,更具全球影响力。2017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为主题,再次重申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一起去构建,各国政党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以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倡议对话会机制化,使之成为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政治对话平台。[14]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球治理的价值意蕴就在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顺应全球化的潮流,不仅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凸显,也是走向和谐世界的重要推动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也符合全人类向往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愿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全人类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建设美好世界的光辉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