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雁
初冬时节,寒意袭人。当冰雪经济尚在预热之中,伴随着双十一网购盛宴的火拼,信用市场也迎来政策“暖阳”的悄然升温。
历经半年的综合审查后,国家发改委近日公示了首批27家综合信用服务机构试点名单。随后,央行首次公布四千余家金融机构“信用分”。而获得央行首张市场化个人征信牌照的百行征信,宣称预计年底可向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
信用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发展,离不开信用服务机构的大发展。早在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中便明确了目标: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用服务市场。随着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的持续深入,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新技术极大丰富了信用产业业态,信用服务市场正面临巨大的历史机遇,也标志我国征信业务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有数据预测,随着社会信贷的规模增长,包括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在内的信用服务市场规模今年将达42.3亿元。
政企合作产品应用创新引领。“只要企业授权,系统就能采集该企业的信息数据,自动生成征信报告。”在苏州银行总部,工作人员随机打印出一份刚完成线上融资的小微企业征信报告,从企业用电到法院诉讼,各类信息一应俱全。据悉,负责该平台开发的苏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已采集了来自税务、社保、环保等72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准公共基础设施。截至9月末,通过这个征信平台对接的综合金融服务已为1900多家企业实现贷款“零突破”,还有1196家企业累计获得1140亿元的信用贷款。
从全国来看,更顶层的企业征信骨干系统也已落成。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征信系统已为9.7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信用服务、信用监管几乎覆盖所有行业。不久前,由政府倡导的“守信激励创新产品与服务”合作机制得到积极响应,34家金融和科技企业成为首批成员。到目前为止,“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批”等“信易+”系列产品在重点民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拓展,“茉莉分”“西楚分”“白鹭分”等各具特色的地方创新性信用产品,不仅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不仅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不仅丰富了信用市场,更延伸了信用服务产业链。
共建共治共享释放信用红利。信用市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同时契合了市场自治、政府善治、社会共治的理念。如果不能对信用市场形成良好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容易“走两步退一步”。因此要大力倡导开展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实现公共信用信息与市场信用信息的有益整合,不断释放“信用红利”。在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准入,提升信用中介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唯有政府、企业共同推动信用建设,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打造一个完善的信用社会,让诚信成为社会的共同信仰。
从轻柔的“小夜曲”到雄浑的“交响乐”,信用市场已开始奏响华彩乐章。做大市场,做强产品,做优服务,做亮品牌。信用市场,蕴含新动能,充满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