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 伟
金秋十月,位于叶尔羌河畔的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喀拉塔勒村委会大院人头攒动,五小组一位贫困户正一字一句地念着自己写的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乡亲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就是靠勤劳脱贫致富的“乡村牛人”阿布拉·麦麦提。
阿布拉·麦麦提家有5口人,却只有8亩耕地、6只羊,家里穷得叮当响,遇到收成不好时,还落下一些饥荒,春耕时不得不向亲友们借钱买种子、化肥。
2014年,阿布拉·麦麦提一家被毫无争议地确定为贫困户。
阿布拉·麦麦提喜欢看电视、听广播,他从新闻中了解到,党中央和新疆自治区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也越来越大,心花怒放的同时心里却打起了小九九:政策如此给力,自己等着就行了。于是,他没事就往村委会跑,打听好政策,只要是自己够得上的就极力争取。有人笑称他为“乡村牛人”,只要有政策,他总能想法沾上光。短短几年,他家里盖起了崭新的富民安居房,还分到了16只扶贫羊。他觉得挺知足,老婆和孩子也都一个个喜出望外。
然而,到了2016年,由于疏于田间管理,他家的8亩棉花仅仅收入3000多元;领回来的16只扶贫羊,因没有好好喂养,病死了3只。第二年开春,阿布拉·麦麦提又开始跟人借钱用以发展生产。但借了几家,都没有借上。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才申请到了一笔无息贷款渡过难关。他苦笑着说:“手心朝上的日子不好过啊!”田立新给阿布拉·麦麦提讲了两个发生在村里真实的故事:领导到贫困户艾尔肯·苏来曼家慰问时,艾尔肯当场谢绝,他表示自己家的条件还可以,希望把这些慰问金用于帮助更加困难的村民;村里打算给贫困户巴图尔·斯迪克分一头扶贫驴,他却主动放弃了,他说应该把这头驴分给更需要的乡亲……田立新的一番话语重心长,让阿布拉·麦麦提明白了人穷志不穷的道理,思想上有了新认识:只有自己努力奋斗,才能脱贫致富。于是,他马上行动起来:他来到棉花地,把地里的杂草锄得干干净净,把家里的羊圈彻底打扫了一遍,把自家的院子收拾得利利索索……
去年4月,村里举办了脱贫攻坚推进会。会上,自治区民政厅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田立新为大家列举了几名脱贫致富的农民典型,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劳致富。听完课,阿布拉·麦麦提彻夜未眠,他认识到一味“等靠要”,难以奔上小康路。
第二天一大早,阿布拉·麦麦提在工作队周转房前转过来转过去。田立新把阿布拉·麦麦提喊到身边,俩人促膝而谈。
为了帮助阿布拉·麦麦提尽早脱贫,工作队为他“量身定做”了扶贫举措——科学种植提高棉花产量,发展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在工作队的建议下,阿布拉·麦麦提给羊加上了青贮饲料,羊比以前长得快多了。田立新还隔三岔五地给他送去一些科学养殖资料,并仔细向他交代一些事项。阿布拉·麦麦提的精心饲养,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养殖规模由19只羊扩大到50只羊。
阿布拉·麦麦提和妻子还在工作队的安排下,到村里的棉花种植能手那里“取经”,一家人铆足了劲,在8亩棉花地里辛勤耕作。2017年年底,阿布拉·麦麦提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滋味:全家年收入约27000元,人均年收入达5400元。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自己家里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脱贫线!
不久,阿布拉·麦麦提写了一份全家退出贫困户申请书,还用印泥郑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由于退出贫困户要有一整套手续,耽搁了一段时间,阿布拉·麦麦提再次向村委会递交了一份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他拿着退出贫困户的申请对田立新说:“田书记,我已经还完所有欠款,今年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将来还想办一个合作社,带上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致富!”
阿布拉·麦麦提成为乌鲁却勒镇脱贫致富的典型。“乡村牛人”更牛了,阳光下,他的笑容格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