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助推脱贫攻坚

2018-02-07 01:41:45河北省民政厅
中国民政 2018年20期
关键词:残疾人贫困人口救助

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从民政部门职责出发,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坚持保障基本、兜住底线,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衔接,创新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思路方法,推进政府兜底保障与社会参有机结合,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见效,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

一、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制定实施《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积极推进综合保障性扶贫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认真落实精准防贫机制,强化对非建档立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精准防贫工作,全面摸清底数,防止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滑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善低保、特困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到2020年,低保、特困标准年均增长10%左右。每年3-5月,组织各地集中开展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精准认定精准核查工作,全面落实分档施保、分类施保的低保政策。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进一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对象认定方法,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对于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持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以及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体可以参照上述纳入条件执行。推行低保渐退期制度,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并实现稳定脱贫半年或一年后,再逐步退出低保范围。规范贫困家庭收入核算办法,指导各地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必要的就业成本等。

三、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特别是福彩公益金投入,用三年时间确保每个深度贫困县新建或改建1—2所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比例,到2020年,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0%。特困供养机构在满足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基础上,逐步为农村低保、低收入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低偿或无偿的集中托养服务。定期开展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日常服务监管。

四、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全面实施河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完善临时救助对象认定的具体办法,依据分类分档原则制定临时救助标准。充分利用临时救助时效性、灵活性强的特点,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政策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别是返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帮助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适当提高临时救助额度。

五、提高深度贫困县农村低保对象补差标准。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重点支持张承坝上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推进方案》要求,在落实“中央下达和省级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在每年正常拨付额度基础上增加5%”的基础上,从2018年至2020年,从中央财政下达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救助补助资金中对10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低保对象,再按每人每月提高15元的标准予以倾斜支持。

(供稿 / 河北省民政厅)

猜你喜欢
残疾人贫困人口救助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44
水下救助抢险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水下救助抢险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环球时报(2016-07-12)2016-07-12 07:24:56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18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临时救助 “善政”还需“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