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萍 何孟霞
随着文学作品的不断发展,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呈现出咄咄逼人的形态。这也是部分严肃小说中不可缺少的写作素材。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中暴力描写的解读,人们可以发现暴力描写的几种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解读莫言文学作品所蕴藏的寓意。同时,正是因为莫言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这些暴力描写,更多的读者对其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在很大层面上掺杂着一定程度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这是一种对于原始生命形态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人们在对抗外敌时所应该具有的力量。在莫言笔墨下,对抗外敌时,暴力是原始生命力的象征。如果暴力的产生是国家内部相互斗争时,暴力则被批判为原始兽性。这也是莫言小说中暴力描写所塑造的英雄与恶魔的两种对立形象。
一、解读莫言小说中的暴力
(一)莫言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暴力
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的拜读可以发现,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暴力不局限于书中人物口中的污言秽语。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暴力还包括对读者正常心理形成干扰的细节描写。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开篇被称为凤头,这也是一部作品对读者产生极大吸引力的部分。文学作品的开篇可以让读者在翻开时,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以一种突如其来的形式侵入读者的思维中。在这种突如其来的诱导下,读者通常都会被吸引住,并认真地对后续的内容进行探索。这是一种强制性打断读者思绪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通常情况下,几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开篇暴力的创作思路,也正是这种创作思路,才能够诱发读者对其作品认真阅读下去的兴趣。
对于莫言的文学作品而言,其开篇暴力经常会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因素来增强读者的好奇心。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暴力描写风格,让莫言的文学作品充满个性色彩,让读者在翻开其作品时就被深深地吸引。
比如,在《红高粱》这部小说中,开篇以简短的二十几个字,介绍了父亲及主角的生存环境、时代以及年龄。初读时只会感觉到莫言笔墨的精简出彩,但当细读时发现其中的“土匪种”三个字非常显眼,也对其作品主角的身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篇作品似乎并没有让人感受到一点点暴力描写的痕迹。但当读者还在思考这部作品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进行阅读时,这短短的二十几个字让读者对主角以及主角父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诱导读者继续往下看。虽然表面上这并不能够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篇暴力,但就因为这短短的二十几个字,成为强迫读者阅读《红高粱》的诱因。
再如,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的开篇是这样描写的:“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当阅读到这样的开篇时,读者会从一种烦躁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仿佛真的看到了那种带着潮气的晚秋景色。
许多读者在选择一部文学作品阅读时,也许并未意识到开篇暴力的存在,但回首所阅读过的不同作品,每部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开篇暴力的痕迹。这种暴力描写的写作形式很容易就会对读者的精神世界产生干扰。虽然有的文学作品的开篇描写并没有过多的暴力言语,甚至是满满的阳光文字。但每一个读者在阅读其开篇时,都会产生与创作者不同的思绪。这也正是开篇暴力存在的形式及理由。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虽然没有在小说开端就充满暴力,但其思想可以非常轻易地渗透进读者的思维中。也许是一种无感的暴力、也许是一种阳光的无法让人洞察的描写,但其暴力在小说开篇时就已经对读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莫言文学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暴力
隐喻指的是通过较为简洁的字语,通过隐含比喻的形式将对某种事物联想成为另一种事物,并且可以将所联想到的另一种事物的特性加诸于前者。采用隐喻的写作方法,能够为不同读者营造一种极大的亲和力,让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寻找到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换言之,这种描写方法是通过采用常规化语言来对某种暴力进行美化的过程,让读者在阅读时寻找到极强的认同感。
对于莫言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而言,其一直都强调自己的暴力描写是一种直观的、高调的暴力。但从其诸多暴力描写中可以发现,他非常注重对暴力的美感,希望通过美感来弱化一些令人发指的、较为直白的暴力描写。这种暴力描写的技巧,让莫言的文学作品避免出现由于过于直白的语言而导致读者产生尴尬的局面。可以说这是一种隐喻翻译的暴力描写,通过作者极强的想象力以一种较为特殊的写作风格,对文章进行加工与修正,让本应该充满暴力的元素在经过隐喻翻译之后,变为读者更容易接受的常规表达方式。在缺少血腥气的同时,作品却增强了读者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认同。比如,在《红高粱》中的这段文字:“孙五已经不像人,他的刀法那么精细,把一张皮剥得完整无缺。”表面上是在夸奖用刀者的刀法,实际是讲述罗汉大爷被剥皮时的场景。
(三)莫言文学作品中“酒神精神”
酒神精神对于东方人而言,是指在醉酒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自由的艺术形态。而在西方国家,酒神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冲动、发泄、自由的心态。在酒神精神的影响下,人们可以大肆发泄自己的情绪,打破传统所带来自己的禁錮,让人能够处于一种最原始状态,并创作出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
莫言正是这种酒神精神作家,其作品中不乏一些像猛兽一样的语言暴力。尤其是在莫言文学作品中描写欲望、饥饿、战争、杀戮与仇恨等环节时,他将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情绪,描写得非常具有酒神精神的强大生命张力,如《红高粱》中罗汉大爷被剥皮时的情景。他明明已经知道要死,但并没有因为死亡而产生畏惧,而是以一种摄人心魂的心境来直面死亡。在莫言笔下,这种血腥的场景被转换成为一种较为神圣的牺牲场景。罗汉大爷嘴中所发出的呜呜声,仿佛在生命尽头依然高昂着头,去尽情地享受酒神精神所带来的那种自由的生命狂欢。这是一种反抗,就好比猛兽一样异常凶狠地撕扯着人们那颗脆弱的心灵。对于莫言笔下的这种暴力描写,读者完全不需要思考,就可以体会到暴力的侵袭。这也是莫言在创作时大肆发泄自己情绪的一种表现。
二、莫言文学作品中暴力描写形成的原因
(一)好斗
人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凶残的动物,可以说人的本性就是好斗。这也意味着人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可能会因为某种信仰或者是当自尊受到侵犯时而产生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人类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而产生争夺的想法,为了生存只能通过不断斗争来争夺生存必备的条件。
莫言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并没有像其他作家对人的本性进行回避,甚至有将这种本性进行放大的心态。这一点不难在其作品中发现。莫言表达出来的是一种野蛮的兽性,这种暴力描写会让读者产生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如恐惧、惊恐、认同等。无论是那一种情绪,都能够或多或少地激发出读者内心深处那一份暴力的因子。这也是读者在阅读莫言作品时,经常会产生一定共鸣的原因。读者对于莫言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所带来的那一份暴力非常喜爱。人类这种好斗的本性,在这个文明社会中也没有被抛弃。
(二)对革命暴力的合法化叙述
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莫言对于革命暴力有所接触。给莫言所带来的不仅有恐惧,还带来了一定的兴奋。恐惧是他在当兵时看过听过许多的死亡,对于战争,他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兴奋是在他当兵时,看了“红色文字”时所带来的兴奋。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些经歷让其对战争所带来的暴力产生了仇恨,他认为应该将战争所带来的暴力给更多的人了解。
在这种民族精神的驱使下,莫言打开了一条对革命暴力合法化叙述的通道。比如,《红高粱》中,莫言将革命暴力建立在帝国主义暴力之上。在小说中,许多暴力描写都是对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一种愤恨。甚至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并没有回避剥人皮、轮奸、刺杀等较为血腥的场面。这种暴力描写是为了转变土匪暴力的属性,并通过描写让土匪暴力与日本帝国主义暴力的非人性形成对比,从而为读者塑造英雄好汉的形象。例如,余占鳌将日本兵砍成两段的那种文字描写,其中充满了血腥,甚至让人作呕。但在莫言笔下,这种红色经典暴力无论表现得无比残忍,都是对其革命英雄的一种崇高敬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是对战争伦理违背行为的唾弃,但从民族精神来讲,这是对日本帝国主义非人性的一种鄙夷,也正是对革命暴力的合法化叙述的一种表现方式。
三、结语
对于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不同的读者所持有的态度有所不同。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中暴力描写的解读,人们可以体会到其“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也是其文学作品应该具有的价值。读者应该对暴力描写手法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不应该片面地、肤浅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而是要从美学、文化学以及心理学等更高层面来对莫言文学作品中的暴力描写进行解析,真正懂得辨别暴力中的美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