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0年1月,是河南省高校首家独立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史积淀深厚,1985年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当时全国首批33所开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2017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进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行列。2018年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签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抓住这一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教学改革、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认真总结经验,巩同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作用,竭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关键支撑。
构建“四位一体”育人体系,激活思政课创新力
学院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以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并推广“课堂教学、专家讲座、文化滋養、实践养成”的“四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坚持校、院、教研室三级集体备课制度,共举办19次郑州大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学院和教研室长期坚持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教学研讨沙龙。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学研究项目和名师培育项目为抓手,推动混合式、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互动型课题牵引教学模式新探”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并纳入围家优秀教学成果奖培育对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获2017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课程。在教学环节上,学院积极推进微课、慕课建设,加快建设23个名师示范课堂。注重发挥传统讲授与新媒体教学手段的互补作用,用好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思政课教学活动,建立了“郑大思政快乐学”微信平台和“学习微信群”。学院师生共同设计制作的微视频作品《梦回兰考》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
实施“平台协同”工程,释放学科发展潜力
学院牢牢依托现有的教育部、河南省、郑州大学三级学科发展平台“两个基地、六个中心”,实施“平台协同”工程,不断深化学科平台与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不断强化学科平台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学科平台之问的协同发展。把科研和教学充实进平台建设中,让平台的效用发挥进学科发展,不断释放学科发展的内在潜力。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获得B+成绩。河南省首批特色学科群——“意识形态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做强,学科领航力初步显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并获批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郑州大学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在原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和“河南红色文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主要内容和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整体协同发展效应初步形成。
完善“一体两翼”导向机制,提升科研实力
学院坚持“姓马信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不断深化以问题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核心的“一体两翼”导向机制,以项目带团队,以团队促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升阐释经典理论的能力、解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解答核心困惑的能力。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要求和支持下,学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和激励制度,通过项目培育的方式不断提升科研项目的层次和质量;通过成果激励的方式,不断增强科研成果的凝聚和转化能力。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8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1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学院教师获得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资助1项。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及国家部委相关横向项目,资助经费达178万元。学院教师获批省部级项日23项,博士后在站人员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6项。学院教师获得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80余篇刊载于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一批教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报刊发表多篇文章,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著作11部。
推进“人才汇聚”工程,增强人才队伍建设合力
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明确了人才队伍问题是建设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瓶颈。近年来,学院制定了“人才汇聚”工程实施方案,结合学院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两条腿走路”,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学院聘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为首席专家;扩大青年人才引进规模,2017年以来新进优秀博士毕业生8人,上报学校拟引进博士8人。二是培养学科骨干。2名教师被聘为郑州大学特聘教授,1名教师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7年度影响力人物”称号,1名教师荣获2018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第1名,1名教师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2018年度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郑州大学中青年教师大赛特等奖,6名教师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三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近年来,从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近学科遴选聘任兼职教授和兼职博士生导师,选聘优秀辅导员担任思政课教师,学院7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把理论宣传作为主要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向社会大众普及。一是积极开展理论宣传宣讲。学院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十九大宣讲团,积极承担宣传宣讲任务,为校内外各单位宣讲200余场次;承担全省军转干部培训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课程讲授任务,授课16次。二是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学院结合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需要,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学院20余位教师参加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委宣传部、郑州市总工会以及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课题的合作研究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部分被相关单位批示采纳。1项课题获得中组部党建课题一等奖,并受到省委组织部的表彰。三是引导教师积极发声亮剑。一年来,学院10余位教师在网络和媒体上发表理论宣传和辨析引导文章,廓清认知,激浊扬清。四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学院进一步完善与省内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协同发展。选择新疆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开展对口共建;与黄河科技学院签订建设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合作协议;与红旗渠干部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弘扬红旗渠精神。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河南省乃至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