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

2018-02-06 15:21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变迁餐桌椅子

【素材一】

吃饱了,中国餐桌还要讲出新的故事

今年浙江高考的阅读题目出自青年作家巩高峰的短文《一种美味》,讲的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三口吃鱼的场景,读起来令人心酸。《平凡的世界》里的主人公孙少安上学时总是吃黑面馍馍,在吃饭需要粮票的年代,能够到饭店吃一顿太令人羡慕。过去的幸福,就是如此的简单。而如今,走过了贫穷,战胜了饥饿,我们的餐桌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条鱼、一个黑面馍馍的幸福。

如果说文学作品仅仅唤起我们的情感,那么统计数据则让人们清晰地看到饮食变迁的具体内容。如今,我们不仅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也让“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不攻自破。

(摘编自“人民网”)

点赞

变迁的数据,折射出中国人在吃饭的问题上更加从容。法国作家萨瓦兰的《厨房里的哲学家》一书中有这样一句“饮食格言”: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民吃什么样的饭。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到更宽广的时空中审视,可以看到,餐桌不仅浓缩着饮食变迁,还是国家发展进步的见证。写就一个个餐桌上的故事,是中国在战胜饥饿、消除贫困上的努力,是改革发展带给人们看得见的获得感。这正是“餐桌虽小变化大,进步发展暖人心”。

【素材二】

他们的节俭与慷慨,带来的又何止感动?

87岁的卢永根院士最近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身患重病的他,在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选择将“一点一点省下来的”880多万元积蓄全部无偿捐献给教育事业,为国家“作最后的贡献”。要知道,卢永根院士平时的生活节约得近乎苛刻。为了少花钱买菜,他自己在楼顶种菜;平日在学生食堂吃饭,一荤一素二两饭就是他的“标配”……

而像卢永根这样,不追求生活的奢华,不攀比物质的享受,为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科研工作者,其实还有很多。92岁的“钢铁院士”崔崑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出全部积蓄42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坐着高铁二等座修改报告的院士刘先林,掉漆的写字台和硬木椅子用了三十多年,要给他换新桌椅,他却以“椅子太舒服了容易走神,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灵感”为由屡屡拒绝;而曾在网上走红的“布鞋院士”李小文,甚至因为穿的太“土”曾被学生误认为是“修空调的师傅讨要工钱”……

(摘编自“人民网”)

点赞

欲望简单,不被浮华束缚,摆脱外物纷扰,这是众多科研工作者的人生选择,其实也是他们事业的成功之道。试想,一个人如果整天汲汲于富贵、戚戚于名利,又怎能在事业上达到“用心一也”的境界?正是坚定的信念、高远的追求、专注的意志,让这些科学家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的生活中,实现着璀璨的人生价值。

在生活上做减法,在科研上做加法,他们的价值选择和人生追求,照见了光风霁月的洒落胸怀,标注着令人景仰的精神高度。而今天我们所创造的“中国速度”“中國质量”“中国奇迹”,那些令人震撼的“中国楼”“中国港”“中国桥”,又何尝不是来自于他们的默默付出和始终坚守?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迁餐桌椅子
两把椅子
《春天终将到来》《金色餐桌》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大餐桌,小小船
变迁
学溜冰
察言观色
椅子会摔跤
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