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产性服务投入产出特征实证研究

2018-02-06 21:55郭晓雷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郭晓雷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是实证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文章对投入一产出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忽略出口部分将会低估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并基于WIOD数据库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经典和加权关联效应系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融合程度和发展规模两个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一产出法;产业关联

一、引言

本文拟在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结构进行重新测算,并采用产业关联理论近期的发展成果对其关联特征进行研究。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标准

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内涵是较为明确的。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从“功能性分类”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理论定义以来,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纳了这个观点,即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经济体中的生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行业。然而在实证研究中,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范围的确定却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实际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大多根据研究目的做出不同设定。例如,左阳和王硕(2012)将科学研究纳入研究范围,陈建军、陈国亮和黄洁(2009)则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也视作生产性服务业。显然,这种做法具有主观性,不利于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分析。另外,这种做法也将最终产品纳入到生产性服务业的核算范围,造成了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高估。

为此,不少学者开始采用投入一产出方法界定生产性服务的研究范围,即将服务业各个行业所提供的用于中间投入部分的产出界定为生产性服务业。Marshall等(1987)最早在上个世纪使用该方法对英国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研究。2000年以来,国内也开始有学者运用该方法开展研究。例如,李江帆和朱胜勇(2008)基于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分析了“金砖四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程大中(2008)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库和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对比分析了我国与13个OECD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结构和产业融合程度;蔡群起和龚敏(2016)基于WIOD数据库对比分析了40个经济体中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与结构。

从现有基于投入一产出法的研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出口是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在各個国家编制的投入产出表中,出口被作为最终使用的一部分单独列出。但是,出口的服务产出在其他国家可能成为最终使用,也可能成为中间使用进入他国国民经济的中间投入(如一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创造的产出)。按照投入一产出方法的定义,服务业产出出口中用于中间投入的部分也应纳入生产性服务业的核算范围。因此,忽略出口部分必然会造成对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低估。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服务业各个行业所提供的用于本国和其他经济体中间投入部分的产出。而基于该定义的测算,就需要将产出出口中的最终使用和中间使用区分开来。目前各个国家单独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在细分程度上难以满足这种测算要求,而由欧盟倡导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为这一算法提供了可行性。

三、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投入产出表是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一产出分析方法的数据基础。根据投入一产出法定义对投入产出表的要求,本文采用在欧盟倡导和支持下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进行测算。2016年最新发布的WIOD包含了43个国家56个部门从2000年到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了最新的国际行业分类标准(ISIC,Rev4),并与国民账户体系(2008)保持一致。与各个国家官方统计机构独立编制的投入产出表相比,WIOD有以下优势:

一是采用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进行编制,并使用统一的推算方法填补了各个国家报表编制空缺的年份没有覆盖的年份,从而使各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表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可比。

二是将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纳入同一张投入产出表,不仅从投入来源的角度区分了各行业中间投入的国内生产部分和进口部分,同时也从产出去向的角度区分了各个行业产出出口中的中间使用部分和最终使用部分,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具备更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库。

2.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与结构的研究方法。研究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与结构的主要方法是比率分析法。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根据投入产出表的一般结构,WIOD第一象限每一行包括了产出中用于本国及其他经济体中间使用的部分,以及用于本国及其他经济体最终使用的部分。基于投入一产出法的定义,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定义为服务业产出中用于本国及其他经济体中间使用部分之和,其中服务业产出用于其他经济的中间使用部分,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规模。

(2)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即生产性服务业在总产出中的占比。由于消除了量纲,该指标更适用于国际比较。

(3)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该指标为服务业各行业中间使用部分在服务业中间使用合计中的占比。用以衡量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构成。

(4)生产性服务业的使用结构和投入结构。两个指标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测度生产性服务业的流向。使用结构表示国民经济各行业所使用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全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占比:投入结构则表示国民经济各行业所使用的生产幽艮务业占该行业全部中间投入的比例。

3.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在经典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中,主要测度指标有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等。随着对产业关联系数经济内涵的深入探讨,目前的产业关联理论已经在这些经典测算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处改进:

一是在测算前向关联效应时采用Ghosh投入产出系统。由于采用Leontief逆矩阵进行的测算难以准确反映产业的供给影响,因此多数学者逐渐接受了分别使用Leon-tier投入产出系统和Ghosh投入产出系统测算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的观点。endprint

二是使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取代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随着产业关联理论的发展,不少学者已经指出经典测算指标的不足。如沈利生(2010)指出,经典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测算方法将国内产业部门对进口的消耗计算在内,造成了影响力系数的高估。因此,多数学者对产业关联分析的研究逐渐采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

三是注重对加权关联效应系数的分析。随着对产业关联各种测度方法经济内涵的深入挖掘,部分学者提出了关联效应系数的加权测算方法。杨灿和郑正喜(2014)对此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讨论。经典的计算方法对各行业进行等权处理,难以准确衡量各个行业在当前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而加权方法则将行业规模与经典的关联效应系数结合起来,给出了对产业关联特征的综合评价方法。不同的测度方法有其自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经典的关联效应测度度量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变化方向,而加权方法则对了各个产业相对重要性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刻画。

本文基于WIOD数据库,分别测算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结构以及关联特征。其中产业关联效应系数分别采用不加权和加权方法(杨灿和郑正喜,2014)进行计算,所用公式如下:前向关联效应系数、加权后向关联效应系数、加权前向关联效应系数,L为Leontief逆矩阵,G为Ghosh逆矩阵,1为元素均为1的n维列向量,q为总产出列向量,f为由最终产品向量构成的对角阵,v为由增加值向量构成的对角阵。

四、实证分析

1.生产幽艮务业的规模和结构特征。笔者基于WIOD数据库分别计算了我国与G7国家、“金砖四国”(不包括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行业机构、使用结构及投入结构。2014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占国民经济总产出的比重为15.8%,明显低于G7国家平均水平(26.0%)及“金砖四国”平均水平(20.9%)。这反映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同为新经济体的“金砖四国”国家。出口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出中所占比例为5.1%,也低于G7国家平均水平(9.7%)及“金砖四国”平均水平(10.0%)。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计算的过程中忽略了出口部分,则会造成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低估,而且在各个国家出口部分占比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国际比较的失真。

在行业结构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与G7国家及“金砖四国”有一定相似性,“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修理”、运输和储存、“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金融和保险活动等行业均占据较高比例,占比分别为24.8%、17.2%、17.8%和15.2%。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修理”,而G7国家为“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这反映我国生产幽艮务业仍然以商品流转服务为主,而发达国家中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着主导作用。

在使用结构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中超过一半(52.6%)投入到第二产业中,与前述“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修理”在生产幽艮务业中占最大比例这一特征相符。而发达国家则有超过70%的生产幽艮务业产出投入到服务业自身,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从投入结构看,中国三大产业(特别是一、二产业)的服务业投入率分别为12.5%、15.8%和54.8%,不僅低于G7国家平均水平(29.7%、30.9%和74.8%),也低于“金砖四国”平均水平(29.2%、31.2%和61.4%),说明我国国民经济服务化程度较低。

2.生产幽艮务业的产业关联特征。表1展示了分别使用经典关联系数与加权关联系数测算的产业关联系数。从经典关联系数来看,我国服务业12个部门中仅有运输和储存以及“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两个部门为关键部门。在G7国家服务业中,除此之外还有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险活动为关键部门。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和经济高度服务化阶段,两个行业的规模与结构已经实现了与国民经济的高度融合。批发零售业虽然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据较大比例,但是对其他行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并不高,而其较高的前向关联效应则进一步验证了该行业在为其他行业提供生产性服务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加权关联系数来看,我国服务业中无一个关键部门。所有行业的加权后向关联系数均小于1.说明虽然近些年服务业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显不足。制造业和建筑业加权后向关联系数分别达到5.907 3和4.8876,是仅有的两个加权后向关联系数大于1的行业,我国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情况没有改变。从前向关联系数来看,服务业中仅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和保险活动两个行业的加权前向关联系数大于1.这表明我国服务业受其他行业需求的拉动作用不强,与前述第一、二产业服务投入率较低的结论一致,说明国民经济的服务化程度仍然较低。

五、结论

从H,Greenfield提出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性”定义以来,学术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经历了从行业划分到投入一产出分析的研究视角转变。本文从投入一产出法的经济内涵出发,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纳入到讨论范围,进一步厘清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一产出法定义。在使用单个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测算生产幽艮务业规模的过程中,对出口部分的忽略容易造成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低估。基于WIOD的计算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不仅低于G7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俄罗斯三国平均水平。我国的生产幽艮务业超过一半以上投入到第二产业,说明我国经济的工业化特征仍然明显,和发达国家的经济服务化程度仍存在不小的距离。产业关联分析表明,我国生产幽艮务业与其他行业的产业融合程度仍然偏低,尤其是信息和通信、金融和保险活动两个行业。受融合程度低和规模小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显不足,同时受其他行业的需求拉动效应也不明显。因此,需要从做大规模和增强产业融合程度两个方面着手,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拉动效应的影响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