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及对策

2018-02-06 21:37郭琳车士义
现代管理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资产负债商业银行

郭琳+车士义

摘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几年贷款需求结构变化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影响,商业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文章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描述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表现和面临的流动性和系统性風险,多角度剖析了期限错配的原因,并从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考核机制和加大资产证券化力度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

一、引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己是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原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指存款期限比贷款期限短,造成存贷款的期限错配。《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监管指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受贷款需求结构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等原因,2013年的钱荒使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集中显现,资金来源短期化,资金运用长期化,以短期负债来支撑长期资产的趋势进一步明显,导致银行期限错配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市场利率水平或汇率发生变化,存在期限错配的金融机构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流动性风险,严重时还将有可能导致银行挤兑危机。相关数据显示,同业业务比重高、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将加大。

王春辉(2010)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原因,并提出银行的体制弊端是造成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田艳芬、邵志高(2008)运用VAR模式分析了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错配与影响因素间的平衡关系,并得出结论认为需要从供需两方面引导进入市场的发展,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负债策略优化期限结构。田映华、朱利(2014)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并以中国建设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为例,运用久期法分析了模拟利率市场化情况下的存贷期限错配状况。周小川(2013)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债券市场来提供长期金融工具,建立承担长期投资风险的激励机制等通过金融市场来解决资金供需的期限错配问题。王佳(2014)以《巴塞尔协议Ⅲ》为背景,构建了存贷期限错配下流动性风险计量的指标,进行了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从监管部门、商业银行、货币政策工具、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加强存贷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裘翔(2015)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和阶段出发,将银行负债的期限特征引入利差决定模型,测度了135家银行8年间的流动性错配指数,推导了期限错配的“风险承担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净利差的作用机制,并得出结论认为我国银行业的期限错配风险呈现不断积累的态势,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效应”大于“成本效应”,需要提前监控和预警,建立期限错配监管指标和压力测试系统。彭建刚、王佳、邹克(2014)通过识别我国15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期限错配风险,测算了期限错配的流动性缺口,并采用模型分析了影响期限错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最后提出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控制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徐梅(2010)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构建了三阶段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测算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净资产,得出结论认为应加强金融机构货币错配的监管,同时关注表外业务的货币错配现象。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银行基于自身利益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各类主体自发选择和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果,短期的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对于提高银行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商业银行期限错配所隐藏的风险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担忧的重要问题,期限越短的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更有重要意义。分析商业银行的期限错配问题,对于有效测度期限错配下的流动性风险,探寻解决期限错配的有效途径,确保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和提升监管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期限错配的具体表现

1.资金运用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错配问题首先表现在资产端的长期化趋势。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投资拉动,国有企业低资本、长负债、重基建投资的特征十分明显,虽然近几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限制政策,但商业银行采取了各种措施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中长期项目,导致中长期贷款增量占比进一步提高。从人民币贷款期限看,截至2016年末,中长期贷款比2016年初增加9.8万亿元,同比多增3.1万亿元,增量占比为77.8%,比上年同期提高20.7个百分点。2015年至2017年1月,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增速为29.54%,而中长期贷款总额的增速为37.75%,短期贷款余额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3.24%,短期贷款占住户贷款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的比重逐年降低,从2015年的38.44%降低到2017年1月份的33.61%:同期中长期贷款占比从56.49%增长到60.06%,年平均增长率为6.33%。截至2017年4月份,我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78%,总额达到1.39万亿,其中中长期企业贷款占主要部分。

分住户和企业两部门看,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末,住户部门贷款余额增加105 47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90450亿元,中长期贷款占住户贷款的比重从65.3%曾长到7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增加139 72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6 528亿元,中长期贷款占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比重从52.9%增长到54.7%。

2.资金来源短期化趋势加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另一个表现是资金来源的短期化趋势明显。第一,从余额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增速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到2017年1月底,住户和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余额从321 933亿元增长到445 734亿元,增幅为123 801亿元。第二,从占比的角度来看,活期存款占储蓄存款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初,我国住户和非金融企业中活期存款余额占两者总和的比重为36.3%,之后在波动中上升,2016年底达到40.6%的高点。第三,从增速的角度来看,住户和非金融企业中活期存款余额和占比增速均高于定期和其他存款。2015年至2017年1月,活期存款余额增速为38.46%,活期存款占比增速为10.39%,而同期住户和非金融企业中定期和其他存款余额增速为18.01%,占比增速为-5.91%,远远低于活期存款余额和占比的增速。endprint

三、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面临的风险

第一,期限错配面临表内和表外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来自于表内流动性风险和表外流动性风险。表内流动性风险的具体表现为,商业银行出于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目的,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同时,储户为了投资的需求大多倾向于活期存款,再加上利率的水平化趋势,居民对活期储蓄的积极性更高。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的负债大多来源于企业存款和同业拆借,储备资产较少,整体流动性较差,一旦储户对银行发生挤兑,银行将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出现支付和流动性危机。表外流动性风险指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以中长期资产为基础提供短期理财产品,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水平降低,导致期限错配问题并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

第二,期限错配导致利率暴露风险。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与资产负债业务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利率风险也逐渐暴露。市场利率会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头寸将暴露在利率变动的风险中。期限错配导致资产负债回流期的错配,从而导致收益的不确定性。在利率上升过程中,银行由于净利息收入的下降而导致风险增加。

第三,期限错配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银行储户的稳定性是决定存贷期限错配风险的决定因素之一,储户稳定的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稳定的存款增长,期限错配风险引发的系绕性风险概率较小。而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外在因素发生时,储户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产生流动性风险,导致单个银行的期限错配风险,进而传递到其他商业银行,导致整个银行间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第四,弱化信贷政策效果,干扰金融市场稳定。近几年,國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融资需求,若中长期贷款集中投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则会对农村、农业、农民、小微企业等特殊领域和群体的融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导致由于偿付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错配风险和声誉风险,从而弱化国家信贷政策效果。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在向新经济转型、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取得了进展显著,由于商业银行期限错配导致的信用风险上升、资产负债表修复受阻等各项风险容易造成干扰金融市场稳定和加大金融市场风险的后果,需要采取综合方式降低对金融市场产品的流动性挤兑风险,增强市场流动性。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杠杆率提升和资金周转压力大导致存款活期化。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实体经济的复苏,企业经营的活跃度提升,为了满足日常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存款通常采取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降趋势明显,存款收益难以抵消物价上涨幅度,同时为了满足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投资需求,居民更倾向于增加活期存款额度。

第二,居民投资渠道增加,“金融脱媒”和定期存款搬家趋势明显。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日益增多,居民储蓄逐渐流向股票、基金、债券、外汇、保险,P2P等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造成明显的分流作用,而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也会给流动性带来巨大影响和管理风险,加上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等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的集中爆发。同时,近几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居民住房投资的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促使资金流入非存款性资金工具,客观上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

第三,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了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地方政府纷纷启动了多项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的高铁、机场、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处于高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长期贷款的需求量,促使中长期消费贷款迅速增长。

第四,商业银行缺乏调整存贷款期限结构的手段。受利率管制的原因,我国贷款利率结构呈现出较为严重的水平趋势,在融资成本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促使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获得期限较长目较为稳定的中长期贷款来完成外部融资。商业银行的负债过良依赖存款,缺乏差别化设计的手段来区分不同客户特征和不同期限结构,是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五,利益驱动和监管考核客观上加剧了期限错配。从银行角度来看,其更愿意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因为中长期贷款的收益高于短期贷款,银行能够获得更多收益,同时中长期贷款更容易面对不良贷款率的监管。目前商业银行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商业银行在某种程度上陷入粗放型发展模式。商业银行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长,通过人为拉长贷款期限来实现不良贷款双降的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基于降低管理成本和增加收益的角度出发,更倾向于发放中长期贷款来符合监管标准。

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的政策建议

1.加强内部控制,拓宽业务渠道。商业银行应提升创新能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中长期负债比重,减少对贷款业务收入的依存度,增强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实行中长期贷款比例管理,挑选客户评级较高、收益较好的项目发放贷款,在增加收益的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租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资金实力、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筹资能力等方面合理确定中长期贷款规模,转变业务模式和增长方式,通过购买债券和同业拆借等中间业务来减少过度依靠信贷业务所导致的期限错配,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存款客户单一、负债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减少对贷款业务收入的依存度,通过加强产业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等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来提供更多的优质贷款对象,拓宽业务渠道,提升金融创新能力。

2.完善银行考核机制,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采取稳健的经营策略,谨慎控制并主动调节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加风险资本储备。加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比例的跟踪监测,构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匹配状况监测指标体系,严格限定银行流动资产与中长期资产的分配比例,定期公开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状况,向错配程度较高的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等级警示并及时整改,采取措施控制发放中长期贷款的额度,提高监测和控制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能力。同时,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限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例,通过设定严格的激励相容的干预规则,在遏制过度的短期负债融资行为的基础上对流动性危机进行防范。

3.加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力度,盘活银行长期资产。2013年以来,为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重启并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应针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通过将中长期贷款转化为证券,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施存贷期限错配的内部控制,以达到盘活资产、提高流动性和降低流动风险的目的。利用证券化过程中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商业银行应以当前鼓励信贷支持中小企业、“三农”等为契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高资产流动性,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业务,更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潜在风险,从而减少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下的短期流动性风险。

4.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升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基本保障,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使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较弱的资产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可以多渠道化解商业银行的短期流动性风险。探索完善多层次的金融市场结构,继续健全股权融资市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直接融资的重要作用,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依靠金融市场实现最优的期限匹配状态。

5.完善流动性动态监测指标,构建多维度指标监管体系。提前监控和预警是控制期限错配风险的唯一途径,监管部门应通过引入覆盖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的多样化动态监测指标来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管,及时采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时调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过建立期限错配监管指标和压力测试系统迫使商业银行寻求更稳健的经营之道。可基于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和信贷资产质量等指标,计算相应的存款准备金,不良贷款比例越高、资本充足率越低的机构,适用越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此来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制度。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杠杆率、净稳定融资比率等指标的监管,实现宏观政策指导与微观流动性管理的有效结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负债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银保监会加强保险资产负债管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Bootstrap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评价中的运用
全面“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及建议
浅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