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军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LCPCPHD)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变化。方法 以我院LCPCPH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8例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48例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结果 在治疗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PCPH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含量,从而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患者在发病后除了存在肺、胸疾病相关症状体征表现外,通常还会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相关器官损害等[1]。在治疗中需要进行抗凝治疗。本文结合笔者整理的患者资料,对低分子肝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接收的LCPCPH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组并命名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2±3.1)岁;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3.4±3.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是止咳化痰、吸氧、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解痉平喘、扩张血管以及活血化瘀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1次/d,每次5000 U,皮下注射。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天,在患者入院时以及治疗完成后,于空腹条件下抽取患者静脉血液,按照常规方法完成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测定,做好数据记录。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以及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于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均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等指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LCPCPHD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血流变学的改变,使得血液粘度增加,增加了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血栓的可能性,进而引发相关并发症,因此对LCPCPHD患者在基础治疗同时还应强化对患者的抗凝治疗。
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降解后的特异性产物,通过对D-二聚体的测定能够对凝血-纤溶以及血栓-栓塞状态进行评价,与此同时,D-二聚体也是肺栓塞诊断中的重要指标。凝血因子Ⅷ相关抗原以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同样的可以反映出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以及纤溶状态,在患者血栓形成以及判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本次研究中对一般资料无差异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研究结果表明,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水平,保证患者治疗效果,这一结果与赵玉勤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3]。
综上所述,LCPCPH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有助于降低血清D-二聚体、凝血因子Ⅷ含量,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宋耿,陈德俊,陈尊发.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颗粒膜蛋白 和D-二聚体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5,14(3):230-232.
[2] 李大登,魏小妹.慢性肺心病患者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及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5,21(1):178-179.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