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对策研究

2018-02-06 21:17葛宇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政策建议消费结构

葛宇乾

【摘 要】企业扩大再生产、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消费的增长。新常态下,主动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充分发挥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尤为迫切和重要。在新的发展理念下,应注重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扩大升级,将消费增长作为拉动宁波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Abstract】It i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expand reproductio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guid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Under the new normal, i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important to actively cultivate new consumption hotspots and make full use of consumption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e to cultivate new consumption hotspots, promote consumption expansion and upgrade, and use consumption growth as the new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growth in Ningbo.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热点;政策建议

【Keywords】Ningbo consumption structure; consumption hotspot; policy and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2-0061-04

1 引言

随着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减弱,消费需求将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要内生动力,培育新型消费热点将推动经济发展与适应新常态。寧波要抢抓“互联网+”新机遇,着力培育新型消费热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和培育新优势。

2 新时期培育新型消费热点的重要意义

第一,增进居民福祉、实现消费转型的内在要求。消费需求增长从数量型、生存型向质量型、发展型转变,是宁波市“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时期,需要破解深层结构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一批符合消费转型升级要求的消费热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第二,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消费热点的形成和发展,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形成以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第三,推动产业发展与更替离不开消费结构升级。2000年以来,住房、汽车和通信成为人们消费的新热点,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汽车以及电子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机电、化工、冶金、建材、交通运输、电力等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上升。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将带来一系列技术、产品、服务和消费方式的创新发展,从而形成消费热点,并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3 宁波市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全市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300家,国家级酒店87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5.7亿元,增长13.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13.5亿元,增长1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2.2亿元,增长13.8%。市区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3.1 宁波市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基础

第一,加强营销促进宁波名品消费。充分发挥展会和节庆的功能,为消费市场注入动力。近几年宁波每年举办各类节庆展会120个左右。比如, 2017年购物节期间,实现销售收入39.1亿元,同比增长30.2%。鄞州万达、天一广场、世纪东方广场等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长50%以上。

第二,统筹推进重点商贸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区县商圈建设,商贸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第三,完善政策促进电商发展。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助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前三季度,宁波全市共实现网络零售额341.43亿元,同比增长89.1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5个百分点。

第四,调整转型发展月光经济。积极发展餐饮特色街,推广夜宵带动夜经济,引导餐饮业向大众化转型。

第五,鼓励企业拓展外地市场。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到外地设立分店和网点,发展营销网络。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探索多形式的直供直销模式。

第六,完善网点促进便利消费。积极推进“双进”工程,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81个,国家级示范社区21个。城区“15分钟日常消费圈”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网络初步建成。

3.2 消费总量的变化

第一,居民消费增速滞后于经济增速,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最终消费年均增速为9.83%,而居民消费的年均增速7.13%,与同期GDP增长率(8.7%)相比,分别高于1.13个百分点和偏低1.5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增速滞后于经济增速。

第二,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1980年到2015年,城镇的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了39个百分点,总体消费倾向不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表明,居民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在增加,而消费份额在减少。

第三,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五”时期以来,宁波市最终消费率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居民消费率降至18.47%,最终消费率从2001年的39.68%下降到2013年的37.22%,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投资与消费的失衡不断加大。而同期政府的消费却在上升,消费率从2001年的11.69%上升到2013年的18.74%。endprint

第四,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较大。“十五”以来,城乡居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差距绝对数额呈扩大趋势。

3.3 消费结构的变化

八大类消费呈现出“六升二降”格局。在满足刚性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移,珠宝首饰收藏、居住、旅游、网络消费等成消费热点,市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征更加明显。

第一,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稳中有降。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宁波市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的趋势。

第二,家庭设备及服务、衣着消费趋于饱和。

第三,城镇居民交通通讯消费快速增加,而农村居民则相反。2014年,该消费支出为4619元,其比重达到18.71%。而农村居民交通通讯消费先升后降。城镇居民交通通讯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宁波消费增长的生长点。

第四,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比重大幅上升,而城镇居民则相反。

第五,城乡居民的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支出呈现下降趋势。

第六,住房支出基本稳定,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消费支出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3.4 热点商品不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消费品市场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由“快消费”向“慢消费”转型,消费市场逐步进入平稳增长的新阶段,主要表现为市场无亮点和业态无支撑。消费品市场多元化促使需求进一步分流。电子商务分流传统消费,同质无序竞争导致传统零售业态内部分流严重。大型商业广场和综合体快速发展,造成了同质竞争、无序竞争现象。

4 新时期新型消费热点培育的对策

坚持消费热点培育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与“人的需要”紧扣的原则,着力挖掘“电商经济”,建设“商圈经济”,引导“转型经济”,完善“方便经济”,打造“节庆经济”,加快政策调整与创新,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水平提升。

4.1 加快分类指导,多渠道培育消费热点

第一,从主要消费热点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积极引导公众转变轻消费、重储蓄的传统理财观念,使越来越多的新增收入用来购买发展型和享受型服务产品。

第二,结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制定差别化的消费政策。促进高收入群体大额消费,改善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预期,积极引导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购买力。

第三,结合不同领域消费水平差异和要求加强消费引导,推动民生商贸发展。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消费集聚和引领作用,应在培育消费热点方面给予合理的引导,并在消费模式的先行先试方面加以鼓励和支持。进一步提升菜篮子供应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商业服务,积极推动宁波市邻里中心建设。

4.2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和完善消费供给体系

第一,实施名家、名店、名菜“三名”品牌战略,培育餐饮消费品牌。鼓励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吸引大众消费、平民消费。开展对特色点心的研究,制订地方特色点心的地方标准。

第二,發展“月光经济”,创建“夜宁波”消费品牌。按照“两核一轴多节点”的空间布局,规划夜市特色街区,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商文、商旅结合,积极推动夜间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展览展销等夜间产业发展。

第三,鼓励创新,着力壮大企业主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突出的商贸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整合重组,培育一批经营主业突出、管理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群体。进一步发展跨境电商,向全国拓展销售网络。

4.3 加大投入,着力提升和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着力打造城市消费核心区。合理调整并释放一定的商业空间和市民休闲空间,打造成多层次、多业态、多特色的餐饮集聚区。通过融合规划、整合设施、贯通文化、提升品位,完善街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第二,进一步完善流通网络,促进便利消费。加快推进菜市场、社区商业等专项规划修编,有序布局大型商业网点。建立商贸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的衔接机制,为全市重大商贸项目建设留足发展空间,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围绕打造15分钟便利生活圈,着力打造中心城市、副中心、中心镇及重点镇“三级商圈”。以新建社区为突破口,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参与,推动邻里中心建设。引导与鼓励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覆盖各行业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第三,推动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强商贸经济发展后劲和提升产业层次的重要支撑。一是大力推进重大商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天伦广场、海田果品等为代表的专业市场改造提升,加快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抓好一批后续开发的商贸项目,及时掌握新增项目,调整充实项目储备库,保持项目滚动发展。

4.4 改善消费秩序,强化消费市场监管

第一,切实加强行业自律,营造成熟稳健的市场环境。强化公平竞争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协调、市场和技术服务、决策咨询、行规行约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自律管理,提高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政府及相关消费者组织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媒体宣传,营造消费热点培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规范消费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定价透明度,合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消费。政府加大调控力度,稳定市场物价,减轻低收入家庭生活负担,确保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因涨价而受到较大影响。

第三,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标准建设。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确保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新型消费市场规范,防范和化解新型消费领域的各类交易和服务纠纷。endprint

第四,加强消费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

物价局、卫计委、旅游局、市商务委等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合

监管和执法力度。开展诚信黑白榜发布,建立健全嘉许制度,出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进一步加强消费者保护立法。

4.5 构建和探索培育消费热点的政策体系

第一,合理运用相关政策措施。盘活已有财政资金存量,提高使用效率,如设立引导性的“培育六大消费热点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加快形成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信息消费有关的中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与成长性企业通过股权、债券、知识产权抵押等方式进行多渠道融资。

第二,加强金融创新。加强网络支付、消费金融、养老金融等创新。加强商银合作,开展信用消费,扩大信贷消费的

品种和范围,挖掘潜在消费。鼓励个人消费信贷发展,拓宽

居民消费融资渠道。完善消费信贷业务,提高居民满意率。简化贷款手续,便利居民贷款。放宽贷款条件,扩大贷款对象。健全法规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第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消除基本生存方面的政策保护不到位现象,达到“应保尽保”。增加对高等教育救助投入,设立贫困学生高等教育助学基金、奖励金等,规范和完善贫困生救助体系,鼓励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幫助贫困生圆梦。建立和改善消费补贴的长效机制。

4.6 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促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促进卫星城、中心城镇建设的发展,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打造电子商务加连锁超市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逐步形成乡、镇、村多级三农服务站。强化农村流通渠道建设,开发多种市场形式,大力推进农村商品营销体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燕武.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选择: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王敏.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3】人民出版社.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4】邹红.扩大消费需求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与消费问题分析[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葛凯.中国消费的崛起[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6】张琼琼.成都市城市居民消费分层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2(01):123-125.

【7】周妙霞.广东省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升级研究[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策建议消费结构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西藏自治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发展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