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冬梅
【摘要】目的 以心理状况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指标,评价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护理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随机抽取的46例肺心病患者,以對比观察作为切入点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观察组较护理前负性情绪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生活质量水平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能起到明显的安抚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护理作用值得临床肯定。
【关键词】心理护理;肺心病;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2..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是我国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引起肺动脉高压,造成心功能紊乱、肺组织结构及功能障碍所导致[1]。肺心病具有治疗周期长、治疗难度大、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患者患病后多存在大量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不高,且治疗后复发率也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水平造成影响[2]。针对这一问题,我院结合临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希望以此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肺心病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或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2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由12例男性患者和11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在56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0±4.50)岁;观察组患者由10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组成,年龄55~72岁,平均年龄为(66.25±4.25)岁。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组成、年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辅助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传统护理
①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中空气流通,定期对各项医疗设施进行消毒杀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患者在护理期间,皮肤抵抗力相应下降,为防止患者出现褥疮症状,需定期更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当部分肺心病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或者行动不变的症状时,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增加平卧时间,充分放松患者肢体,保持呼吸通畅;患者治疗过程中会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口腔中容易滋生霉菌感染,培养患者养成早晚及饭后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②呼吸道护理:患者因疾病困扰,肺循环功能受损,容易引起咳喘症状,支气管内堆积大量痰液,对呼吸道产生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患者咳嗽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或者通过雾化吸入等方式帮助患者祛痰。
③饮食护理:制定营养均衡的膳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给予患者水果、莲子、红枣、牛奶等食物补充维生素,尽量避免患者摄入鱼、虾等海鲜食物,禁止患者使用刺激辛辣的食物,禁烟禁酒。
(2)心理护理
分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病况及治疗手段,为患者解惑,避免因盲目猜测病情,导致患者或家属产生焦躁、不安的情绪,大多数患者在长期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失去治疗信心,排斥治疗,护理人员察觉后,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及内心负性情绪,针对性给予相应措施,引导患者提高自我生存价值。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压力,对家属进行额外的健康宣教,当患者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并通知护理人员及医师,鼓励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开导患者,做患者有力的支持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通过使用SAS量表(焦虑自评表)和SDS量表(抑郁自评表)比较护理前后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善情况。
从生理功能、心理健康、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等四个方面进行随访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取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理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大,分数较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通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分,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更优,P<0.05,比较差异明显。见表2。
3 讨 论
肺心病作为我国常见临床疾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容易反复发作[3]。长期治疗之下,对患者饮食、活动等日常生活造成困扰,加上对疾病的担忧,容易引起焦虑、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绪,很大程度上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4]。
为了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当务之急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5]。研究中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从患者及家属两方入手,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求及内心负性情绪,针对性给予相应措施,引导患者提高自我生存价值。同时与家属取得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教会家属正确的健康指导,让家属做患者最重要的监督者和支持者,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由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观察组较护理前负性情绪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更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观察组评分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能起到明显的安抚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护理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张凯红.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1):112-113.
[2] 李晓燕.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16):108-109.
[3] 罗桂霞,郑春兰.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5):241-242.
[4] 霍秀美,刘 铁.肺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4):113-113.
[5] 杨芳芳,柯蕊芳,廉 兵.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