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苹苹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到,要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2]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要受法律约束、按照法治原则和规范进行运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正确方向。从历史上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在陕甘宁边区执政时期制定的施政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还是到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政府建设的一系列成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完成的。从现实来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繁重任务需要党来总揽全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领导全国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文化事务的过程中,要实现党的领导行为法律化。
法治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能,要将各项职责发挥到位。履行政府职能一方面需要科学定位政府的各项任务清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目标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其中职能科学被摆在了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重要位置,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要求。科学的政府职能需要政府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行使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政府该行使的职能。另一方面是要确保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要兼顾各方利益,能够从全方位、多视角为人民谋福利,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政府职能科学才能给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施展空间,从而确保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法治政府的重要标志就是要能够做到严格规范文明公正执法。一方面执法人员要能够在执法活动中秉持严格的态度。对于那些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和危害社会发展的邪恶势力,要勇于斗争,严厉惩处,为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法贵必行”,法律的严格执行是法治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依据法律法规来执法,根据法定程序来开展活动,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就是要文明公正执法。政府人员的执法过程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执法人员自身的法治思维对于执法的公正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执法人员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基础上进行文明执法。
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法治政府建设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努力营造政府公信力,推动政府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办事透明度,让人民能够真实体会到政府的诚信。同时,增强政府的执行力,需要从政府的工作人员入手。要培养政府行政人员树立起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为法治政府建设贡献力量。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要求政府发展能够从人民主体地位出发,努力从民生发展方面为人民生活谋幸福,从而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发展要求。要努力补齐民生发展短板,在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养老、住房等民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尽到服务型政府的责任。只有建设起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实践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符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为其建设提供了价值观遵循,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中国人民共同的道德追求,将其融入到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举措,同时也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在法治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既要坚持依法治国的理念实践,也需要用道德的力量来规范行为。从总体上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情况仍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行政立法上的不规范;行政人员执法不文明行为屡屡发生;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言堂”时有发生等等。法治政府建设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以诚信的态度依法行政,以公正文明的态度执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能够引导法治政府朝着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
法治政府不仅需要有法的强制规定性,也需要有价值观的软约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是隐性的,主要表现在执法人员与公民的思想观念当中。一方面,对于执法人员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提供了行政和执法的道德标准。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尽量克服过去的“官本位”思想,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来解决问题。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人治”观念根深蒂固,这就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进行化解。同时,行政执法人员要善于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公务,为法治政府建设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法治政府建设并不单单是政府的公事,也是每个公民的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其中一点就要求公民树立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同时,公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政府公务人员还是国家公民,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都具有相应的责任。只有两者齐心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身的价值观追求,法治政府建设才更加的顺利。
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三位一体”建设,其中法治政府是重要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深化依法治国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各族人民道德规范的最大公约数,对人民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重大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政府的建设过程中,就是从思想到行为对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化。要将依法治国的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要求,要从依法行政和文明执法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深刻践行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了重要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一条具体路径。在融入的过程中要坚持全方位、多领域,让法治政府真正能够从民主决策、行政执法、政府监督到公务人员与党政主要负责人等几个方面都能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本价值遵循。
首先,政府在进行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决策的合法性。在提请决策机关之前要在部门内部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相关部门规定以及是否存在潜在问题,对问题要及时进行修正。其次,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原则。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程序来开展。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能在集思广益、排查风险、合法合规、民主集中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决策方案,确保决策科学、程序正当。最后,在决策完成后要明确责任制。对于决策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决策,要依法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其中,对于涉及法律责任的人,无论是决策负责人,还是相关的专家、顾问或者工作人员,都要受到追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决策者施加压力,给其“高压线”,使其在行使决策时坚持民主公正的原则。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明执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执法人员树立为人民执法的观念。执法人员在执法的过程中,要放下架子,不能随意处罚,要做到人性执法。其次,要切实提高基层执法人员的文明素质。基层执法人员一直处于最前线,也是解决民生问题和人民矛盾最多的人员。这就要求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出现的矛盾。最后,要建立起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对于文明和优秀的执法人员,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对其优秀的执法行为进行宣传。只有这样,文明执法才真正能落到实处。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的监督当中。首先,让诚信来约束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法治政府不仅是守法的政府,而且是诚信的政府。最重要的监督就是政府内部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检讨。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自觉树立起诚信意识,对自身做出的行为进行检讨和反思。诚信不仅要求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行使职权时善意对待相对人,对相对人讲信用,而且不得随意改变或撤销其已作出的行为或承诺,不得反复无常。[5]其次,让制度建设来推动法治政府的权力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立法的手段来对政府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让制度建设成为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政府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对腐败现象要进行严厉的打击,不允许任何人钻权力的空子,对于那些利用职权进行谋私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最后,网上监督也是法治政府监督的一条有效途径。要善于听取民意,实现政务公开,收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网上监督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联合,是监督法治政府有效的外部手段。
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这些都对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领导干部当中法治思维欠缺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比较淡薄,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知法犯法等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不尊崇宪法、不敬畏法律、不信仰法治。”[6]因此,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政负责人的思想当中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政负责人的思想中,有助于将他律转化为自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思想中,需要重点提升党政负责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能力,使其在工作过程中形成法治思维。要定期为领导干部举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只有在不断的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党政主要负责人才能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而能够更自觉主动的将其化为工作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法治思维,从而不断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