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逻辑

2018-02-06 23:06:53宋晓燕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逻辑中国共产党特色

宋晓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了我国的具体实际与实践要求,用崭新的视野拓展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持续推进理论探索,注重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文主要从主题、主线、灵魂和主旨四个向度出发,试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逻辑作一初步探讨,以期为当前准确认识与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现实的需要催生思想理论的产生,而回应现实需要所产生的思想理论往往都具有明确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就是对当时现实需要的总结与概括。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每一个思想理论都有问题指向,都具有明确的主题。这是思想理论得以形成的内在张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归结为一点,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有机结合,沿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设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既是中国社会得以不断发展的实践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的实践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都要求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与时俱进,一贯求真务实,密切结合了我国的时代条件以及实践要求,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既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又积极主动用崭新的视野拓展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与认识,我国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成就卓著。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形成了意义重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2]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

科学的思想理论都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往往具有目标指向,具有贯穿始终的主线,也就是对发展战略目标的概括与总结。这是思想理论得以形成的内在逻辑。

实现现代化始终是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指向。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指出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懈奋斗,我国已经提前完成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以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始终的主线,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形成的逻辑主线。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3]的战略任务。围绕这一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将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2020年至2035年,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础,再经过15年奋斗,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两个发展阶段,既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又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奋斗历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安排就是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个逻辑主线,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以及怎样实现。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一意义重大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

科学的思想理论往往都有其灵魂,这一灵魂也就是对该思想理论的高度凝练。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4]这即是思想理论得以形成的内在动力。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以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与时俱进,一贯求真务实,成功拓展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与认识,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灵魂所在,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解放思想是前提。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5]在习近平看来,“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6]实事求是贯穿于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始终。与时俱进是动力,求真务实是归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7]思想理论要保持科学性就要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

思想理论通常有其特定的主旨。这一主旨往往会起统帅作用,是对该思想理论所蕴含的价值指向的凝练表达。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8]可以说,科学的思想理论通常具有较为明确的价值指向,具有明确的主旨,这是思想理论得以形成的内在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9]这一初心和使命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旨。围绕这一逻辑主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奋斗,习近平曾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0]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11]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还致力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就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事业。

五、余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对新时代继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对于这一思想要有科学的认识。科学认识与把握这一重要思想,既要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视域中去分析和理解,又要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思想紧密结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科学地认识与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时代要求,回应了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成功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逻辑中国共产党特色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4:24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逻辑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创新的逻辑
中医的特色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37°女人(2017年11期)2017-11-14 20: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