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吴凌云
对话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杨立平
记者:2017年2月底,您就任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开始了从党政干部向高校管理者的转型。一年多来,您觉得高校党建的关键是什么?
杨立平:作为高校党委书记,我觉得首先要有核心意识。高校党建该围绕什么来做,高校党建就要围绕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来展开,这是我们发力的关键点。也就是说,要让党建思想在老师和学生中生根发芽,在校园里营造一种浓厚的党建氛围。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浙传作为省部共建高校,传媒特色鲜明,发展潜力突出,党建工作也是可圈可点。
记者:作为党委书记,您如何将党建思想“带”进高校校园?
杨立平:高校党委书记要做到清醒坚定有作为,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我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核心要点来抓:及时部署收看开幕盛况并立即组织学习讨论;及时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班子示范学、中层骨干带头学、党团支部全面学、传媒特色丰富学、全校上下覆盖学、课堂教学融合学”的“六学联动机制”;及时成立十九大精神宣讲团,举办中层干部轮训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我6次到一线宣讲,其他校领导22次到一线宣讲。通过校领导的带头讲,带动了二级学院的经常学、时时学。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浙江传媒学院开展党建研究与教育的情况?
杨立平: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讲习所”成立,建立了“青年学生学习研读会”,聘请13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邀请领导专家来校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辅导报告。为了让党建研究深入下去,我们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浙传的马院,我们在坚持研究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同时,突出了学院的专业性,着重从传媒思想、文化思想、互联网思想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与学科共成长。
我倡导将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教改让思政课上得有味道。思政是一把盐,放在不同的菜里,营养有了,味道也变好了。我们还要求每个学院都要有自己特色的思政课。
记者:在浙江传媒学院,我们看到许多党建类的活动,都是通过舞台剧、音视频的方式呈现。
杨立平:党建与专业相融,是新时代高校党建都在思考的话题。如何融得好,我们一直在探索。
我校重点打造的音乐剧《红船往事》,通过师生同台、校地合作的方式,以“唱、跳、讲、创、做”五部曲为特色,讲好红船故事,生动诠释“红船精神”。
参加演出的都是我们的师生。为了更好地呈现剧中人物,他们会去查阅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所扮演的人物。这正是他们演出《红船往事》最大的收获。
我和音乐学院教授共同创作的《向青春致敬》《梁家河的星空》《新时代在召唤》等12首“奋斗的青春·中国梦”系列组歌,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极大地激发了师生奋斗创业的激情。
作为专业院校,学校还举办朗读类节目《浙传阅读》,创作《听习总书记讲故事》10集广播剧、《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音频产品、《学“习”青年说》校广播台夜听栏目,创作“95后学习十九大”系列微动漫、微视频等一大批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品,搭设党建工作新平台。
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参与创作的机会,都是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也是一次从被动学向主动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