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慈溪市总工会
浙江省慈溪市民营经济发达,尤其是镇(街道)、区域(行业)所辖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众多,职工队伍庞大。近年来,慈溪市总工会就如何深化创新新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如何有效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镇(街道)总工会、区域(行业)工会、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会覆盖面得到有效拓展,基层工会组织活力进一步激发,并从源头上打通了工会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基层工会管理模式。针对基层工会面广量大的现状与镇级工会工作力量不足的现实,探索实施基层工会组织“分级抓、分类管”管理模式,通过合理划分管理体系、视情区分工会类型、科学界定工作职责、及时推进提档升级、精心选聘工会工作者、制订保障激励机制六项措施,充分发挥园区、片区工委和村(社区)工会作用,进一步理顺镇级工会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各镇(街道)直接管理的有A类工会752家、B类工会41家、村级工会联合会326家、行业(楼宇、商圈)工会22家,另外1545家C类和D类基层工会划入所在村(社区)工会联合会或行业工会管理。
选优配强镇级工会领导班子。制定《慈溪市镇(街道)总工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镇级工会领导班子的建议人选、特别是工会主席进行严格把关、重点审核,要求能力、精力、责任心“三到位”。制定《关于选配镇(街道)总工会兼职副主席的实施意见》,在镇(街道)工会班子中增设若干名兼职副主席,推行工会领导班子兼职化,使得镇级工会领导班子更“接地气”。
搭建镇级工会交流平台。定期组织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外出学习考察,每年组织1-2期的镇(街道)总工会主席培训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视野眼界。同时,还不断设置新的学习载体、搭建新的交流平台,在工会工作比较扎实的镇级工会试点推行“友好工会”缔结活动。
着力解决三个现实问题。解决组织架构问题,针对各村(社区)工会组织架构(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工会)不清晰的现状,对全市326个村(社区)工会运作情况、所辖单建工会企业、覆盖小微企业及职工数等进行全面自查和梳理;解决工作方向问题,制订《关于加强村(社区)工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村级工会组织架构、组织形式、管理范围、主要任务、规范化建设标准等,逐渐成为村级工会工作开展的“指挥棒”;解决队伍素质问题,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座谈会、研讨会、培训教育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村级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强化工作执行力。
着力探索三种运作模式。探索试行“1+P+X”片区化管理模式(“1”指村、社区,“P”指片区数,“X”指企业数),按照“分片包干、划清底数、方便管理”的原则,将村划片(区),每一片(区)长联系所辖企业的方式;探索实践“项目化管理”运作模式,各镇(街道)将工会组建会员发展、“二会合一”落实、职工教育培训、“安康杯”竞赛示范村创建、职工参与“五水共治”专项行动、安全生产“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星级规范化工会(职代会)创建等作为专项工作进行运作考核;探索实行多元化激励保障模式,通过实行村级工会干部津贴制度试行办法、村工会协理员工作补贴办法、“一事一议”实施项目化管理和经费补助、村级工会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等,激励村级工会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着力建立三项工作机制。建立村级工会工作“五联”机制,即村与所辖企业“和谐联创、工作联合、维权联手、活动联搞、服务联动”,并在执行“五联”机制基础上,做到“四清五必报”,即村级或片(区)内企业底子清、职工情况清、安全隐患清、矛盾纠纷清和不稳定因素必报、存在安全隐患必报、农民工流入必报、企业职工维权必报、企业新审批必报;建立企业欠薪风险“三色”预警机制,即中小微企业欠薪风险“红、橙、绿”三个等级,对欠薪企业预兆情况包括拖欠职工工资3个月以上、或拖欠水电费3个月以上、或拖欠厂房租金5个月以上等进行多方了解,对亮起“红灯”有欠薪苗头的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实时跟踪监督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建立工作先进示范带动机制,按照典型培植、结对帮扶、全面推开等方式,培育推出了金堂村工会主动参与安全生产、高家村“安康杯”竞赛、万安庄村和谐企业创建等不同类型的示范点,让村级工会学有榜样、创有目标。
抓好标准规范。全面实施工会组织构架“五到位”、岗位考核“严标准”、明确职责“强功能”的工作举措。通过完善星级规范化工会创建标准,探索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共有星级规范化工会633家。为确保创建活动的持续有效,市总还严格落实“回头看”制度,坚持两年一次的复评工作,及时有效地做好星级工会的动态管理。
抓好制度规范。建立健全了基层工会的劳动合同、集体协商、职代会、厂务公开等系列制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慈溪市的品牌项目,对工作进一步进行巩固和提升,实现质的升华和量的突破:在和谐企业创建上将创建范围由规模企业延伸到中小企业,实现市、镇、村三级联创,全市有1.3万家企业参与,创建面达95%以上;在企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工作上,推行数量质量、技能比武和时效品质三类推行模式,分别适用于以计件、技能水平和定额工时为主要计酬方式的企业,已在全市180多家企业和1个行业中推行,共评聘产生技术类职工6950名、技能类职工41000名。
抓好考核规范。把基层工会建设工作列入全市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并专门设立了年度工会工作奖、项目创新奖和工会组建突破奖,定期进行考核和表彰。推动各级党委将工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市委领导“约谈制”,对于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不力、进展缓慢的镇(街道),由市委领导约请所在镇(街道)党委分管领导进行责任谈话,进一步加大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