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保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32)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需要多种要素推动。既需要明确的战略方向,又需要寻找强大力量的推动,还需要各种要素的组合,共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定位、重要经验、工作重点,是指导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表明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与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体会,需要我们挖掘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宝藏,从中升华认识,更需要我们立足新的实际认识各种要素,科学研究深化从严治党的战略策略,真正以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神状态,遵循规律,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从战略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突出特点。在横向上,一是把全面、系统、从严作为管党治党的战略基础。内容上新增政治建设、纪律建设,调整和拓宽了党的建设布局;对象上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用严格教育严明纪律管住大多数,用更高更严标准、更严管理和监督管住“关键少数”,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1]方式上,把党的建设拓展到建设、管理、治理、监督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程度上体现全面从严,即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经过5年多努力,党的建设从宽松软转变到严紧硬。二是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建成小康、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战略保障,使从严治党、党的领导、伟大事业紧密相连,揭示了从严治党的目的所在,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证。三是强调党的建设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作用。十九大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2]17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统揽“四个伟大”的根本保证。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特别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防止权力旁落在两面人、侵蚀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人手中,让经过革命和牺牲夺取的权力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保障权力行使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对此党的全面领导要理直气壮,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在纵向上,一是认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任重道远,提出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二是认识管党治党决不能跌入抓一抓、松一松,出了问题再抓一抓、又松一松的循环,如果抓抓停停,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正之风和腐败就会卷土重来,气焰更加嚣张,造成党内和社会上思想混乱,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永远在路上,而且在路上一刻都不能松,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3]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也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还远未大功告成,必须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进攻向前、决不停顿松懈。提出只能紧不能松,必须持之以恒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是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提出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要把党的建设目标与伟大事业的目标联系起来。[4]认识到党面临的风险、困难和考验,提出把握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遵循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提出确保党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指向明确,定力非凡,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体现了党的坚强定力,必然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这个战略定力,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要求的,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领导干部在政治上都要站得稳、靠得住,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听党指挥、为党尽责。
从压倒性态势走向压倒性胜利,反腐败斗争仍然处于较量状态。力量源自人民,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在腐败与反腐败的天平两端,赢得群众信任支持,就能取得反腐败的压倒性胜利。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和愿望,一切为了人民。人民立场就是党的立场。群众不仅要看我们的纲领,更要看我们的行动。由于一个时期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脱离群众、作风粗暴、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屡见不鲜,一些党员和干部的态度和行为,影响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20世纪90年代苏联共产党倒台的重要因素,就是党的性质蜕变,失去人民支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群众看得见的作风问题抓起,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通报曝光,在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和巡视监督中鼓励群众提意见,使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畅通群众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渠道。同时对党员干部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通过教育和严肃纪律的方式,解决作风上的轻微问题,用好第一种形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教育、挽救、转化有问题的党员,团结教育广大党员队伍这个绝大多数。正是通过解决作风问题,赢得广大党员和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支持,严惩极少数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形成有力震慑,反腐败斗争才逐渐从胶着状态,逐渐发展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惩治腐败、纠正四风和民心回归的成果来之不易。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要从关系人心向背的高度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事情做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永远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2]6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4]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把管党治党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广大群众相信党、拥护党的磅礴力量。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腐败斗争就一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全面从严治党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管党治党责任这个“牛鼻子”,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穿始终,层层压实责任,从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上做起,严格要求,以上率下,头雁效应,作出示范,引领风气。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率先开启,统一领导,把握了管党治党主导权。短短几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在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经验时,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使命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统一,行使权力和担当责任相统一。[4]“两个统一”诠释了这些年管党治党的秘密。使命是责任和愿景,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追求精神,使人充满奋斗激情与动力。责任是职责和任务,促使人们在工作中忠于职守、尽心尽责。使命和责任要落实到对问题的解决和结果的承担上,勇于担当就会对目标深刻预知、对现状冷静分析、对履职充满自信,体现共产党人的品格和能力。
使命引领是本源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宁肯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十三亿人民,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他说如果我们的后人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接好我们的班,导致国家改旗易帜,那我们今天这么拼搏奋斗还有什么意义?他强调领导干部心系使命、扛起责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些话语,直击灵魂、震撼心魄。正是神圣使命和革命情怀,让我们有了干事业的强大动能,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在写着合格的答卷。
问题导向是清醒、勇气、信心、决心、务实的表达,我们党是为着解决问题去工作和奋斗的。过去有的对问题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非要等领导批示、群众投诉、媒体曝光后才去解决;有的领导当老好人,怕事、避事,躲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有的对违纪违规情况,碍于情面不敢担当、不愿监督。正是问题导向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勇气,倒逼出巡视利剑、“两个责任”、政治建设、“四个意识”这些管用的新举措好办法,才使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得到改变。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从查摆出的问题改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在思想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作风上找不足,把功夫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发力解决基层党建存在的薄弱环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权力担当是解决问题、实现使命的保障,要把行使权力与担当责任统一起来。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权责要对等。履行权力就要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对没履行好的职责,造成的过失,积极承担就是有责任意识、权力担当,消极承担就是推诿扯皮、懒政庸政。[5]过去有的领导有心做官无心做事、有心揽权无心担责、有心作秀无心问效。有的拥权揽权却不作为、不负责、不担当;用权失误就推诿、借口、逃避;行使权力便滥权、谋私、交易。享受权力,不负责任;炫耀地位,不办实事。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当作私权特权在操弄。不是用权为民,而是侵害群众权益。不是用权解决问题,而是滥用权力造成一堆问题,导致一些地方和单位作风浮夸、干群对立、腐败丛生、政治生态恶化。因此用权要对党和人民负责,解决问题要从政治视角考虑,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办事多想政治规矩,处事多想政治影响,成事多想政治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要真正把管党治党责任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咬住“责任”二字,拿出忠诚和勇气去履行责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抵制、敢于斗争,面对矛盾困难,勇于担当、善于攻坚,面对急难险重,豁得出、顶得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忠诚事业、彰显担当。
敢于问责是确保使命、责任、担当的前提,如果对履职虚以应付、应当解决的问题不了了之,对履职造成的失职失责不敢追究,对违纪违规的人不敢处理,使命、责任、担当就会大打折扣。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坐而论道,不如强化问责。加大问责威慑,管党治党就会认真、扎实、严格。但是仍有的被动问责多,较真碰硬少,不论事实、性质和程度,均以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处理,很少用纪律手段,遇到矛盾绕开走,总怕得罪人。有责不担,正气难彰;有错不纠,百弊丛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抓住“问责”这个要害,有多大的权力就担负多大的责任。如果没有充分行使权力为人民服务,就是不作为,就要受到责任追究。要拿起问责利剑,层层传导压力,防止责任落实上紧下松,通过监督检查从严治党责任的履行情况,做到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解决作风问题和惩治腐败,都要通过执行纪律才能落到实处,执行纪律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操作平台。哪些是一般作风问题,哪些是违纪的作风问题,哪些是违纪又违法的腐败问题,都要在执纪审查中,以事实为依据,依纪律为准绳,判断性质,区别程度,定性量纪,予以处理。超出纪律范围的还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当然,纪律建设除审查违规违纪的行为外,更多地要发挥建章立制和纪律教育宣传的治本作用,避免只用纪律审查手段,造成查不胜查,办不胜办的被动局面,把纪律治本和纪律治标相结合,促成纪律建设正循环。十八大以来加强纪律建设,一方面对纪律条规废、改、立,删繁就简,修订制定规章纪律,明确六类纪律,解决纪律不严明,导致执纪宽松软的问题;同时加大对纪律的宣传教育,发挥预防作用,让人们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遵纪者行、违纪者惩,避免不教而诛。另一方面突出纪律标尺的两个作用:一是纪律的刚性,刻度清晰明确,不能随意调整,不能热胀冷缩。现在纪律要求越来越清,衡量腐败和作风问题有了精准尺度和边界,拿纪律标尺一量,属于小的作风问题就用教育、批评、组织处理或纪律轻处分去解决,超过一定程度、性质发生变化的问题,就用纪律重处分,甚至移交司法去解决,负有领导和管理责任的还要问责。加之正确运用“四种形态”,根据违纪者认错悔错改错的态度行为,巧用政策,使作风和腐败问题的解决落地做实。二是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度量衡对任何党员都一样,执行同一标准,“刑也上大夫”,没有因位高权重而轻,没有因权小位低而重,形成了良好执纪效果。
纪律建设已纳入党的建设总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加强纪律建设,用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将解决作风问题和反腐败落到实处。为此,一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强化日常监督执纪,针对性地建章立制,把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紧。二要通过发挥纪律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党员和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抓早抓小,发挥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三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学会并适应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中去工作。真正认识接受监督虽不舒服,但群众就会舒服一些的道理。不把监督与被监督的履职关系,当成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个人间的矛盾,狭隘地对待监督。要把所在单位的大局与执纪监督体现的党和国家大局统一起来。树立自我革命意识,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以真诚的态度和行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
管党治党体现在标本两方面。治标解决紧要的问题,处理少数违规违纪违法的人;治本釜底抽薪,对绝大多数人教育预防。十八大以来,治标开路,治本相随,打开从严治党局面。治标上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正风肃纪,群众感知到风气转变;同时以高压态势惩治腐败,打虎拍蝇猎狐,发挥了威慑力量,治标取得好效果。治标中,解决群众看得见的作风问题,唤起群众对反腐败的拥护和支持;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成就,更加警醒领导干部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进作风。正风和反腐相辅相成。治本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春风化雨、无微不至,把握思想“总开关”,夯实治党的思想基础;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订修改90多部党内法规制度,架起行为的“高压线”,并且令行禁止,夯实管党治党的制度基础。思想建党解决根源性、精神性问题,是柔性化手段;制度治党解决普遍性、规律性问题,是刚性约束。把思想建党的成果转化为制度治党的内容,让制度治党的条规体现思想建党的要求,二者同向发力,刚柔并济,扩大了治本效果。标本兼治带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化标本兼治。在治标上巩固发展两项重点:一是巩固拓展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关注“四风”问题新表现新动向,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二是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定不移、精准有序,减存量遏增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在深化治标中,通过监察体制改革,使处理作风和腐败问题在体制上顺畅,执纪和执法在环节上衔接,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治本上开启两项建设:一是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到实处,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覆盖、层层传导,净化政治生态;二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开展纪律教育,强化日常执纪,针对性地建章立制,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在标本兼治上发挥两个重要的监督机制和方式:巡视组和监察委的职能既有震慑作用,又有预防功效。一是彰显巡视监督作用,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二是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实现对所有公职人员监察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