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018-02-06 19:25吴武涛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吴武涛

(陆军步兵学院 政治理论教研室,江西 南昌 330103)

党的十九大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和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这一重大思想确立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飞跃。要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这一重大思想,首先就要探究其理论渊源。

一、“马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根”

16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在伟大的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中诞生,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了科学。进入20世纪,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带领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开始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284。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敏锐地洞察到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坚定地举起革命的旗帜,开启了中国社会彻底变革的伟大征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继孕生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伟大实践的结合中,并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胜利的科学指引。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以高远的历史站位、宽广的世界眼光,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8的问题。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价值理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谱系,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21。

二、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源”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56任何一种先进的思想,都是在特定时代里萌发;任何一种正确的理论,都是在伟大实践中产生。

时代的前进离不开时代领袖的引领,而时代的理论精华也便在时代领袖引领下的伟大实践中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正风肃纪,还是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治贪反腐、以鲜明态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无论是大刀阔斧确立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还是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改革进入“施工高峰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凭着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以一系列极具创新创造的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新气象,形成了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理论成果牢牢把握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紧紧抓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顺应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践诉求,高屋建瓴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化改革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举旗定向地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成果作出了新概括,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凝练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创造性实践、历史性变革紧密相连,彰显出强大实践魅力和现实说服力。

三、人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本”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这鲜明地宣示了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区别于其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方向、出发点、立足点。

对人民的感情,包含感性的体验,但更深层次的则来自理性认识,最根本的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习总书记16岁下乡,在陕北农村待了7年,从西部到中部到东部、从农村到城市、从落后地方到发达地方,几乎在各个层级的领导职位任过职。这使他能有机会接触群众,不断涵养出了浓郁的为民情怀。习仲勋同志在对他的教诲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不管你当多大官,不要忘记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真真切切为百姓着想,要联系群众,要平易近人。”[4]在《之江心语》中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写道:“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5]任总书记后,他先后50余次到基层考察调研、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脱贫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健康中国战略”……一系列重大战略印证着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实兑现着“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庄严承诺。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十九大报告先后提及“人民”二字203次,并明确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进一步体现着我们党解决社会新矛盾、实现人民新幸福的决心与意志与崇高政治品格,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四、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是简单的主观臆测,不是简单的实践推移,而是由发展的成绩、问题与目标综合标定的。马克思曾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203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着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其他理论成果形成于不同时代,但在政治立场、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价值理想上一脉相承的,都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回答现时代发展的历史课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最根本的就是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做到既不忘老祖宗、又讲出新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以“8个明确”“14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五、作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基”

列宁曾讲:“群众的自发高潮愈增长,运动愈扩大,对于社会民主党在理论工作、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方面表现巨大的自觉性的要求也就愈无比迅速地增长起来。”[6]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核心的就在于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抓好党的作风,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中央先后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县处级干部6.3万多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为之振奋,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一时间,“打虎拍蝇”“关键少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词句成为党内高频政治词汇。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党的作风建设便是成事之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身体力行、以上率下,集中惩治腐败,不断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处在何方、去向何处的时代回应,立起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标杆。十九大报告对反腐形势作出判断并明确目标:“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今天,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然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前进的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面对党执政所处的复杂环境,面对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复杂因素,我们必须要以更高要求管党治党,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如此,才能保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不断凝聚全党、团结人民、战胜挑战、破浪前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0.

[4]齐心.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N].老人报,2011-12-14(1).

[5]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N].浙江日报,2006-07-20(2).

[6]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