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微创新模式实证研究
——以廊坊市康乐社区“好邻居公社”为例

2018-02-06 18:13赵国龙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康乐京津冀协同

赵国龙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文法系,河北 廊坊 06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以来,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协同发展开始步入正确轨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在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基础上,通过调整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空间结构,探索出一条人口经济密集区内涵集约发展的新道路,借此树立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和新样板。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多元发展,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京津冀地区交通设施、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促进三地之间的高度融合和共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治理水平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这一要求并更好地服务服从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大局,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模式创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微创新的缘起、内容和意义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要素,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社区是社会的触角,也是国家的基本治理单元。社区兴则满盘皆活,社区衰则满盘皆输。社区本质上就是个小社会,社区如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社区特性。社区管理者摸清社区脾性,因势利导、因社施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社区潜能,迸发社区活力,走出一条社区治理微创新的新路。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示范区以来,廊坊市广阳区就探索出这样一条“党委发力、社区给力、单位协力、党员用力、居民卖力”的社区治理新路,涌现出一大批社区治理微创新的典型案例。“好邻居公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好邻居公社”最早是康乐社区居民基于互助原则自发结成的社区互助团体,隶属于康乐社区居委会,并接受离退休职工管理处和街道办事处双重指导。该组织初期主要面向群体是老弱病残等失能群体,提供送餐、购物、日间照护等简单服务。2016年正式挂牌后,社区管理与服务正式跨入2.0时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除了提供原有基本服务外,通过引入专业力量,针对弱势群体采取增能赋权以及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和手段,通过整合社区多种资源,调动社区多种力量,真正做到了“日常活动不间断,重大节日有联谊”。“好邻居公社”的建立和发展,为居民之间架起了互帮互助、沟通交流的桥梁,邻里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提升,社区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得以提升,极大地促进了所在街道的和谐稳定。

“好邻居公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各地市致力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是社区治理微创新的一大典型代表。透过“好邻居公社”,我们发现社区治理微创新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颇有助益。首先,社区治理微创新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安全生活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体是人,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均来自不同的社区,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社区居民的舒适感和幸福感。家庭是安放在社区里的人们心灵的港湾,是职场人辛苦劳作一天的精神田园。社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才能工作欢。其次,社区治理微创新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俗话讲,智慧在民间。社区治理微创新有助于焕发社区居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发动群众,充分调研,集思广益,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社区居民当中不乏老北京人、老天津人和老河北人,他们深刻了解民情实际,对于本地区存在的问题感同身受,对于本地区协同发展也最为热心用心。通过社区治理微创新,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团结最为广泛的力量,集聚最大的势能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第三,社区治理微创新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京津冀三地地域相近、文化同源、民情相通,通过社区治理微创新,可以有效涵养社区文化、弘扬民族传统、增强区域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社区文化燎原之势,为三地协同发展、高效发展、错位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氛围。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微创新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把脉社区,引领发展

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可以划分为许多类型。从人员来源上,可以划分为单位型社区和社会型社区;从年龄层次上,可以划分为老年型社区和青年型社区;从社区规模上,可以划分为超大型社区、大型社区和中小型社区;从社区建设时间上,可以划分为老旧型社区和新建型社区。把脉社区,就是首先要了解并掌握社区实际,深入摸排社区居民意愿,有的放矢地开展社区工作。例如,康乐社区现有居民2569户,人口7228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4337人,占比60%。现有社区居民当中,空巢老人653人,独居老人1505人,80岁以上老人500人,以离退休职工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老年型社区。随着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改革试点的深入推进,习惯于享受原有企业办社会模式的居民,面对改革的深入推进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滋生了一些焦虑担忧乃至不满情绪。新旧体制交织、居民需求多元、养老问题突出、利益关系冲突,社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难、新挑战。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在区委、街道办党委的领导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将“好邻居公社”这一社区自发团体因势利导,引领发展,持续打造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升级版。

(二)整合资源,拓展空间

整合资源,拓展空间是社区治理微创新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整合资源就是要整合社区内外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力。拓展空间就是要拓展社区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和发展空间,使社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狭隘走向包容、从拒绝走向接纳、从独享走向共赢。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康乐社区党支部对“好邻居公社”这一社区民间组织进行重新整合,结合实验区主题,以党建促共建,吸纳引入“驻区单位、区直部门、社区服务类企业”作为单位社员共同参与到这一平台中来。社区先后与团市委、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北城义校等多家单位和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志愿帮扶机制,有效充实和丰富了社区共建资源,大大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其经验一是利用好驻社区单位型共建主体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定期开展 “阳光关爱”“星期六文明行动”“六联共建”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一道道靓丽多姿的社区建设风景线。二是建设好文体协会类内部组织。根据社区居民素质高、兴趣广、参与意愿强的特点,专门成立了社区文体协会,协会下设老年模特队、摄影协会、秋韵合唱团、康乐艺术团、社区舞蹈团等9支文体活动组织,参与人数800余人。2017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社区老年模特队自编自导自演的群口快板《不忘初心跟党走》,学习并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典型事迹。三是构建好社区服务企业、民非机构服务平台。通过采取项目评审会的形式,由居民民主选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运营机构,项目通过“民办公助”形式,由民非机构投资建设112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驿站,满足老年人就餐、理疗康复、短期托养、家庭照护等养老服务需求。

(三)熔铸特色,“六共”出彩

一是构建好“共建共治型”社区。基于社区日常管理中矛盾多发复杂的特点,为增强平时沟通交流,康乐社区党支部探索以党建带共建,试行社区党组织成员与物业处、离退站负责人交叉任职,社区服务项目实现项目化规范化运作,加强监督管理,打造服务型现代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同时根据辖区实际,科学划分3个小区网格53个楼宇网格和119个单元网格,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开展精细化服务,切实解决网格内突发事件和居民合理需求。在网格内部按照层级分别建立联席会议、小组会议等会商和协作平台,严格落实例会制度、走访排查制度和网格员激励制度等,为网格化精细服务深入推进提供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单元、中事楼宇处理,大事经过社区”。

二是打造好“共商共议型”社区。通过培育社区民主氛围,完善居民参与协商机制。针对五类具体协商事项,相继建立联席会议、人员配备、信息沟通、经费保障四大机制,科学规范协商程序五个具体环节,以民情恳谈日、居民论坛、党员之家、“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等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使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通过多种协商,不仅及时化解了公共空间私自占用、宠物扰民等居民反映强烈的“小”问题,而且迅速推进了楼梯式电梯安装等老年住户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三是经营好“共享共融”社区。以“好邻居公社”这一传统平台为基础,社区有关部门积极开展“睦邻安邻帮邻”系列活动,充分吸纳活跃在社区里的文艺高手,悉心挖掘社区中的道德模范,积极创作贴民心、接地气、鼓干劲的文艺作品,营造邻里和谐的“大舞台”。正是由于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康乐社区的软硬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区面貌进一步改善,社区文化日益浓厚,社区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通过共建共治、共商共议,努力协调共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持续发掘“内生型”社区力量,社区居民对社区越来越认同,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高涨,一个“和谐、仁爱、健康、包容”的新型社区共同体蔚然形成。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社区治理微创新的启示和价值

(一)党委领导、多元共建是社区治理成功的重要前提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社区的事情,关键也在党。党委领导是中国社区治理的鲜明特色,是中国社区发展的组织保障。多元共建是中国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自2015年7月获批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廊坊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社区治理方面的政策文件,做好顶层设计,为街道办、社区党组织放开手脚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街道和社区党组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政治氛围得到了极大增强,社区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被有力地激发出来。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作为央企重量级单位,职工生活区仅有十余个,在职和退休职工数万人,是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通过油地共建,强强联合,将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主导作用得到了倍增式发挥,从而迸发出巨大的组织合力,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康乐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敬老模范社区”“河北省文明社区”等荣誉称号。“好邻居公社”这一社区治理微创新模式已经成为本地街道响当当的服务品牌。

(二)把脉社区、因区施策是社区治理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程度而言,社区如人,各有各的品性特色,各有各的优点长处,各有各的“难念之经”。作为社区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发掘社区的个性,加以正确引导,有效激发社区内在力量,将社区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利用,从而创造出符合社区发展实际的个性化独特模式。古语云: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花独放不是社区治理的常态,万紫千红才是社区治理的极致。康乐社区是以石油管道局退休职工为主的单位式老年型社区,社区居民普遍素质较高,团队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较强。这也正是社区居民能够根据现实需要,急老年人之所急,自发自觉主动创办“好邻居公社”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三)居民自觉、积极参与是社区治理成功的核心要素

实践证明: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是无限的,创新的动力是持续的,社区的活力是永恒的。康乐社区紧紧围绕“共建共治、共享服务”这一主题,充分挖掘辖区共驻共建资源,整合人财物优势力量,积极与辖区单位、联谊企业、社区党员、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联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聚各方力量、集百家智慧,探索成果共享的新路径,实现了社区治理与服务协调并进、相得益彰。“好邻居公社”是社区治理微创新的典范,是深入发掘社区内生力的结果,是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宝贵尝试,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这些意义和价值集中体现在为中小城市社区养老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为中小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有效范本,同时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课题执笔人:赵国龙

课题组成员:张元鹏 路梦瑶 王立业 孙海军 朱 明

猜你喜欢
康乐京津冀协同
康乐年华15周年 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程度对财务弹性政策选择的影响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康乐桥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基于岗位需求的邮轮康乐课程开发与设计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