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江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河北 石家庄 050051)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中共石家庄市委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大胆实践,迈出了城市改革的坚实步伐。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石家庄人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实施以企业承包制为核心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得到中央认可并享誉全国,石家庄一跃成为北方改革的明星,创造了城市改革的“石家庄经验”,与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遥相呼应,成为“南深北石”中的一极,书写了石家庄城市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今天重温四十年前的这段历史,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城市改革开始前,石家庄农村已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户成为自主经营的生产单位,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此时,石家庄市的城市改革仍未打开局面。1982年,石家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40亿元,财政困难,属于“吃饭财政”,市财政总预备费只有280万元。
城市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是先从管理机构开“刀”,还是先从搞活企业抓起?这是摆在1983年秋调整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遇到的问题。石家庄市过去几次调整经济管理机构,都未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改革出发点,而是先从变革机构开始,搞机构的分开或合并、企业的上收或下放、权力的分配或转移。结果是机构设置多了个层次,企业多了个“婆婆”,反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探索改革的路子,市委市政府借鉴农村改革经验,进行企业改革试点。1983年全市16个工交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16家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1%,实现利润增长78.6%,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使市委认识到: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抓住搞活企业这个突破口,整个国民经济的“肌体”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市委决定,以搞活企业为中心,引“包”字进城,以推进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走放权、简政,走管理机构为企业服务的路子。企业在改革中必然会同经济管理部门的一些现行规章制度发生矛盾,称之为“撞击”。这种“撞击”促使管理机构按照搞活企业的要求,制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方案“反射”到企业,企业单位活力相应地增强,又会提出新的要求,再促使上级机关和部门进一步改革、放权。通过这种由“细胞”到“肌体”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把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1985年10月,石家庄市委书记贾然在《红旗》杂志发表《石家庄的“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一文,指出,“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第一是层层下放权力,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经营者;第二是发展横向联合,为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进一步搞活企业创造条件;第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把搞活企业同国家的计划管理结合起来。”
1984年初,市委决定进一步搞好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纷纷要求实行承包责任制,给以人事、经营、分配等自主权。这就“撞击”到了过去那种企业管的过多,统得过死,干部只由上级任命,生产指标由计委下达,资金只由财政局统管,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等旧的制度。市委市政府提出,各管理部门向企业放权。一是下放干部管理权。根据管少管好的原则,确定生产管到哪里,干部的管理权限就放到哪里。厂长、经理可由主管部门任命,也可毛遂自荐,还可民主选举和公开招聘。但是无论谁来承包,都要拿出方案和措施进行答辩和论证,然后提交职代会通过。二是下放经营自主权。主管部门只给全民所有制大企业和国家重点产品的生产下达计划,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集体企业全部开放。三是明确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制定了把利改税与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的改革方案,既保证了国家收入不断增长,又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在企业用工制度、奖金分配和管理等方面,放宽政策、下放权力。这些措施为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创造了有利条件。1984年,市、区属98%的工业、建筑、交通企业和99%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企业有了责、权、利,活力得到增强。
企业获得了自主权以后,要求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要求打破城乡分割、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地区封锁的管理体制;要求疏通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对内对外的经济技术交流等。根据这些新的 “撞击”,市政府又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400多条规定,主要有:一是鼓励企业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主管部门只当“红娘”,不搞“拉郎配”,在联合中坚持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上交渠道不变。二是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大开城门,实行各种经济成份各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取消了所有商业中心店,合并了二、三级批发站,成立了10个开放式贸易中心和4个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简化农民进城办事的手续,给本市和外单位开办商业饮食服务网点和建房兴业提供方便条件。三是积极推进城市对外开放。成立了市经济开发中心,下放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引进技术、设备和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增加生产能力。当年全市形成了各种联合体600多个,其中跨地区、跨行业、跨系统的大型经济联合公司19个,加快了城市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
对于企业的各种“撞击”,不是无原则的满足,做到宏观上管住,微观上放开搞活。为此,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在控制消费基金方面,坚持“卡死一头,网开一面”。首先确保国家收入的增长,在此前提下,让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企业的留利水平,各项奖金的分配比例,都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认真测算,并加强监督检查;对新建项目投资要卡紧,对技术改造项目要放活;对国营企业和一般项目要卡紧,对中外合资的项目要放活。在物价管理方面,对市管的1700多种价格,只控制50种,其余的全部放开,由企业定价;发挥国营商业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平抑市场物价;加强物价监督检查。在税收管理方面,对重点新产品试制和第三产业等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免税照顾,而对偷税漏税者则处以罚款。
“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7.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9%,比1980年增长11.5%。大中型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市属企业1985年实现利税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大大超过了产值的增长速度。全市实现税利13亿多元,这是多年来没有过的。财政状况继续好转,职工收入显著增加。1985年财政收入完成6.7亿万元,比上年增长18.03%。1985年全市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100多元,比上年提高12.6%,比1980年增长46.7%。
在“撞击反射式”改革的推动下,石家庄先后涌现出了以“马承包”马胜利、“张联合”张兴让为代表的企业改革明星企业家。
全国国营企业承包第一人马胜利:石家庄市造纸厂是一个拥有800多名职工的中型国营企业,1981年到1983年连续三年未向国家上缴一分钱。马胜利以销售科科长的身份率先提出承包造纸厂。马胜利作为全国第一个国有企业的承包者,被冠以“马承包”的称号,新闻界称其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一夜成名。他打破了国有企业“铁饭碗、铁工资”的制度。当年,造纸厂便实现利税140万元,扭转了连年亏损的局面。1985年利税达到280万元。1985年7月26日,新华社发表了长篇通讯《时刻想着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好厂长马胜利》,河北省委发出了“向马胜利学习活动的通知”。一时间,马胜利名声大振,石家庄企业承包的经验叫响全国。
“满负荷工作法”创立者张兴让:张兴让带领市第一塑料厂与省内外六家乡镇企业结成经济联合体——石家庄东方塑料联合公司,联营形式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这是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第一家经济联合体,创造出了“人尽其力,物尽其用,财尽其效”的“满负荷工作法”,即质量指标满负荷、能源利用满负荷、设备运转满负荷、经营工作满负荷、物资使用满负荷、资金周转满负荷、人员工作量满负荷、八小时工作满负荷等。199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大包袱”变成了“摇钱树”》报道了这一经验,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求在全国推广,国家经委决定在全国选择160家企业进行推广。
此外,还有“夏服务”夏继勋——将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由一家介于局与企业之间半行政、半企业性质的公司,转变为一家服务性公司,与下属企业脱钩,成立服装鞋帽销售公司。他带领公司通过提供服务实现了盈利。“许引进”许期颐——借款165万美元,先后从国外引进九台设备,使市第一经编厂的设备一下子达到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在先进设备的助力下,他的厂子生产产品速度快,产品质量好且适销对路,利润不断提高,在长江以北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1984年12月新华社第一次在全国介绍了石家庄这一经济改革经验:“石家庄市的 ‘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就是用企业改革中提出的改革要求,去‘撞击’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行规章制度,促使全市各机关部门按照搞活企业的要求自行改革;领导部门的改革‘反射’到基层,企业在搞活中又遇到新的问题要解决,再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改革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新华社记者以搞活企业为中心“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使全市经济迅速发展,把石家庄市改革情况写了内参。从此“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国家体改委几名专家来石调查。赵紫阳、田纪云、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考察,对石家庄市企业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指导。1985年1月,国家体改委在石家庄市召开了改革现场会,推广石家庄的经验。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石家庄市改革对全国起了带头作用。石家庄市被列为国家改革试点,执行改革试点政策。《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都作了专题报道。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改革开放大潮初涌之时,石家庄市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来的创新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豪气,为全国改革开放注入了蓬勃生机,写下了精彩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撞击反射式”改革的时代精神,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支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大胆尝试和突破,破除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陈旧观念,引“包”字进城,建立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制度,创造了“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经验,为改革开放注入蓬勃生机,在全国引起较大影响。在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四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种勇于改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城市改革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夺取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胜利。
“撞击反射式”综合改革的路子之所以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撞击”,实际上是生产力的发展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反射”,就是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石家庄市正确处理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给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从而搞活了市场。当前,深入推进改革,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简化行政审批事项及程序,推动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改革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只有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才会最终取得成功。“撞击反射式”改革,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搞活了企业、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经济,使人民分享到了改革的红利。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推行驱动创新、激发活力的改革,还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或是改善生态环境,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积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