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建设: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桥梁

2018-02-06 16:42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能力

陆 昱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科研处,广西 南宁 530021)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表明我们党充分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其中“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居于五种能力之首。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与首要任务是把握好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面临的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驾驭复杂经济局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由于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经验有限,同时,国内经济形势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党在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从执政党自身的情况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党的实践经验不足。自我们党1978年开启改革开放帷幕以来,解放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新的市场经济体制因素得到快速成长。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自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党从市场主体、市场体系、调控体系和法律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累了处理我国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关系的丰富经验。

然而,由于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既没有市场经济的“历史积淀”,也没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基因”。从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短、发展进程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许多具体机制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高新技术壁垒和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出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潜藏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等不足就更突显出来。

与此同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人类发展史上的创新之举,党和政府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仍较为有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市场决定性作用”必须有相应的体制机制予以保障,如何建设这一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量化和衡量?政府作用机制如何与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相互影响、制衡和促进?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2.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初期的欧美初现端倪,“二战”后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末,西方国家已形成成熟、系统的现代市场经济理论。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工作先后经历了以革命为中心、以建设为中心、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们党的大胆实践创新和卓越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总结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借鉴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有益部分,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较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相应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没有也不可能臻于完美,总会有一些不足甚至缺陷。于是,少数学术人士就把西方经济学当金科玉律,甚至要求按照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关于私有制的理论实施改革,推行私有化。当年,邓小平同志严厉地批评了这种“崇洋现象”:“现在有些同志对于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3]即使到了今天,这种“理论不自信”的现象依然存在。毋庸讳言,作为我国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结合起来,创立系统化、具备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指导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党和政府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3.市场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不足。市场经济有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外在现象与内在规律往往呈现较大的背离甚至是巨大的反差,国内外经济形势日益表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速换挡、质量提高、动能替换的关键时期,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经济,这既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竞争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国经济的内在活力。但劳动力、技术、资金仍无法公正合理配置的城乡二元结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高新尖技术被“封锁”的国际经济环境等,都加大了我国市场经济面临的风险。

市场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客观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有较深入了解和把握。由于多种原因,少数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整体形势、变化趋势和内在规律缺乏足够了解、认识和把握,在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方面没有稳妥的举措,个别行政区域内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仍然明显。很明显,如果领导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不善于处理复杂的经济问题和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就难以有效抵御经济波动风险,不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看

1.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增多。第一,结构调整面临多重阵痛。结构调整是经济改革的关键一役,既是形势所逼,更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我国增长的“经济结构依赖”日益严重,导致不调整经济结构就无法持续发展的局面。当前,我国经济结构面临多重阵痛共存的局面:产业结构中的淘汰落后产能与过剩产业,分配结构中缩小收入差距与实现共同富裕,消费结构中的城乡消费能力差距较大与有效内需不足,区域结构中缩小地区差距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业结构中增加就业总量与提高就业质量。能不能妥善处理好上述经济结构问题,能不能承受住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阵痛”,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实现转变发展方式、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

第二,增长速度面临换挡的压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2003——2011年,我国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0.4%。自2008年起,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年下滑。这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劳动力、资源等红利逐渐减少。经济新常态不等于默认经济增速没有“下限”,并不是不要求经济增长有一定的速度。经济增速放缓,虽然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抉择“节点”。但如果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过大,则不利于整体经济形势的稳定和持续有效推进各项改革,不利于保持就业的稳定和促进民生的改善。在国内能源资源、人口红利约束日益趋紧,国际贸易保护、技术壁垒日益趋严的背景下,防止经济增长速度跌破“下限”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2.国际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变数。第一,美国、欧盟和日本欲重新制定世界经济贸易规则,贸易保护主义愈加明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对美国、欧盟和日本造成较大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明显减缓。为应对经济发展困境,美国、欧盟和日本,一方面采取量化宽松政策,推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力图调整甚至重新制定国际经济贸易新规则,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阻隔在新的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外。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美国、欧盟和日本采用提高关税、收紧海关监管、提高绿色壁垒和开展国家安全审查等手段,对他国贸易产品进行抵制,贸易摩擦案例大幅增加。2017年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授权贸易代表审查所谓的“中国贸易行为”;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依据《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俗称“301条款”),拟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与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这些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破坏了中美两国互惠互利的经贸关系大局,短期内对我国经济贸易的稳定发展和相关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第二,新兴经济体内外发展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整体经济形势日益严峻,严重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贸易环境,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2017年度《新兴经济体发展报告》显示,包括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阿根廷等11个新兴经济体,虽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但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脆弱性正在不断提高,其中有5个国家2016的货币贬值幅度达到10%,阿根廷的货币贬值幅度则达到60%。[5]

二、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能力的基本要求

要有效应对国内经济发展困难增多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等挑战,各级领导干部应注重提高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

(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与总揽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

道路决定命运,要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必须明确认识到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推行的改革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与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方向。回顾过去,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展望未来,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予以坚持的正确方向。

有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具备总揽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则至关重要。所谓经济发展全局,是指国家经济发展整体形势、特征和趋势。总揽全局,就是要识全局、顾全局、谋全局,善于从整体角度把握经济发展工作,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当前与长远等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总揽经济发展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驾驭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执政能力。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所有制特征、经济构成、就业形式和分配方式等都出现了多样化的复杂趋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新的矛盾、困难都会以新的形式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出考验。

(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与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

一部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人类对经济规律由不了解、不熟悉到不断认识、把握和遵循经济规律的过程。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经济就能持续健康发展;什么时候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就必然会遭到客观经济规律的惩罚。市场经济有着内在的运行规律与作用机制,其中供求、价格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由于市场经济有着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征,当经济发展出现不稳定、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特征时,政府必须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供求、价格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总体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各种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的良性运行营造规范、有序、合法的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不矛盾,本质上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市场经济规律来促进经济发展。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者和实施宏观调控的决策者,把握市场经济规律与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提高实施宏观调控的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牢固树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意识,提高学习、掌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正确判断复杂经济形势与科学制定经济政策的能力

从长远看,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结构的不完善、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决定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是常态化的。正确判断复杂经济形势是科学制定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对科学执政的基本要求。当前,国内经济向深度转型,改革向纵深进展,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贸易纠纷持续增多。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应能正确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既要防止“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的频发,这是避免经济发展大起大落、保持社会总体稳定的重要保证。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日益凸显,我国经济政策的取舍空间越来越小,经济问题“左右为难,进退维艰”的两难特征愈加明显:当我们着力调结构时,经济增长速度却不尽如人意,影响整体经济发展;当我们努力稳增长时,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与经济结构失衡相互交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制定经济政策的能力。

(四)把握国际经济新特点与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能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第一,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美国经济小幅增长,扭转了原有的萎缩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欧元区经济正在复苏,但复苏不够强劲。[6]第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转型压力。以往靠财政与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已无多少操作空间,增速放慢成为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一些国家高通胀与经常账户赤字并存,经济发展面临国内通胀与资产价格上升的压力。第三,国际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少数发达国家为了一己之私,置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与秩序于不顾,肆意挥舞贸易制裁的大棒。

国际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特点往往并不是一开始就显示出来。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洞察世界经济贸易的基本走势,综合研判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适时顺势调整国内国外经济贸易政策,做到知己知彼、进退有据、张弛有方,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善于把握好退一步与进两步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发展权益,这是领导干部把握国际经济新特点与开展对外经济合作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提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能力的途径

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重要能力,这些能力不可能凭空产生,要通过学习政治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在经济发展实践中不断提高。

(一)增强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坚定性,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1.着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带领全党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为进一步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南。经济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具有重要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7]

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执政与发展市场经济能力,首先要增强坚持科学发展的政治自觉性坚定性,科学分析新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与社会全面进步相一致。

2.积极稳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愈加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第一,准确预研预判经济走势,对苗头性、倾向性的经济问题,尽早发现,及时应对,防止局部性、阶段性、部门性和地区性经济问题演变成影响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第二,加快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让改革释放的活力与创新带来的动力成为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双引擎”。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夯实驾驭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党历来重视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党的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先后进行多次集体学习,其中与经济相关的学习内容占了很高比例。例如,党的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4次集体学习,其中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的有18次;党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33次集体学习,其中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的有14次;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共进行了43次集体学习,其中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容的有15次(以上数据均根据新华网、人民网相关内容整理得出)。

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家间的竞争日趋剧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复杂的风险和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各级党委与政府应把提高领导干部的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地方各级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机制,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提高他们驾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领导干部应将集体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学习理论知识与推动具体工作结合起来。

(三)借助智库力量,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发挥智库的作用。2004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智库’和‘智囊团’。”[8]2005年5月19日,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办好社科院、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我国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2014年7月8日,习近平同志要求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不断拿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成果,为党中央科学决策建言献策,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多作贡献。

以美国兰德公司、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布鲁金斯研究所和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为代表的美国和欧洲智库经历了较长发展时期,在各自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决策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以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高校系统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附属研究机构为代表的智库,发展时间虽然不过几十年,但在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借助我国智库的人才优势和智力资源,发挥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望闻问切”“开方抓药”,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决策失真、无度、误时。

(四)强化市场经济实践,提高驾驭经济发展的本领

实践是经验的来源,是理论的先导。2005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这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尤其是最近两年多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深入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就会越多,对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本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领导干部市场经济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克服不少领导干部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理论强、实践弱”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各级党委政府应通过挂职锻炼、下派任职、换岗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广大党政干部在艰苦的发展环境中锤炼意志,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增强本领,勇于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突破传统思维,真正做到把实践、学习、创新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宏观决策、见微知著、开拓创新的能力。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经济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