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国鞋业竞争力提升的风险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8-02-06 12:05路华王世成曹志鹏
关键词:鞋业鞋类风险管理

路华, 王世成, 曹志鹏

1.陕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2.中国皮革协会, 北京 100044;3.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北京 100833

中国是世界鞋业大国,其产量、出口量、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鞋业生产和消费等方面的增速从原来的两位数快速下滑到个位数,尤其是出口量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鞋业的发展历程中尚属首次,对行业可持续发展和我国鞋业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极大压力,行业发展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鞋业发展背后的风险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风险管理的思想自古就有,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始于20世纪上半叶,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分散研究向全面风险管理研究演进。目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与行业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Williams等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控制,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所致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科学管理[2-3];周琳[4]指出,美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中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供了风险管理的重要规范;严复海等[5-6]将风险管理分为传统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等发展阶段;刘笑霞等[7]对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系统化过程进行了梳理;张海兰[8]对张家口民营企业发展风险进行了研究;林谦[9]构建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一般模型,并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进行了研究;张瑶等[10]利用模糊分析法对国内部分制造业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在鞋业领域,有关风险管理的文献较少。鉴于此,本文拟在对我国鞋业发展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鞋业发展的风险因素,提出规避我国鞋业发展风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鞋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一、中国鞋业发展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对各类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鞋作为一种商品,其流程包括生产、贸易、消费等环节。相应地,我国鞋业发展的风险识别也表现在生产、进出口贸易以及满足本国市场的能力等方面[11]。

从生产制造角度看,鞋业虽然在技术、资本投入上不断快速提升,但一定程度上其仍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产能布局明显地受综合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如果生产成本过高,其产业竞争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全球鞋类贸易,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关税水平、贸易救济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都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剧烈的影响,甚至会直接将一国产品的进口完全阻断。

从国内消费角度看,鞋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品,其消费增速与宏观经济影响相辅相成,与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正相关,同时受消费趋势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鞋业消费的变化必然会对相应的生产制造环节产生拉动或抑制的传导效应。

此外,从国家政策角度看,各类转型升级引导性政策、行业准入门槛,以及环境和劳工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将直接对鞋业发展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二、中国鞋业发展的风险因素分析

中国鞋业发展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方面的风险

(1)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结构性用工荒带来的直接风险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年度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2009年,增速仍然为10%左右。以皮鞋生产为例,根据行业调研,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重约为20%,而这一比重在本世纪初仅为10%左右。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年轻一代就业观念的转变,东部沿海地区从2004年前后开始出现结构性用工荒,这种紧张趋势直到目前还没有完全缓解。随着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长时间快速上涨,中国鞋业在全球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经下降[10],其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2)创新驱动不足是行业发展的重大风险

我国制鞋业2016年的研发经费投入约为产值0.39%,远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0.94%的平均水平[12]。其中,仅有的研究和实验经费主要投向实验发展,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较少,包括对脚型数据、新材料、新设备等在内的一些基础研究的支撑力度远不能满足行业升级发展的需求;全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很少;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相对不足。创新投入不足及创新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良等原因,加剧了鞋类产品同质化,导致鞋类产品频繁遭到来自国外的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创新驱动不足已经对鞋业全行业的盈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成为行业发展的短板和面临的主要风险。

(3)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偏低的制约风险

我国鞋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设计研发数字化、生产制造自动化、仓储物流智能化、分销零售智慧化等工作,整体上还处在试点阶段,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动力不足,通过两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运营效率的空间很大。近年来,鞋业在生产环节自动化制造方面有了一定提升,但基本局限在单机应用阶段,各个设备之间信息化串联尚没有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综合集成实现难度仍然较大。与信息化、自动化关系密切的先进生产装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还较弱,仍然依赖从意大利等国家进口。这样一来,如果出现类似2018年发生的美国对中兴的制裁案,鞋业生产制造使用的高端装备来源也可能受限。

2.国际贸易方面的风险

(1)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外部拉动力不足

鞋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商品,2016年全球鞋类产量230亿双,其中全球鞋类出口为138亿双,中国鞋类出口为93亿双[10]。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主要发达经济体冷热不均,新兴市场增长放缓,国际需求整体疲软,同时在这一周期中中国鞋类生产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中国鞋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竞争力有所下降。

(2)各类贸易壁垒对鞋业出口带来了直接且剧烈的冲击

当前部分鞋业产能已从中国大陆转移到东南亚国家,其原因除劳动力成本因素外,出口目的地对来自不同国家的鞋类产品收取不同水平的关税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例如,越南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鞋类生产国,与欧盟已经签署自贸协定,鞋类产品出口到欧盟享受优惠关税,而中国鞋类出口到欧盟仍然需要缴纳正常关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时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包括越南等众多东南亚国家在内,直接导致短时间内不少中国鞋业生产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针对中国鞋业的各类贸易救济措施带来的风险更加直接。从1995年开始,欧盟对中国部分鞋类实施了长达10年的配额限制,2006年10月开始对中国产皮面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中间经过日落复审,反倾销措施一直持续到2011年3月。根据商务部数据,2006—2008年,欧盟对华推行的皮鞋反倾销措施,共影响1000多家企业、30亿美元的产品出口,造成10多万人失业。此外,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了世界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巴西、阿根廷、加拿大、秘鲁、厄瓜多尔、土耳其、墨西哥等国对中国鞋类发起反倾销调查等各类贸易救济措施,直接制约了中国鞋业参与国际竞争。此外,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如欧盟关于鞋类的技术法规,欧盟非食品类快速预警平台、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等对鞋类产品的通报召回等,都对我国的鞋类国际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中国鞋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且不可预见的风险。

(3)国际竞争对手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鞋业带来的风险

越南、印尼是世界鞋类前五大生产国的两国,鞋类出口仅次于中国,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与中国鞋类出口竞争激烈。2008年前,中国鞋业出口年均增速高于越南和印尼,但金融危机后,年均增速低于越南和印尼。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鞋类进口国,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数据,美国进口来自中国的鞋类金额占比在2010年达到顶点,为76%,而后逐年下降,截至2017年,该数据降至58%。而与此同时,美国进口来自越南的鞋类金额占比从8%快速提升至19%。从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克拉克、布朗鞋业等国际品牌采购来源国和裕元等知名代工企业在大陆产能布局数据看,2010年前后,中国逐渐失去了这些国际品牌采购体系中最大采购来源国的位置。

3.消费方面的风险

(1)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国内鞋类消费增长带来压力

中国当前正处在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同时随着2020年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居民消费能力将不断提升,消费习惯和多元需求将发生变化,人均鞋类消费量有望不断增加。另外,由于国内人口总量不断增长,支撑鞋类消费的人口基数优势明显,作为人口基数与人均消费量乘积的鞋类消费总量,未来整体市场将保持一定增长。但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有一定的阵痛期,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出现回落:与2013年相比,2016年该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2017年回落0.8个百分点[13],居民消费预期呈现某些转变,国内鞋类消费增速出现明显下降。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2017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鞋类销售量同比下降1.5%。在这个过程中,众多鞋类企业库存大量增加,造成资金长时间占用,大幅打折清库存造成利润率低下,企业经营出现较大困难,并直接影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传导性风险。

(2)消费趋势变化后企业调整滞后带来较大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80后”“90后”消费者成为消费主力,鞋类消费趋势呈现极大变化,鞋类产品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绿色化、智能化成为主流,运动休闲类、非真皮类鞋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占领市场,进而带动供应链少量多样、快速响应,消费渠道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与消费趋势快速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叠加,在催生一批新企业的同时,使众多在原来市场和消费环境中经营相对稳定的企业由于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适应性调整,经营难度陡然加大,销售收入增长乏力,甚至连续数年大幅下滑,终端店面数量、净利润等关键指标大幅下降,个别企业甚至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

消费趋势变化中的运动休闲风格的快速流行对鞋业整体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细分场景的鞋类需求不断增加,除商务、休闲、时尚、运动等不同生活场景对鞋类需求不同外,同一场景下需求也进一步细分,如不同运动项目的特定需求,这在鞋类消费中的直观表现就是人均消费量快速增长。但随着运动休闲品类鞋的流行,休闲鞋、时尚鞋与一般运动鞋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消费者对不同生活场景中不同风格的鞋类搭配的需求降低,在鞋类消费中的直接表现就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鞋类数量相对减少,鞋类生产增长乏力。

(3)国内有效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消费升级新增量需求造成的风险

当前,鞋类境外消费、进口消费、高端消费不断升温。虽然近年来鞋类生产、消费和出口等方面增长压力极大,但由于国内制鞋企业整体以生产加工为主,商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渠道等环节竞争力还较弱,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中低端产品过剩。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国内产品的有效供给能力提升速度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导致在行业整体下行的背景下,鞋的进口却依然保持10%~20%甚至更高的增长速度,国内传统供给无法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的矛盾不断凸显。如果这一趋势长期保持下去,势必对国内生产的鞋类形成巨大威胁,从而使我国鞋业发展竞争力遭到削弱。

4.政策法规方面的风险

各级政府不断推出的各类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包括鞋业在内的实体经济发展。但个别措施出台后,短期内可能会对行业发展带来一定困扰,如金融危机期间不断严格规定的社保要求,在出台之初对鞋业生产成本增加带来了较大影响,一度成为企业向政府部门反映的热点诉求。

绿色制造是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制鞋行业环保基础较差,制鞋企业大气排放标准与制鞋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规范等相关国家环保标准正在制定中。如果标准有关限值或内容与行业实际相差较大,将直接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根据中国皮革协会估算,仅新版排污许可证申领及其相应的环评手续补办,就可能直接将一批制鞋企业淘汰,虽然从中长期看,这些政策将推动鞋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但短期之内势必会对鞋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

三、规避中国鞋业发展风险、提升中国鞋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规避中国鞋业发展风险、提升中国鞋业竞争力的措施,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研判鞋业潜在增长率,合理设定目标,做好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是实现目标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目标设定是风险管理的前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制定行业或企业发展规划、设定发展目标时,应充分调研、分析当前的要素水平可能支撑的潜在增长率。目标设定越客观合理,风险管理越容易实现。

此外,由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原有的风险管理方案是基于当时的发展环境而制定的,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不再有效。因此,风险管理应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对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动态关注并及时调整发展目标,以确保风险管理的持续有效,从而将行业持续发展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2.从供给侧角度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高鞋业风险应对能力与竞争力

其一,从生产制造方面看,应从脚型大数据、鞋类舒适性评价等行业基础应用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力度,提升产品流行趋势研究和各类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产业创新公共平台和孵化器建设水平,逐渐实现创新从战略跟随到战略引领的转变,切实提高鞋业自主创新供给能力;应加大先进适用自动化与智能设备研发和引进力度,深入开展“互联网+”活动,提升研发、制造、供应链全程数字化和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推进生产组织形式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建设满足少量多样、实时响应需要的柔性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行业高效率弹性制造和优质制造的供给能力;应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梯度转移,以智能制造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产业发展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提高鞋业区域协调发展的供给能力;应建立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动绿色制造技术普及、应用与产业化,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制造供给能力。

其二,从国际贸易方面看,应加强对国际鞋类标准与技术法规的跟踪、研究与预判,优化鞋类出口目的地结构,分散国际贸易风险,深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积极进行产能国际合作,提高我国鞋业化解国际贸易风险的能力。

其三,从国内消费方面看,应密切关注消费变化,充分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要,尤其是个性化、品质化、时尚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等鞋类产品需求,以新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同时逐步对部分进口鞋类产品进行有效替代,提高满足内销市场鞋类消费升级需求的有效供给能力。

其四,从政策方面看,应优化政策环境的供给能力。应加大对企业各类创新投入的财政扶持力度,对购买先进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企业给予合理税收优惠,打通国际贸易的双边、多边优惠关税通道,在引导和督促企业不断增强环保意识和绿色发展责任的基础上,适当设缓冲期,倒逼企业加大相关投入和整改力度。

猜你喜欢
鞋业鞋类风险管理
《金枝玉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蓝调蔓延》系列鞋类设计作品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淘宝鞋类店铺双11直播数据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鞋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国外贸鞋业发展的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论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鞋业销售
浅析温州鞋业频遭欧盟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