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满山岗 酒香大溪边
——开化县大溪边乡蹲点调研手记

2018-02-06 04:34余尧正
浙江共产党员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强村红高粱富民

余尧正

偏远山村如何走好强村富民之路,是开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需思考解决的一大难题。8月27日,我来到大溪边乡蹲点调研红高粱产业,看现场、聊现状、谋举措、话发展,启发很大。

染红了千亩山岗

走在上安梯田的田间小道,看到层层梯田里种植的全是高粱,远远望去,绿叶红穗、碧水青山、蓝天白云、素墙古亭,呈现的是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画卷。

乡党委书记姜美鸿介绍,该乡从2015年开始试种200亩红高粱,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了今年的810户2138.3亩。

3年种植面积增加了10倍,令人欣喜,但我更关注的是,这个过程中老百姓是如何自发加入的。

姜美鸿告诉我,这个过程并不难,首先是党员带头种。全乡810户党员就占了106户,种植面积占四成多。其次是政策推动种。乡里出台了扶持政策,村里还保底价收购,有了补助加保底,农户种得安心。县农业部门专门成立了组团联村服务团,随叫随到、服务周到,农户种得顺心。

浸红了百姓心田

上安村72岁的余献虎是个地道的农民,夫妻俩去年种植红高粱3.5亩,收入4万余元。上安村书记余雄富给我介绍了他村里一位普通农户的例子。

他简单算了一笔账,一亩红高粱平均收成800斤,用来酿红高粱酒,可出320斤酒,收入8000元,除去代加工费,折算下来纯收入6000元,再加上一季油菜收入1000元,平均每亩也有7000元,种的好的收入超万元。

我想,种红高粱是一条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实路子,大溪边乡先行先试、取得成果之后,农业部门应该作个调查研究,其他乡镇是否可以学习借鉴推广,能否出台县级层面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快全县红高粱产业的发展。

催红了集体经济

红高粱可以带动农民增收,那对集体经济发展作用如何?现在几个村发展红高梁都是哪些模式?在村支部书记座谈会上,我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

在座的几位村书记纷纷表示,他们村党支部已经通过发展红高梁产业,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上安村党支部自2016年以来,就把外出创业农户闲置的田地统一租来,由村集体种植红高粱,约100多亩,村集体年收入每年增加了10多万元,既完成了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又解决了土地抛荒难题。

今年,黄谷村村集体在山坡地上种了280亩红高粱,阳坑口村、下湾村等村也都由村集体统一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植红高粱,都实行“村种村收村加工”,村集体年收入都将达到10万元以上。

部分村还正考虑利用现成闲置房产,建酒作坊,加工销售或者租给大户经营,增加经营性收入。

唱红了小镇梦想

今年以来,大溪边乡党委把打造“红高粱小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实施“1+X”产业发展计划,即以红高粱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香榧、清水鱼、中药材、油茶、水蜜桃等,培育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产销一体的产业格局。目前,乡里还正在筹备“丰收钱江源·美丽大花园”为主题的首届红高粱文化节。

对未来的红高粱小镇,大家充满信心,一致认为这是践行“两山”思想的成功实践,是富民强村的有效路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我也提出要同步推进红高粱文化、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种植、加工、销售等技能培训,加快村企结对帮扶、校地合作等工作。

高粱红了,一个“高粱满山岗、酒香大溪边”的红高粱小镇正向我们走来。由此想到,无论强村还是富民,关键乡村两级党组织要开动脑筋,只要心中始终有着那一份责任,真正当做自家的事来干,办法总比困难多。期待更多的强村富民产业在开化好地方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强村红高粱富民
高粱地里走出的艺术大家
——刘铁飞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强村领航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富民强村的老区村好书记——厦门市翔安区大宅社区党委书记陈锦芳
“浓墨重彩”推动场面变形与结构流动——以评剧《红高粱》为例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走近红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