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胜兴+黎敏芝
当今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关注,数学教育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面对数字化、多元化世界,课堂教学应从文化的视野考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依照数学学科教学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多视角、多角度协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领会数学本源问题,领略数学以及辩证思维的魅力。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辩证思维创新培养的意义
数学是发展辩证思维的助力器。核心素养视域下辩证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渗透文化的意识,传承优秀数学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数学文化的素材,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文化素材,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历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熏陶与积淀,促进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二)促进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每一个学生天生具有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潜能,需要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针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思维特征的差异原因,激活学生思维,暴露错误,并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锤炼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向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生成智慧,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三)促进知识的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知识形成过程,鼓励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勇于探究,乐于探究,并在深究中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形成有机整体。
二、当前辩证思维教学的存在问题
(一)创新思维培养意识薄弱
教师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但大多数数学课堂的观察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仍然是对学生直接灌输数学知识,而学生学习也靠死记硬背,普遍存在着重教轻学,重知识轻思维现象,缺乏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忽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长此以往,学生思维禁锢,学习效率低下,数学素养得不到提高。
(二)思维固化,方式单一
应试教育导致教育的功利性,上课采用掐两头,去中间的方法进行,思维固化,方法单一,没有生机和活力。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养人才。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建多元的问题情境,解放学生的脑和双手,给予学生说和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互相讨论、质疑、交流和争辩,融入思想开放的课堂,提高能力。
三、学科素养视域下辩证思维创新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学科素养视域下辩证思维创新培养,要以发展辩证思维,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为目标,以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因素作为中心点,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文化素材,创建多元的问题情境,求异质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挖掘文化素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渗透文化意识,对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理解数学的思想与方法的价值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人类文明漫长发展过程中,数学家们为了科学发展和生产、生活的应用,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在解决天文、航海、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问题而发展出新的数学理论(如三角、微积分),在发展实际需要中不断完善的数学学科体系(如复数)等。因此,教学中应积极挖掘数学文化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淀文化底蕴,深切感受数学思维的丰富内涵,通过古今中外不同思想方法的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知识中,可以介绍四大文明故国不朽的数学著作,帮助学生了解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其中有中国《九章算术》、古埃及的《莱茵德草书》、古巴比伦的《泥版书》和古印度的《莉粒沃蒂》。特别是近些年高考命题者注重文化的传承,挖掘经典著作中的数学素材,渗透文化培养意识做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案例1 (2011湖北高考文科试卷)《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它的容量从上到下各节之间存在等差数列的关系,已知它上面4节的容积共3升,而它下面3節的容积共4升,那么它第五节的容积是(〓)
A. 1升 B. ■升
C. ■升 D. ■升
案例2 (2009年湖北高考试题) 古希腊人喜欢在沙滩用小石子摆出各种图形来探究数。例如图1和图2。
他们通过小石子摆成三角形的数称为三角形数,通过正方形摆成的数称为正方形数。那么下列数中既符合三角形的数量也符合正方形的数量的有(〓)
A. 289 B. 1024
C. 1225 D. 1378
这些试题的设计立意深远,既可以弥补教材缺乏优秀文化的不足,又能够起到引领的作用,通过介绍《九章算术》和其他的经典著作,使学生在数学的过程感受不同数学文化的魅力,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二)关注问题特征,深化理解,提高辩证思维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有一些烦心的事,就是有些题目明明是讲过的,一到测试或作业,学生依然是屡屡出错,症结何在?实际上许多教师上课直接抛出答案,没有思维活动的过程,出错是难免的。因此,教师在纠错的时候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暴露思维的形成过程,剖析出现错误的关键,发现纠正错误的方法,寻找并选择最佳处理问题的方案,提高思辨能力。
案例3 在“两解和与差的正弦”教学中,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问题进行剖析。
已知sinαcosβ=■,求cosαsinβ的取值范围。
出示学生两种错误解法。
错解1:设cosαsinβ=t,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α+β)=t+■,即-1≤t+■≤1,解得-■≤t≤■,故t的范围为-■,■。
错解2:cosαsinβ=t,由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可得sin(α-β)=t-■,即-1≤t-■≤1,解得-■≤t≤■,故t的范围为-■,■。
对于上述的两种解法学生议论纷纷,两种思路正确,为何得到的结果不一致呢?问题是从惊讶开始的。由于学生认知有了冲突,有了悬念,便会有进一步研究的激情。
通过比较,由-1≤cosα≤1,-1≤sinβ≤1,可得-1≤cosαsinβ≤1,故t的范围应为-■,■。endprint
设计思辨的习题,让学生交流碰撞,经历知识从错误到正确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为学生智慧的生成创设条件。
(三)适度质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创新始于疑问,人的学习就是从疑问中开始。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发展和完善辩证思维。
案例4 在学习双曲线的定义中:平面内点M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常数为2a,小于F1F2)点的集合的轨迹叫做双曲线。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
(1)把小于2a改为等于或大于2a,M点的轨迹怎样变化?
(2)平面内M点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之积为常数2a,则点M的轨迹是什么?
(3)平面內M点与两定点F1F2距离的之商为常数2a,则M点的轨迹是什么?
(4)当2a=0时,其他条件不变,M点的轨迹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质疑是创新的引路人,在数学课堂,通过质疑问难,学生之间经过进行火热的思考,找出处理问题的关键,提炼方法,思维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形成能力。
(四)鼓励探索,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探究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多元认知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教材中许多例题和习题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发展性,颇受命题者的青睐。通过研究这些经典的题型,能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和分析,理解数学本源问题,领会数学奥秒。
案例5 (高中数学必修2第75页例题2)已知圆的方程为x2+y2=r2,求经过圆上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解得圆上一点的切线为xx0+yy0=r2,教学中为了深入地理解切线方程的相关知识,激活思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问题1:已知M(x0,y0)是圆x2+y2=r2外一点,判断方程xx0+yy0=r2与圆的位置关系。
问题2:已知圆的方程为(x-a)2+(y-b)2=r2,求经过圆内异于圆心O一点M(x0,y0)的切线方程。
问题3:已知M(x0,y0)是圆x2+y2=r2外一点,判断方程(x-a)(x0-a)+(y-b)(y0-b)=r2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多维度考虑和探究,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层层递进,深入研究,将知识联系一个网络,促进能力的提高,形成终身受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霞,丁玉梅.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轻工教育, 2016, (3)
[2] 邱春兴. 在数学中运用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_邱春兴[J]. 成才之路, 2013, (27)
[3] 胡震宇. 数学教学中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1,(3)
责任编辑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