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臣
【摘 要】结合笔者近年来参与北京市多条道路的疏堵工程改造体会,文中对道路疏堵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探讨了道路疏堵工程改造设计应注意一些问题,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关键词】疏堵工程;改造设计
1 交通拥堵的主要表现
道路交通拥堵现象以路口位置比较明显,一般路段通行情况稍好;以早晚高峰时间拥堵现象比较突出,其他时间通行情况较好;其次是大型商业中心、医院、学校等场所附近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路段行驶缓慢,路口难以通行,车辆相互抢行,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和行人交织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质量,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建设比较集中。很多城市都是局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大型企事业单位较多,商业中心及各种服务网点聚集,行政事业单位等办公机构相对集中,早晚上下班的“潮汐车流”现象明显。
(2)道路规划建设不够合理。很多城市的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路網系统不合理、路网密度不足、相邻路口位置距离过近等问题。受征地拆迁等因素控制,许多城市的“断头路”、“瓶颈路”多年无法打通。
(3)道路交通基础设计不完善。受地方财政水平的制约,每个城市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差异较大,导致部分交通设施年久失修,比如护栏破损、道路中央隔离网缺失、交通信号灯相位不全、人行过街设施毁坏等,加剧了道路交通拥堵。
(4)道路交通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部分驾驶员养成不良习惯驾驶习惯,包括随意并线、抢行、不按规定标线和信号行驶;电动自行车逆行、走人行步道;行人过路口不看信号灯,随意横穿道路等等。
3 工程实例
“疏堵工程”改造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笔者认为一般包括以下设计流程:道路现状调查→现状拥堵评价→问题分析及对策→提出初步改造方案 →方案比选论证→详细实施方案。道路交通拥堵以早晚高峰时段的拥堵最为突出,下面以笔者参与的疏堵工程改造实例,谈谈设计体会。
3.1 京哈高速公路台湖出口疏堵改造工程
京哈高速公路与通马路相交处的台湖出入口,是通州地区经京哈高速进、出北京城区的主要节点之一,现状京哈高速在台湖位置为单喇叭型立交形式,车辆通过台湖出口右转沿通马路可直达通州城区(果园环岛),左转沿通马路可以到达台湖镇、马驹桥镇及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来自通州城区方向的车辆沿通马路左转,进入京哈高速台湖收费站后可以迅速到达北京城区。目前,早、晚高峰时段京哈高速台湖出口位置拥堵比较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正常出行,当地百姓改善台湖路口交通现状的呼声强烈。2013 年北京日报关于京哈高速台湖出口“肠梗阻”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3.2 现场调查及拥堵原因分析
京哈高速台湖出口的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收费站外出口路段和通马路左转进入高速路段。表现形式为台湖收费站出口左转车辆与右转车辆的交织冲突,通马路左转进入台湖收费站的车辆与直行车辆的交织冲突。现况台湖收费站出口为 1 左 1 右 2 条车道,通马路(北进口)为 1 条左转进入台湖收费站车道+2 条直行车道。
根据早晚高峰时段交流量观测,台湖收费站出口左转和通马路左转进入台湖收费站的交通量
均较大。
归纳分析:通常一个左转车道(一个信号灯周期)能承担交通约为300(pcu/h),现况进、出台湖收费站的左转车道均为1条,无法满足目前交通量转换需求,为缓解拥堵,根据现场调查及分析,应将现况1条左转车道改造成2条左转车道。
3.3 改造方案
本次疏堵改造从满足交通需求、缓解路口拥堵、减少征拆迁和控制工程投资等方面综合考虑,主要改造方案为:现况台湖出口 1 左 1 右 2 条车道改造成 2 条左转+1 条右转车道,为避免左、右转(下转第102页)(上接第113页)车量的交织冲突,左、右转车道之间采用分隔带隔离。现况通马路北进口1左2直行车道改造成2条左转+2条直行车道,典型道路横断面见图 4。
3.4 改造效果
经过上述疏堵改造,京哈高速台湖出口的高峰时段车辆运行较顺畅,尤其是收费站出口左转车辆与右转车辆交织现象得到了彻底改善,本次疏堵改造工程获得了当地百姓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好评。本项目与京哈高速豆各庄辅路拓宽及增设出口工程、京哈高速漷县收费站进出口改造工程等三项工程,已形成综合治理效果,对京哈高速乃至整个北京东部地区及城市副中心的路面交通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语
本文以具体疏堵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道路疏堵改造的设计要点和体会。疏堵改造工程看似简单,实际包含人、车、路等多方面相互影响因素,尤其受现况道路(路口)两侧征地拆迁等控制条件影响较大,需要设计人员“精细化设计”。从现场调查分析到方案比选论证,统筹把握,突出主要需求,控制改造规模和工程投资,达到较理想的疏堵改造效果。
【参考文献】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S]. JTG D20-2006,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6.
[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CJJ152-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