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贵双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少年儿童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帮助。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全社会有责任让孩子们从小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下,继承和树立中国人自己的精神追求,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一、课程建设推动普及传统文化
我校近年来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建设传统文化课程,建立了旨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校本课程。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基于课堂的传统文化课程”、“基于社会的传统文化课程”、“基于网络的传统文化课程”。“基于课堂的传统文化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实施。现已形成“弟子规”、“毛笔书法”、“古诗词欣赏”、“十字绣”、“中国结”、“剪纸”、“武术”、“木兰扇”、“传统美食”等课程系列。另外,依托品德课堂传承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一环。
在课程实施上,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弟子规”、“木兰扇”和“我们的节日”属于全员必修课程,我校的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都须学习。“弟子规”由语文老师负责教学利用午读时间进行教学,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分班进行朗读展示。《木兰扇》是我校体育老师在木兰拳的基础上结合扇术特点创编而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武术校本课程。它融中国武术之刚健、民族传统舞蹈之柔美于一体,具有动作舒展、姿态优美、拳飞扇舞、扇声鼓荡、潇洒飘逸之特点。“木兰扇”与体育课进行统整,每周五的早操时间是“木兰扇”的全校集体练打时间。“我们的节日”校本课程从节日的起源、传说、庆祝形式、风俗习惯为学生全面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正如作家冯骥才所说:“节庆活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我们的节日”课程与班会课统整,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的那一周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关的庆祝活动。“古诗词欣赏”与语文课统整,开辟班级古诗词专栏和诵读展示。
选修课有“毛笔书法”、“十字绣”、“中国结”、“剪纸”、“武术”、“传统美食”,属于社团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多年的学习与坚持,月亮灣的学子不仅懂文明、会感恩、知礼仪,而且在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基于社会的传统文化课程”立足于学校与社区和文化馆等公共教育机构,如“粤剧欣赏”、“二人转”,均由月亮湾社区组织安排的表演团队送剧到学校。另外,学校通过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锦绣中华、民俗村、大鹏所城、天后宫等景点,了解中国的风景名胜、民俗、民风和地方历史。
“基于网络的传统文化课程”则借助当前成熟的网络课程和APP,给学生推荐学习使用。如给全校学生推荐学习的“跟着唐诗去旅行”的微信公众号,每天跟着公众号学习一首唐诗,而且集听、读、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全方位抓实了传统文化的普及。
二、项目活动丰富提升传统文化
“班本活动”,即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由班主任组织开展的具有班级特色的活动。班本活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易操作性等特点。并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让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如班级古诗词朗诵、元宵节学生自制灯笼展、手绘古诗词展、传统美食制作、地方曲艺等等。如有的班主任在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班级包粽子、制作月饼及讲述节日传说和故事的活动。邀请家长到班教学生包粽子、做月饼,既让学生学会了传统美食的制作,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温暖、美好和神奇,更有利于营造一个团结有爱有温度的班集体。还有的班级邀请家长教学地方曲艺,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校本活动”,即由学校统筹开展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校本活动策划周密、仪式感强,适合全员参与。如周一升旗仪式上班级古诗词诵读、体育节上全体学生木兰扇汇演、六一儿童节书法展、开学第一课的“春节分享会”等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传统文化的习得者、传播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并通过长期坚持,逐步形成学校传统文化特色。
责任编辑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