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1+N”模式校企合作探究

2018-02-05 17:34张甲瑞
继续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能源校企实训

张甲瑞

摘 要: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列举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1+N”校企合作模式,介绍了在该模式下如何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校企合作;高职院校;“1+N”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水涨船高也在急速上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在高职院校的获批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合新能源汽车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人才,高职院校有必要进行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自身特点导致校企合作的难度和可操作性较汽车其他专业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拿出更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应对。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及对专业开展的影响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一直并将持续受到政府和政策支持

2017年“两会”期间,围绕环保升级和治理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并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不变,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种类繁多,短时间内发展方向难以统一

传统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但是变革的方式和方法受到了技术层面的制约。从长远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时间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共同难题有待突破

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一是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比如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就是电池续航里程;二是汽车工业需要转型,由于传统汽车零部件板块已经成熟固化,新能源车将深刻改变整个零部件体系;三是需要建设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桩等;四是需要消费者改变消费观念,增强对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的接受度。

以上特点对该专业的开展有着不同层面的影响。首先政府的持续关注给参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企业和高校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高职院校而言,更加坚定了其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突破关键技术,打破传统汽车固化的板块,促进汽车工业转型,必定涉及、更复杂的学科门类,需要更多更加专业的专职老师和更加先进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对开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校是一个重大挑战。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新兴专业更是如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更加需要企业从各方面来帮助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学校能给企业提供更好人才的目的。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学校教学内容严重滞后,新能源汽车技术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在其三大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大量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而目前高职院校对该专业学生的教授内容多以传统汽车为主,以少许不成熟的新能源课程为辅,可以说讲授内容远未达到企业所需。因而学校培养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需要,学生对口就业压力很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企业介入,给予学校在就业岗位设置课程设置、讲授内容的时代性更大的支持。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迅速,新能源教学设备淘汰过快,而学校投入步伐不敢太快,导致实训设备不足。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新专业设置中财力有限,购买不到足够的实训设备;二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有项目支撑的学校,采购实训设备时比较茫然,没有方向。这就需要企业在财力和方向上给予一定帮助。

专业教师匮乏,目前很少有科班出身的新能源老师在教授新能源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其实是集成了传统汽车和电工电子、通讯工程等专业的内容,这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这就需要企业帮助学校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

学生只有有限的理论知识,新能源的实训几乎没有。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新能源课程实训的不多,大多都是以讲授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和原理、纯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等理论知识为主,这并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

以上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如果想真正实现学生从学校走入企业的无缝对接,就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但是对于一个新兴的专业或者新兴的市场,相关企业针对该专业进行校企合作还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担心新的专业学生跳槽率更大,二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还未形成,不想过早投入,三是对学校目前这个专业教授的学生信心不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三、新能源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为了解决企业顾虑,更好的实施校企合作,必须在合作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为此,作者提出一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1+N”模式。所谓的1就是在某个地域开办的一所有新能源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N即该校所在地域的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整车厂、重要零部件厂、4S店等各类型用人单位,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学校与多家企业共同合作。这样做可以均摊企业负担,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分散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流失风险,这也许是一个校企合作初期打破合作瓶颈局面的方法。“1+N”模式的实施单靠一个学校很难完成,需要组建政行企校理事会,如图1所示使政府和行业协会一同参与进来,由政府和行业搭台子,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企业与企业间双向培养流动,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质量,又可以减少企业风险。生源本土化是全国高职院校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1+N”模式可以成型的重要原因,它保证了学生在当地N个企业里流动,降低了人才外流的风险。

四、校企合作内容

(一)共制人才培养方案

政行企校理事会协商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政府机构提供政策支持,行业专家分析新能源汽车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预估市场人才需求;企业专家提供用人标准和就业岗位数量,共享企业发展规划、人才需求计划,为学校招生和教学提供可靠依据;学校专家解剖学校培养方案自身问题;专业负责人可根据政行企校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建课程体系

学校与多家企业一起,按照新能源汽车走向——学生岗位设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开什么课程的思路,对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梳理,最终共建一套适合学校教学和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

(三)校企共建师资队伍

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与学校进行企业专家与学校专职教师的互换交流,企业专家定期为学生和老师讲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老师去企业挂职学习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知识。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新能源汽车技术技术专业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学校所在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环境:高职学生毕业大部分都在当地周边工作,因此培养的新能源技术专业学生所用的实训车辆及其相关产品要尽量同当地汽车市场品牌一致;二是学校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侧重点或方向:学校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侧重点或方向,如果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向为检测与维修,那么所开实训内容要与检测和维修紧密相关。

五、结语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特点给校企合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而校企合作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发展又有其必然性。只有通过创新方式方法,改变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新困难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才能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突出问题。“1+N”模式作为一种校企合作的方法提出来,为解决眼前困境给出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莉莉.高职院校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

[2]马云贵.新能源汽车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能源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