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瑞娟 吴 琳
(北京市怀柔区气象局 北京 101400)
大气能见度也能表示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从而显示出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指标。PM2.5比表面积比较大,体积很小,其大量的悬浮在空气中,并通过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量研究表明,能见度、PM2.5浓度,相对湿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宋宇[1]、王京丽[2]等研究得出:北京市大气能见度与颗粒物的散射消光存在一定的相关1性,其是降低能见度的主要因素,并且颗粒物的浓度是决定能见度好坏的主要原因。王淑英[2]研究结果显示京津地区相对湿度和能见度在不同季节下,呈现规律不同的显著负相关。
PM2.5浓度数据来自怀柔区气象局环境监测站(怀柔区刘各长村433号)2016年1-12月全年逐小时资料,气象要素观测执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观测相关标准,所有设备定期检定和校准。PM2.5浓度数据在使用前,剔除数据异常和日数据不全的资料。能见度及相对湿度数据来自于怀柔区气象局气象自动站(国家一般气象站)2016年1-12月全年逐小时资料,该数据经北京市气象局信息中心质控。
能见度、PM2.5浓度及相对湿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能见度较好的月份在2-5月、8-9月,2月最好,10月最差。在7-10月,相对湿度较高,其他月份相对较低。从PM2.5浓度月变化可以看出,8-9月浓度较低,12月浓度最高。怀柔区春季(3-5月)多风季节,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透明度较高。怀柔区冬季(12-1月)静稳天气较多,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主要又以燃煤取暖为主,大气中PM2.5浓度升高,能见度水平较低。夏季降水较多,对大气有一定清洁作用,可降低大气中的PM2.5浓度。怀柔区能见度日变化明显,呈波谷波峰趋势,07时能见度最差为14.4km,从08时开始能见度逐渐上升,12-16时能见度达到全天最好,16时开始至夜间能见度逐渐转差。相对湿度日变化明显,16时开始至次日06时,相对湿度逐渐升高,06时相对湿度达到全天最大值72%,自06时逐渐下降,14-15时降至全天最低值38%。在09-21时,相对湿度与大气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大气中的水汽具有吸光作用,相对湿度高,水汽含量高,吸光性就越强,从而直接影响能见度;另外,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吸收水汽后,粒径增大,消光性增大,间接影响能见度。怀柔区PM2.5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呈现一定程度的双峰型态势。06时达到低值;06—09时呈现明显上升趋势,09时达到峰值(次高值);09—12时再次呈现下降趋势,12时为最低值(平均为57ug/m3),12—20时呈现上升趋势,20时达到另一峰值(最高值),这一趋势变化可能与人们活动有关。
相对湿度在20%~79%之间,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PM2.5浓度明显增长,但能见度下降显著,可知两者对削弱大气能见度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究能见度、相对湿度,PM2.5浓度三者的关系,对2016年全年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的实时观测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能见度、PM2.5浓度,相对湿度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共同对怀柔区能见度产生影响。在相对湿度较低时,能见度主要受PM2.5浓度的影响;在相对湿度较高时,随着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能见度降低主要受颗粒物吸湿粒径变大,消光性增强的影响,且这种作用在大气轻度污染时更加突出。
不同季节的能见度和PM2.5浓度的相关性均很高,亦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冬季相关性最为显著,R2值为0.9508,相关系数R为-0.8373;其次为秋季节,秋季节相关性较高。夏季PM2.5浓度和能见度相关性稍差,与夏季光照强烈、相对湿度较大等因素相关。
(1)怀柔区大气能见度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呈现冬季能见度最低、春季最高的特征。PM2.5浓度水平均呈现夏季的最低、冬季最高的特征。
(2)怀柔区大气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特征明显:在09-21时,相对湿度与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
(3)不同季节下,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均较高,能见度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冬季的最好,夏季的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