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捷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 730000
实践中若能深入思考舟曲泥水流后重建工程设计,并落实好相应的设计工作,则有利于提升这类工程的潜在应用价值,使得其建设水平逐渐提升。因此,需要在考虑舟曲泥石流灾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其工程设计工作,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设计理念及方式等不同要素的支持下,健全舟曲泥石流灾后工程所需的设计方案,使得其设计工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
为了确保舟曲泥石流灾害重建工程建设有效性,并为其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所需的参考信息,则需要加强对引发该地区泥石流的原因分析。
由于舟曲县城周围是岷迭山系,且该地区的地势险峻,局部地区的坡度大,山峰海拔高程在3000~3500m以上,且其谷地海拔高程较大,加上该地区的悬崖峭壁多,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实践中因舟曲县城段区域上属西秦岭地层区褶皱带,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主要有:志留系千枚岩相和板岩相变质岩,中泥盆统石英砂、页岩、结晶灰岩,石炭系厚层至薄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和含燧石条带灰岩,二迭系碳酸盐岩,三迭系灰岩等,该地区的山体分化、破碎较为严重,从而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舟曲存在着矿山开采、树木砍伐等问题,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性被打破,间接地加大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概率。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过程中,由于该地区出现了瞬时的强降雨,并进入了山体裂隙,使得该地区的岩体产生了滑坡、崩塌等问题,从而导致了泥石流的发生。同时,在瞬间强降雨的作用下,也使舟曲泥石流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致使当地的经济遭受了较大的损失,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
舟曲地区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对泥石流灾害的有效应对,修建了一定数量的泥石流拦渣,使得小规模泥石流得到了有效拦截。但是,由于该地区防护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耕地区、非建设区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充分,使得泥石流发生时防护工程的实际作用发挥不充分,影响泥石流灾害的应对效果。
由于舟曲县城的人口基数大,达到了4.67万左右,但灾前建设用地面积仅为2km2,使得有限用地范围内存在着人口及建筑物密度高的问题,从而对当前生态环境承载力产生了潜在威胁。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突破了极限值,使得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造成了无法预估的经济损失,引发了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事故。
在舟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的规划建设,促进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但城市用地极度紧张,使得工程建设与城市规划逐渐脱离,给城市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当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导致舟曲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既有的房屋建筑被破坏,对该地区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泥石流发生时因舟曲这一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块石、巨石,使得其灾害发生时存在着较大的动能与势能,致使该区域在较短的时间内被夷为平地。同时,由于舟曲的很多房屋建筑为土木或砖木结构,抗灾能力不足,导致泥石流发生时巨大冲击作用下的房屋建筑被毁,影响了该地区房屋建筑的应用效果。
为了使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优化其重建后房屋建筑的安全性能,则需要对其工程设计中所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
舟曲县城建设用地位于白龙江两岸的山坡区域,规划区域内山体自然纵坡 8%~15%,局部达20%以上。在充分利用可建设用地的情况下,道路的纵断面设计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设计车速及最大纵坡值无法满足,道路标高难以与场地标高衔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人员在该地区工程设计中能够结合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及行业技术规范要求,落实好其纵断面设计,并控制好其中的道路最大坡度,明确建筑场地标高,使得舟曲泥石流灾害重建工程设计效果得以增强,为其重建后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保障。
为了使重建后的舟曲城市道路运用状况良好,需要在其工程设计中重视基于大纵坡的标志标线设计。在此期间,需要将陡坡、限度标志设置于不同的交叉口,从而为工程后期的作业计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标线设置过程中,应落实好纵向与横向减速标线合理布置工作,并用相应的文字进行标记说明。
由于受到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舟曲县城原有地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其灾后重建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原地基的实际情况,将地基处理工作落到实处,并通过对强夯法、开挖换填法的配合使用,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使得其工程设计方案更加完善,满足工程后期施工作业计划安全实施要求。
在进行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设计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充分考虑,明确与之相关的设计要点,积极开展相应的设计工作,使得最终得到的工程设计方案更加科学,从而提升该地区灾后重建工程的潜在应用价值。
由于舟曲泥石流灾害重建工程设计是一项多系统、多部门全方位参与的复杂工作,从国务院到省、州、县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仅设计工作就需要与建设、交通、国土、水利等行业部门进行协调,在重建要求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平行或交叉进行市政设计、公路设计、泥石流排导渠设计、水利防洪设计等,组织成立专门的设计协调部门是必须的,也是按时完成设计任务的有力保障。同时,需要在这类工程设计中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现场组织设计方案,并注重有效协调方式的合理使用,使得最终得到的工程设计方案实践应用水平得以提升。
在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设计中,为了增强其设计方案适用性,则需要重视实践中工程设计和规划的衔接。具体表现为: 在明确舟曲县城整体规划建设要求的前提条件下,设计部门及人员需要从设计的控制方向、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设计要点的把控等方面入手,注重该地区灾后重建工程设计与规划的有效衔接,促使最终得到的工程设计方案应用中能够达到舟曲县城的规划建设要求,并为日后这类工程设计工作开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完善舟曲泥石流灾害重建工程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为了提升这类工程设计水平,增强其设计方案实践应用效果,应注重工程设计中的灾害防治。在此期间,设计人员应了解舟曲灾害频发地区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对泥石流、滑坡特点的分析,在工程设计中预留出相应的安全区域、逃生通道,使得泥石流灾害的科学应对水平得以提升,给予该地区建筑工程安全使用相应的保障。
在实现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有效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人员因素对工程设计方案实践应用效果的影响,则需要在专业培训活动、责任机制等不同要素的支持下,强化工程设计人员责任意识,规范他们的设计行为,从而得到理想的工程设计方案。同时,在这类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对建设区域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促使舟曲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水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能够逐渐提升,并拓宽工程设计人员工作思路,降低其设计问题发生的概率。同时,这类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重视信息技术的高效利用,从而提升工程设计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探讨,客观说明做好这类工程设计工作的必要性: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使得其设计方案实践应用更具科学性,使得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实践应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落实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建设工作时,需要工程设计人员能够从成本经济性、方案科学性、技术可靠性等方面入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从而为工程后期的施工作业开展提供科学指导,确保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有效性。
[1] 宋军军.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堤防工程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 (17) :113-116.
[2] 尚海龙,曾建军.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舟曲县城区灾后重建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13 (2) :383-388.
[3] 许禄世.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防护工程泥石流沟道护面方案比选[J].广东水利水电,2013 (3) :47-49.
[4] 王瑞琦.四川灾后重建道路工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2 (4) :85.
[5] 于国强,李政国.基于三眼峪特大泥石流降水特征的灾后重建工程设防标准的讨论[J].西北地质,2011 (3) :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