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亚辉
2017年生猪价格整体上呈先抑后扬走势,总体水平明显低于2016年。2017年猪价最高点出现在1月份,为18.22元/kg;后连续5个月下跌,至6月份达到最低点,为13.78元/kg,累计跌幅24.4%;7月份止跌回升,至9月份达到阶段性高点,为14.75元/kg;后需求不及预期,至11月中旬,猪价再次震荡下行;11月下旬至12月,气温下降、需求回升,猪价小幅回暖后震荡前行,至12月份达到15.07元/kg。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年平均生猪价格为15.36元/kg,比2016年下降17.40%。
本刊微评
2017年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持续回调,产能处于多年低位,但生猪价格不升反降,生猪存栏与价格背离的 “怪象”,主要缘于MSY(每年每头母猪出栏肥猪头数)的提高和头均出栏重量的提升,共同导致猪肉市场供给增加进而引发猪价下跌。根据农业部数据统计,能繁母猪MSY由前期的14头提高到当前的约16头,繁殖效率增幅超过14%;头均出栏活重由前期的114 kg提高到当前的约120 kg,头均产能提升5.26%;2017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 853万头,同比增加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 (以下简称“环保税法”)2018年1月1日起开征,2017年底全国大部分省份人大常委会相继审议通过本地区环保税方案,各地均统筹考虑本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目标要求,在法定幅度内确定了税额方案。其中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等省份明确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适用税额根据环保税法确定的最低限额征收,即每污染当量分别为1.2元和1.4元。而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西南地区的贵州、云南等省(区)制定的税额均略高于环保税法规定的最低税额。江苏、海南和四川确定的税额适中。京津冀和周边省份则普遍对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确定了较高的具体适用税额。
本刊微评
环保税开征释放出的信号很明确,就是通过立法、征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和其他税收稍有不同的是,环保税根本上不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为了构建绿色税制,发挥税收 “杠杆”调节作用,企业多排污就多交税,少排污就少缴税。对于养殖业来讲,用于农业生产的非规模化养殖场免税,而规模化养殖企业按规定需要缴纳环保税 (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的免税)。据有关专家测算,每头猪的环保成本为16元/年 (可参阅本刊2017年第4期 《对话别佑财:环境保护税法实行对畜牧行业的影响》)。征收环保税,虽然一定程度增加了养殖场的经济负担,但可倒逼养殖场主动减排、源头减排,加强对粪污的综合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
2017年2月27日,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联合全国各相关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科技创新联盟”。
2017年6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思想、制度体系、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2017年6月27日,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事关畜禽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重大民生工程。
2017年7月10日,农业部发布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本刊微评
大规模的畜禽粪污,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如果处理好了,变废为宝,将是巨大的资源库。畜禽粪污是一种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目前,全行业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共识已基本达成。基于我国畜禽养殖小规模、大群体与工厂化养殖并存的特点,坚持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相结合,以肥料化利用为基础,以能源化利用为补充,同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要求各地政府在2017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所有违规畜禽养殖场的关闭或搬迁。环保部2017年8月份对2017年上半年全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进展进行了通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9万个,面积63.6万平方公里,累计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21.3万个。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南、广西、海南、西藏、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未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且关闭搬迁工作进展缓慢。
2017年4月、8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分两批对全国各省(区、市)实现了督察全覆盖。在环保重压下,部分地区出现过度拆迁、“一刀切”等现象。
本刊微评
2017年,国家对环保的监管力度空前加大。环保 “动真格”,中央环保督查组连续重拳冲击,两轮督查无缝衔接。在环保风暴中,一些地区和政府部门简单、片面地理解环保问题,认为 “一关了之”,就没有污染,不需要治理了,盲目划定禁养区,根本没有考虑产业发展和养殖户的收益。这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草率做法十分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对此,农业部也多次呼吁,要科学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禁养范围,不该禁养的不能禁,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拆迁要给予一定的过渡期。
在2016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下降3 000万亩的基础上,2017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再减少2 000万亩,到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将调减5 000万亩以上。调减的玉米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被称作“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非优势产区。
2017年,在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恢复、大豆产量增加的情况下,我国大豆进口量不减反增。2017年全国大豆进口量9 554万吨,进口量同比增加13.9%,再创历史新高。
本刊微评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强调了玉米的供给侧改革。在东北三省一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调减库存较多的玉米种植,特别是在 “镰刀弯”地区大幅度调减玉米播种面积。由于全球大豆产量供给宽松,且大豆价格处于低位,而国内对大豆的需求继续提升,导致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依然强劲。
2017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成武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造肉1号”“味霸”“速肥肽”中添加了“神秘物质”喹乙醇,部分养殖户更是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喹乙醇。事件发生后,农业部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山东、江苏、河南三省畜牧兽医部门迅速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同时,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三地,督导地方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惩违法行为。
本刊微评
“喹乙醇黑幕”曝光后,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追责、问罪,还需要对事件的检讨和反思。农业部早在2009年就曾发文并整治喹乙醇滥用,明确喹乙醇禁用于体重超过35 kg的猪和禽、鱼等其他种类动物。至今,饲料中违规添加喹乙醇仍大行其道,其利益链条何在,监管是否存在漏洞,制度是否存在缺陷……
据新华网2017年3月22日报道,巴西暴发重大食品安全丑闻,包括巴西食品公司等大型企业在内的巴西多家肉类企业涉嫌买通政府监管人员,售卖和出口过期变质肉制品。因巴西是肉制品出口大国,该“问题肉”丑闻发酵后,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南非、智利、墨西哥等已暂停进口相关产品,美国和英国也加强了对从巴西进口肉类产品的检查力度。
本刊微评
巴西 “进口肉”丑闻,震惊全球,多国相继停止进口巴西肉品,由此也引发了国人对 “进口肉更好更安全”的质疑,也使得行业在警惕进口肉对国内市场冲击的同时,更加关注进口肉的质量问题。看来,进口肉也未必安全。
2017年3月20日,农业部出台了《2017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正式取消了对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强制性免疫措施。这意味着,动物疫苗招标制度出现重大调整,生猪疫苗方面只剩下口蹄疫疫苗还未放开。
本刊微评
为应对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国家把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与猪瘟列入强制免疫范围,由政府统一招标采购疫苗。应该说,强制免疫的实施为有效预防、控制上述重大动物疫病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如政府采购疫苗一般成本低廉、技术相对简单,因利润微薄,生产企业不愿投入以改善质量,以致于疫苗低效饱受用户诟病。此外,疫苗招投标过程中监管不力、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放开猪瘟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政府采购,把疫苗选择权交到养殖户手中,有利于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提升疫苗的品质。
2017年,新希望、温氏、大北农、正邦、雏鹰、牧原、中粮等大型企业加速规模化扩张。如温氏计划2017年年内完成新养猪项目开工规模600万头,出栏量保持每年约10%的增长;正邦总投资160亿元在广西集中签约20个现代农业项目;牧原总投资35亿元在黑龙江建2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中粮集团在河南永城投资20亿元建百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
本刊微评
随着环保政策趋紧,禁限养区内大量养殖场户被清退,规模企业加快扩张,抢占市场空缺。分析这些企业的养猪布局,基本在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划定的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生猪养殖北移西进趋势明显,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助于提高产业和区域集中度。
2017年9月26日,福建傲农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成功上市。此外,裕龙农牧、六马科技、天心种业、佳和农牧、安友农场等多家猪企在2017年也纷纷登陆新三板。
本刊微评
养猪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已是大势所趋,对技术、资金等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环保、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解决这些问题更是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未来,没钱,可能真养不了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