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蓉
(厦门金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0)
河道在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必然造成河道淤积,疏浚工程做不好,还会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河道疏浚工程的质量关系到河道疏浚之后的实际应用效果,且疏浚工程中产生的淤泥的处理措施尤为重要,必须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清除河道底部的淤泥,并对淤泥进行妥善处置,改善水质,提升防洪排涝能力。
回淤状况是我们在河道疏浚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施工难点,回淤量的多少也是制约施工质量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将回淤量尽量控制在一定的阈值内。如果河道的回淤量比较大,或者是回淤的速度比较快,这就可能会使整个工程无法进行,甚至破坏了基本的河床结构。
河床并不都是泥土层,施工中常遇到特殊河床土层,比如黏土层及软岩层等。不同的河床图层的施工差异性较大,例如普通泥沙河床中包含着特殊河床土层,这种状况会降低施工效率甚至无法施工,对施工进度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泥土层的变化,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河道疏浚工程为水上作业,容易受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且水文气象条件多为负面的。水文条件表现为河水的流速、流向、水位变化等,气象条件则主要表现为刮风、降水等,这些均属于不可抗力因素,会给施工作业带来困难。比如在水流比较急速的区域,水位的变化比较急促,这就加深河道开挖深度控制的难度。
河道运行过程中产生淤泥,阻塞河道,且产生的淤泥含水量高、硬度低、长时间淤积形成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必须有效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清淤就是将淤泥挖出来堆放在空地上,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会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生态疏浚方式就是先对河道中存在的淤泥进行挖掘,再对不同粒径的污泥进行搅拌和淘洗后进行分离,然后利用物理方法对淤泥进行脱水及干化,干化至含水量为30%以下,从而达到淤泥重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生态疏浚手段是一种可持续经济手段,这对促进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作用。
疏浚工程中淤泥处理措施一般是先根据污泥的属性分为污染淤泥处理和无污染污泥处理;分类后运到堆场进行周转、淤泥表层处理快速干化,污染物超标的淤泥,必须先降低污染物含量,将处理后的淤泥用于填土或护堤等用途;无重金属污染的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并尽快实现堆场的周转使用。目前,国内各个地区的淤泥具体情况的不尽相同,结合当前的环保政策,本着资源化原则,采用的淤泥处理措施主要作为园林绿化肥、能源化利用及填土护堤。
2.2.1 作为园林绿化肥
生态清淤的底泥肥料化在国外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城市河道疏浚工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技术改进堆肥后的形成了有机质含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的有机肥料,当污泥进行干化和除臭处理后,含水率低,体积小便于运输并加工为商品肥,常用于农田和绿地肥料;也可就近作为河道沿线的绿化带的肥料,为沿河景观提供有机肥,节省运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2.2.2 能源化利用
淤泥能源化利用技术是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常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焚烧利用、生产建筑材料等。淤泥焚烧过程中可以杀灭病原菌及有机污染物,但是成本高,能耗大,还会排放污染物超标的烟气,通常不予采用。通常所说的淤泥能源化利用指生产建筑材料,例如制水泥、砖和陶粒等建筑原料。在淤泥中加入免烧砖凝结剂,还可掺入少量炉渣、矿渣与建筑废弃物等工业废弃物,不仅成本低还可快速制成免烧砖。是一种技术相对成熟,经济效益明显的淤泥处理方式。
2.2.3 填土护堤
通过淤泥干化技术可将淤泥的含水量降低,加入固化材料使之成为土一般程度的材料,这样可以将淤泥资源再生化,但由于受到淤泥性质、固化材料的特性及添加量的影响,淤泥作为填土效果一般,且淤泥的固化处理成本高,在国内推广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河道疏浚工程的目的即是疏通又有排涝防洪改善水质作用,由于河道狭窄、垃圾等污染物多,必须要全方位的对疏浚水域进行勘察,选择合适的疏浚方式,对疏浚过程中产生的淤泥进行处理尤其重要,要不断的开发淤泥处理产物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的再生利用,从环境卫生安全及二次污染、长期的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选择比较实用的淤泥处理措施,降低成本开发淤泥的可利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