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现状与应对措施探析

2018-02-04 06:25:53静,邢馨,方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3期
关键词:总体管理制度流域

刘 静,邢 馨,方 芳

(铜陵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站,安徽 铜陵 244000)

流域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与综合性特点的复杂系统,流域水循环不但对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解决诸多水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新时代,人们要全面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在明确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总体效果,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分析了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对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1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现状分析

纵观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其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制度匮乏,流域水环境持续性管理效果不佳;前期预警不足,流域水环境管理偏向后期治理等,影响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总体效果。

1.1 管理制度匮乏,流域水环境持续性管理效果不佳

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会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比如,水污染治理技术、污染物演化机制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从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仍然存在管理制度匮乏的问题,实际的管理制度与具体工作未能得到全面融合,水资源污染问题处理、水生态系统的构建等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加以重点分析,以明确的管理制度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总体效果。

1.2 前期预警不足,流域水环境管理偏向后期治理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点在于前期预防,但是结合当前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它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较为重视后期治理工作,对前期预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1]。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需要将预警机制融入其中,基于湖泊、河流等水资源周围生物状态、常见的水资源污染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前期预警制度,降低各类问题发生率。

2 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对策分析

流域水环境管理期间,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总体控制、完善制度,防治结合、公开信息,全面推广等方式,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总体效果,构建全面的环保新战略。

2.1 科学规划,总体控制

传统的河流水域保护多比较重视污染问题的治理,但是对流域范围中水资源与生态系统修复管理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足[2]。流域水环境管理期间,需要将水生态系统修复与污染治理工作相互融合,明确其统一性价值,保持其连贯性与关联性[3]。流域治理期间需要优化配合各类资源,将水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的具体内容与污染控制工作相互融合,将“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等理念融入流域水环境管理活动中,切实发挥科学规划、总体控制的价值。

总体控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一为目标控制,二为容量控制,三为行业总量的控制[4]。目标控制即为在明确流域水环境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目标控制方式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5]。比如,可以设定短期内工作目标、长期性工作目标等。容量总体控制即为在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水质标准控制在一定范围中。容量总量控制不能高于水质的标准范围,故而更加关注水体的功能,需要与控制的目标保持一致。行业总量控制即为根据行业标准对污染排放量予以控制,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中。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缺乏有效的水生态管理制度,总体控制的效果不够理想。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单纯以目标总量控制手段为前提、只顾短期利益的管理方式。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为水环境的全面改善奠定良好基础。

2.2 完善制度,防治结合

现代流域水环境管理期间,需要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实际管理期间可以通过建立整体覆盖、科学布局水环境监管网络的方式,增强现代流域水环境监管的能力,落实各级政府水环境目标责任制,完善污染源监控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及时获取企业的排污情况,对水资源污染问题实施在线测试、针对性处理等,构建短时期水污染预警系统与长时期水污染治理系统相融合的管理模式。

流域水环境污染监控与预警机制制定的目标在于降低水环境污染问题发生率,能够对污染物实施全面监控,避免水环境受到影响。水环境监控具体包含水文特点、水质理化指标等相关内容。在实际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期间,需要基于水资源中水生生物种类、沉积物化学指标等予以综合分析,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在水资源监测与监管方面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人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水资源监测信息,完善水资源评价与预警管理制度等。例如,美国便构建了全面的信息化水资源预警体系,能够对密苏里河等大型河流污染情况予以监测,为水资源的全面和实时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现代流域水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全面的管理制度,以明确的管理制度预防各类问题的发生,构建环境行政执法机构与体制,进而更好地适应流域管理的新形势,发挥流域机构在河流监管与水资源执法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价值。同时,要积极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以明确的管理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保证各项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深入落实,这样能够强化执法效力,提升行政执法的总体效果。开展流域内行政执法工作,是提升流域水环境管理效果的重要方式,而明确的管理制度能够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

2.3 公开信息,全面推广

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顺利参与环境管理的基本前提。只有环境质量及环境工作相关信息为公众知晓,公众才能有效参与环境管理,避免其盲目参与,真正发挥流域水环境全民管理的价值。

政府信息公开具体包含开放政府信息内容和发布渠道,让社会了解政府。一是要完善信息发布体系,保证本辖区民众能够有效获得环境公开信息。二是要增加企业环境信息的公开力度,了解当前企业污染物质的处理方式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情况等,明确当前企业管理与发展期间存在的问题,接受公众的监督。三是要提升管理人员的技术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

在排放权交易过程中,要明确各方主体和各方责任。交易主体之间的边际成本的污染控制差异需要予以科学管理,进而达到降低流域水环境管理成本的目的。从技术层面来说,排污权交易期间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为设定配额的方式,二为应用配额计算公式的方式,三为构建交易规则。在实际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期间,要注重技术研发与相关计算工作,使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市场,随时开展交易,并保证数据的准确度。

3 结语

水资源管理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资源的优化利用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人们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总体控制、完善制度,防治结合、公开信息,全面推广等方式,构建良好的流域水环境管理平台,积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与管理模式。这有助于分析当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系,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婷婷,苑芷茜,惠婷婷,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流域水环境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36(11):66-69.

2 方 强,李 江,刘 洋,等.基于Bootstrap与ArcGIS API的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构建[J].江苏科技信息,2016,(15):75-77.

3 刘骁远,王 鹏,王船海,等.基于GIS的南宁市邕江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4):170-173.

4 付红彬.实测河网与模拟河网耦合的流域模型建立及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环境,2014,(1):60-61.

5 孟 伟.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国家重大水专项在辽河流域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3,15(3):4-10.

猜你喜欢
总体管理制度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06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中国军转民(2017年7期)2017-12-19 13: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