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爱波 董振
这不是宋恩亮第一次来到日喀则,也不是他第一次接触援藏工作。
2014年,在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扎什伦布寺管理委员会主任萨龙·平拉的邀请下,他来到西藏扎什伦布寺奶牛场,对繁殖、饲养、产奶、防疫等方面实际问题进行释疑解惑,为下一步奶牛厂生产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16年,作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第一个援藏干部,宋恩亮来到日喀则,担任日喀则市农科所副所长,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援藏时光。
日喀则地处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作物以青稞、春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单季种植;常年牲畜饲养量达550余万头。该地区长期以来缺少青绿饲料和能量饲料供应,造成牲畜长期存在“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西藏的草原生态。
针对这些情况,进藏以来,按照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日喀则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宋恩亮认真落实“科技培训项目”。
据了解,科技培训项目主要内容是日喀则市农科所的技术人员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技术培训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博士赴日喀则市农科所开展技术交流培训,山东援藏资助经费60万元/年,连续资助5年,及时制定培训人员选派方法,报送培训方案,落实援助资金,确保培训项目顺利开展。
培训主要围绕日喀则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和日喀则市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以及2025年三个“一百万吨”(青稞产量100万吨/年,蔬菜产量100万吨/年,牧草产量100万吨/年)的远景目标而开展,重点开展了设施蔬菜技术培训和脱毒马铃薯制种技术培训、农作物分子生物学育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控制技术、青贮玉米种植与裹包青贮加工技术示范。
据宋恩亮介绍,目前,安装的农田信息化采集系统已在日喀则农科所发挥作用,可以瞬时提供农田的气候信息和墒情信息;青贮玉米种植已筛选出适合日喀则高海拔地区的中玉335和鲁丹267两个品种并进行了扩大种植试验,目前可以收获青贮玉米秸秆4.5吨/亩,而且玉米棒谷的籽实成熟度大幅提升,相较于青稞的秸秆产量,青贮玉米秸秆产量提升了近8倍,饲草品质也提升近1倍。
“现在日喀则市为抵抗风雪灾害所购饲草3元/千克,而我们通过测算青贮玉米秸秆的生产成本1.8元/千克,这将为日喀则市农牧民增收脱贫提供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日喀则市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为实现种养加有效结合以及保护西藏日喀则市的生态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
日喀则的农业科技研究相對薄弱,从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进藏以后,经与日喀则市农科所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宋恩亮牵头申报了“日喀则市农科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第八批援藏中心组资助600万元,其中350万元用于实验室改造,250万元用于仪器办公设备购置。
日喀则农科所负责人表示,日喀则市农科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的建设,将有效支撑日喀则市农科所的科研和技术的试验基础,将有力推动西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助力日喀则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培养一批高精尖的技术人才,为日喀则市农业现代化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扶贫工作是每个援藏干部应尽的义务,进藏以后,宋恩亮便积极主动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贫困户大都住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他多次下乡到贫困户家庭中了解实际情况,并协调当地政府进行解决。目前,他所结对帮扶的三户贫困家庭已实现基本脱贫。
“援藏工作是责任,也是使命。未来我将一如既往地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和援藏中心组的要求,扎实推进援藏工作,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向山东父老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牢记使命,不负所托,共筑中国梦,为美丽新西藏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