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锐
以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能力、为创业而服务的中职语文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更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语文教学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体现自己的实用价值。本文从完善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素质等方面入手,探索了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以不断促进中职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中职语文教学对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就业需求,因而对促进学生的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空间,以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够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这两种需求的满足十分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整个社会紧张的就业形势,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1.完善中职语文教材改革
教材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媒介,能够在学生教师之间建立起有效连接。目前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语文教学使用的教材也需要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符合学生的学有所用的要求。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活动在完善教材方面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首先,需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变革教材中不适应的教学内容,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育倾向,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体现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特征。其次,需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教材内容的改革,使得教材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教师再辅以相应的指导,确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再次,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的编排,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教材的编排与实践内容的编排相结合,为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这样可以更加凸显教材以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特征。
2.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科学合理性是保证中职语文教学能够获得相应效果的重要方式,因而加强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中职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要求。目前,广大用人单位都在呼吁教育机构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而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因为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只停留于理论阶段,而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具体做到省先,中职语文教学应当更加侧重于培养中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如写作能力。中职学生入职之后,能够以更加灵敏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快速地将领导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写”的方式传达出来,这样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工作中,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再次,教学方式需要注重与社会职场相适应,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早地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激烈的竞争形势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压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和更加丰富的经验应对职场的高要求和瞬息万变的状况。再次,中职语文教学需要秉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出发点,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契合实际。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关乎中职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教师不仅是学生在探索知识、接受知识方面的引导者,更是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建设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挥这种引导作用和建设作用,以恰当的方式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但首先教师本身的语文知识和运用能力需要足够强,才能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语文内涵和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传递正能量。同时,在自身的行为品德方面也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以自身良好的品行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方位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的提高。
4.提高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不仅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还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针对当前学生普遍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下,需要更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需要具体做到;教师可以就就业方案的设计、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等为话题定时开展创新大赛,密切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创新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自己的就业意向,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有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中職语文教学效率是当前中职教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满足了这一要求。中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给予学生更加科学的指导,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