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正是符合新课程提倡的要求的。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为每个小组成员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时互帮互助。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都有积极意义。
二、小组合作的分组
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分组问题,这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班级情况,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我们常常采取以下分组方法:
1.均衡型将全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差异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间的整体实力相当,组内有差异。这样分组,有利于各小组间的竞争,让学生感觉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是建立在公平的前提下。这样分组能调动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发挥小组内成绩优异者的带头作用,带动困难生一起进步。
2.分层型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将班级成员按学习成绩进行分层,成绩好、行为习惯好的学生一组,较困难的学生一组。对成绩优异者来说,同组可以互相学习交流,促使组内每个成员的成绩更高对学习困难生来说,避免了和成绩优异者同组的自卑心理,有利于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作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
3.自主型就是让学生自由结合,学生在自由结合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去找合作成员,因为小组成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结合的,这样会让他们成组后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员在分组后一段时间内基本是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同学问的互相了解和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往往不很平衡,甚至会出现较大差异,这时就要根据平时的考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各小组成员的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三、小组合作中教师的作用
随着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功能正逐渐衰退,传统教学功能的衰退,对置身课堂教学“后台”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好作用,如何把握好收与放的度,也成了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参与指导,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在学生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不能做旁观者,要积极主动地、尽可能的参与到每一个合作小组的学习中,要有广度,要尽可能的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要讲究参与的深度,不能浮光掠影、蜻蜻点水,在参与中要适度了解学生是否对知识点真正的理解,不能局限于表面的学生会做,有时会做不一定理解、不一定能表述,要让学生做到“会做、会说、会用”。比如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不要写错别字”活动,要求学生去订阅的报纸、期刊上找错别字;模仿《中国诗词大会》的组织形式,在各小组间开展诗词背诵比赛,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赏析,带动各小组成员温习曾经背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
2.要把握课堂的节奏,讲效率。第一是对小组学习中的分工要明确,避免小组在分工时因不必要的争执浪费时间;第二对学习内容的安排要科学,要让每一位同学时时刻刻都有事干,都在思考,不能出现学习中的旁观者。
3.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才能正确把握哪些内容的学习无需教师的参与、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指导,也才能把握参与的时机与指导的重点,也才能真正地落实好三维学习目标。
4.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合作教学。教师要经常组织各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成果的交流,比如:课堂回答问题的参与度和正确度比赛、文言文背诵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以增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合作能力和凝聚力。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比赛成绩,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其作为小组成员个人成绩的一部分。
5.要恰当的运用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勵、导向作用。各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并要适时、恰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对学生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引导各小组成员能真正地做到合作互助,相互管理,共同进步,避免相互之间的指责。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也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老师不仅要熟知教材、吃透教材,还要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这样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我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及时弥补出现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