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于林平++牛海英
摘 要:针对基础学科传统考核模式存在过于强调考核的评价功能、缺少导向理念的问题,提出以能力考核为导向,探索“理论+实践+学风”的模块化的过程考核改革模式,通过考核形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灵活化等方式,将考核分解到全过程。该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并形成教与学的动态反馈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关键词:过程考核 能力培养 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0(c)-0230-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人才培养已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育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必然引起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的改革。现实中,包括《工程力学》在内的基础力学课程长期存在考试成绩和及格率明显偏低的现象,而这些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基础学科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其中由于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是其中一项重要原因。一直以来,考试都被作为一种评价手段,考核过于强调评价功能,验证学习效果,但缺少导向理念,应该将考核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措施,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际中因考核形式单一、过程简单、功能缺失,导致考核结果往往不客观、不全面,与学生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过程考核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方法,侧重于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过程考核可以实现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了传统“一考定成败”的做法。
借鉴过程考核的思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出建立以“突出能力考查与培养”为核心的过程考核改革理念,以能力考核为导向,通过考核形式多元化、内容多样化、方式灵活化等方式,将考核分解到全过程,使考核过程呈现动态性、系统性,充分发挥考核的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推进基础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1 过程化考核模式改革方案
改变传统“一考定结果”的课程考核办法,采取“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学风考核”的模块化方案,建立“过程考核→关键节点→能力目标→知识细化→考核形式”的技术路线,进而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建立过程考核的总结、反馈机制。
1.1 以三大模块为核心,实施全过程、多元化考核
1.1.1 理论考核模块
建立包括随堂测试、阶段考试和期末考试在内的全过程考核。其中随堂测试重在提高学生课上学习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所以题型宜采用填空、选择、判断或简单计算题等,将细化的重要知识点作为当堂测试点,也可将作业题作为测试题,当堂提交当堂批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阶段考试重在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阶段性消化所学知识,题型宜采用计算题,时间节点可以按照课程章节划分,也可以按照知识点划分,目的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价。
期末考试重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题型宜采用计算题。重视力学思想及应用,应增加实际应用问题,在阶段性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在期末考试中可不作重复考查。
1.1.2 实践考核模块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是课程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加深知识理解和促进知识应用双重功能。从以下两方面实施改革。
(1)实验总结报告。在传统实验报告基础上,要求学生增加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即:在每次课程实验前,预设若干原创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实验后形成书面报告,并给出分析意见和感受。目的是考察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2)课堂专题讨论。通过组建学习小组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动学习意识,实现交流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讨论内容可就某一专题,从两方面进行考查,一是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前布置,课上答题形式给成绩。二是对知识的理解及在专业领域中的应用,通过提交报告的形式给成绩。5~6人一组为宜。为提高实效性,当堂答题的同学通过随机抽取产生,当堂考试成绩加上报告成绩作为讨论课的成绩,该成绩即为小组内所有同学的成绩。
1.1.3 学风考核模块
学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学风不正,学术难立。从以下两方面实施改革。
(1)作业考核改革。作为最小的理论考核单元,兼具学风考核职能。将作业细划为须当堂完成作业(实质上是一次小考试,上面已述)和课后完成作业两种类型。为最大程度减少抄袭,对作业的评分除采用传统方式外,增加随机抽选学生上台讲解作业形式,敦促端正学风。
(2)出勤及平时表现考核改革。将日常考勤纳入考核范畴,对于端正学风至关重要,为此有必要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并规定严格的考核标准。
1.2 建立考核纲领性文件,编制《考试手册》
作为支撑过程性考核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考试手册》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立过程性考核架构;二是公示过程性考核内容;三是指导过程性考核实施过程。明确考核要点、计分权重、评价标准等关键信息,并给出全过程、节点性考核实施办法和操作步骤。《考试手册》应体现我校人才培养宗旨和理念,形成后,提前下发或公示。
1.3 建立总结、反馈机制,促进持续改进
任何形式的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授课效果的检验。按照“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原则,针对各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建立反馈准则,形成“教考相长”的良性循环。建立的反馈机制应能反映以下事项:(1)学生学习效果分布情况;(2)学生对疑难知识点掌握情况;(3)学生在知识理解、运用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对上述方面总结分析,明确教学需改进的方向和需采取的措施。针对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机制,目的在于养成学生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评价。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对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反思,得到知识技能提高的一种策略。
2 过程化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该过程化考核模式已经在大连海洋大学的《工程力学》课程上进行了教学实践。根据《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整个学期分为多个关键知识点的考核、两个阶段考核、两次综合讨论课、3次实验考核和1次期末考试。考核内容以知识应用为主,采用了平时抽测、阶段考试、设计报告、课上讨论、期末考试等形式。详细路线见图1。在课程成绩比重方面,降低原有期末考试的权重,由原来的70%降至50%;增加阶段考试及随堂测验权重,约占20%;调整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权重,约占20%,调整学风考核权重,约占10%。通过教学实践,所测试专业的学生出勤率非常高,课堂学习气氛较之前有一定改善,作業完成率和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均有一定改善。特别是课堂讨论环节,通过互助的方式学习讨论,参与度和效果都较好。因为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阶段和课后完成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度提升。
3 结语
改革实践发现,课程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在考试改革中,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过程考核改革方案模块化设计中,要注重与课程性质、学生整体素质、学生培养目标等因素相匹配;(2)实施改革方案,涉及教学资源和时间的重新分配,为此,需处理好教学与考核关系;(3)在全过程、多元化考核方式下,需科学明确各节点、各模式的评价标准,并合理分配权重,以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准确。
参考文献
[1] 张宏涛,曹仰杰.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60.
[2] 胡勇,张小兰.以能力为核心的过程化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7):76.
[3] 郝冬雪,陈榕,高宇聪,等.土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化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1):112-113.
[4] 顾铁凤,王晓君,韩志军.基础力学课程组合式考核方式的探讨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5(37):92-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