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颜丽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策略。要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健康教育理念,明确大学生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切实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优化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打造大学生健康教育品牌项目,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方法体系;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建设,保障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关键词】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健康标准
建设“健康中国”是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必然选择,既关系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基本权利的实现,也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大学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其体质健康状况关系着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是“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指标。
一、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现状
1、高校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
通过对湖南部分高校的调研与走访了解到,目前部分高校对健康教育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向学生简单地传授运动知识和方法的层面上,对卫生知识和疾病防治的教育都少之又少,对学生正确的健康观、生活观、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更是有待加强。何为健康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应是如何促进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任何将健康教育等同于卫生医务教育或运动知识和体能训练的认识都是具有一定片面性的。
2、高校对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不力,目标体系设计不明确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高校均有设立健康教育教研室、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健康教育教研室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普通的体育教学和训练课程;健康教育教材的选择或编写缺乏指导,内容单一且枯燥;大部分高校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选修课或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流于形式,理论知识的教育明显不足,甚至有部分高校片面的以运动训练课程取代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以至于目标体系不明确,健康教育教学形同虚设。
3、高校对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合时宜,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缺乏系统性
在高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大部分高校还在以1993年颁布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作为指导健康教育工作的嚴肃政策,其中很多理念和措施已不合时宜。因此,在其指导下所建立的课程体系从内容体系来看,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方面的内容缺乏系统性考虑;从方法体系来看,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组织实施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健康中国”战略对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启示
1、以健康优先原则,树立全方位全过程健康教育理念,明确大学生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体系是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开展健康教育与评价工作的依据。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应明确健康教育课程定位问题和健康教育的内涵问题。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工作的推进、“大健康”观念的提出,健康教育的重大要义体现在一个“全”字上。习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借鉴“大健康”、“全民健康”相关的理念,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建也应以健康优先为原则,在设计培养目标时,要树立全方位培养,全过程培养的意识。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及健康教育实际形成分学段、学年、学习单元、课时等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微观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2、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优化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大学生健康教育内容体系是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传递健康信息、培养健康知识、健康情感和形成健康行为的关键。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为重点。这一举措启示我们: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开展健康咨询服务,可通过健康知识宣传讲座、体检建档、营养咨询、运动康复咨询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帮助其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大学生健康教育品牌项目,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方法体系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革创新是动力。要解决大学生健康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也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有机结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健康教育活动,打造大学生健康品牌项目。如:素质拓展健康教育项目、“微健康”平台项目等。
素质拓展健康教育项目——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以运动为依托,以情感体验为目的。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健康教育打造品牌项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健康促进意识,提高健康促进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
“微健康”平台——针对QQ群、微博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倾力打造关于健康知识宣传与服务的微平台。从营养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环保与健康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康教育新模式,开辟新途径,干预学生饮食生活习惯,改善亚健康状况。依靠“微健康”平台,为学生的自身发展解决困惑,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平台分享健康训练成果。
4、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指标,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建设,保障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习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这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化责任担当,狠抓落实的具体体现。这也预示着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也离不开科学的评价评估体系。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体能测试,通过定期观测学生的体能体质的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开展训练指导是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重要保障。
【作者简介】
周 源(1981-)男,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警体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与健康.
颜丽娜(1982-)女,湖南信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健康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