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那些事儿

2018-02-03 04:53骆贞颖
考试周刊 2017年92期

摘 要:不想当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好园丁。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安全的守护神,更是学生灵魂的导师;不仅是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先頭兵,也是家校联动的外交官。因此,这份多面手的工作是光荣与艰巨并存,乐趣与琐碎横生。回首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感触颇多,从刚开始的动辄怒目到如今的不动神色,从一板一眼到机动灵活,从眉毛胡子一把抓到主次分明、统筹兼顾,从事事亲力亲为到班干队伍建设再到自律自觉管理,从事后追责到未雨绸缪,这其中既有心态的调整,亦有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在班主任经历的成长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恰当把握构成思想品德的四要素: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转化,坚持“以情育人、以德服人、以行导人”;以及时时研习“说话的艺术”,通过睿智、风趣、简洁的语言以及依据不同客观因素而调整的语言方式、风格等进行有效的师生沟通,从而提高班级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以情育人;以德服人;以行导人;说话艺术

一、 以情育人,以德服人,以行导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教育就仅限于说教。从事教育行业之初,对扰乱纪律、公然挑战“权威”的学生我常常怒目而视,总习惯用警示、惩戒的语气来震慑“不法之生”。虽然警示后偶尔也会晓之以理,但似乎效果不尽如人意,在听闻某校学生因师生冲突而跳楼自杀等消息后,我更陷入深深的反思中:“硬碰硬”只会造成“相见生厌”,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有厌学情绪,甚至有可能因情绪问题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既然“以刚克刚”行不通,那么何不“以柔克刚”呢?曾教到一位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捣乱。某次作业,他破天荒交了作业本,但根本没写,且在封面内页花了许多个花圈和墓碑,还写了“奠”“英语老师之墓”,当时我的心里气愤至极,但冷静片刻后,我打算调整策略,无论如何也要攻克掉这个“碉堡”,改造好这个学生。第二天课余,我找到他,对他说:“你的作业我看过了,不得不说比较有创意,你看看我们周围新闻、报纸常报道某某不敬孝道,父母生老病死都不闻不问。依我看,你其实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茫茫人海,老师能教到你这样的孝顺子弟,是我的福气。虽然你有时看似顽劣,但有好几次我都见你主动帮其他同学倒班级垃圾(其实他是想逃避上课),你有很多优点,有待发现,这一次作业你可以不用补写我们课堂上规定的内容,就写写你认为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吧,还有你眼中的我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吧。”一席话后,我见证了这个“顽童”脸上神情的变化,从冷傲不屑到略带羞涩,从十分惊讶到丝丝感动。我相信我已打开他的心扉,只要投入更多的包容、关爱、理解、尊重,他便可以从一只桀骜不驯的小狼转变成温顺可人的小羊。其实,我们成年人间的相处尚且需要包容、关爱、理解、尊重,更何况这些在计划生育的国策背景下生长的、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或许已经习惯拿坚硬的外壳来自我保护的孩子们呢?只有唤醒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天性,才能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事实证明,这个顽劣的学生终究是能被唤醒、被改造好的,从“相见生厌”到“坦诚沟通”,从“排斥”到“配合”,进步的不仅是学生,亦有班主任胸怀的不断宽广和人格魅力的不断提升。

历史上曾有曹操断发的故事,讲的是,曹操的马因为受到鸟的惊吓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曾明令要求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一律斩首示众,遂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众官员均感为难,曹操随即要拔剑自刎,众人连忙拦住。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一时间这便成为美谈。在班级建立之初的班会课上,我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民主精神,让大家对于班级跑操、上课、就寝、卫生值日等纪律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新的集体,了解集体内的每位成员,我便自告奋勇地说此后一个月,每天的早操和晚就寝我都会和大家同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强调榜样的力量,重视模范的带头作用。对班主任而言,就是要以身作则。记得开学初,各班组织打扫卫生,因首次卫生大扫除,没来得及细化每个人的任务,有个别同学敷衍塞责,任务没到位就开始低头玩手机。我不动声色的拿起一块抹布,将讲台里外擦了个遍,摆好粉笔、黑板擦。顺势准备将玩手机那位同学没擦好的玻璃窗清洁一下,刚踩上板凳,副班长大喊了一声:“老师都在帮你擦窗户了,你还玩手机。”那位同学赶忙将手机装进口袋,抱歉的笑了笑,说了句:“老师,我来吧。”我微笑着说:“班级卫生,人人有责。”一边帮他擦着窗户,一边跟他交代窗户的卫生清洁标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所做的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打扫任务和一个举手之劳,但我的班干部和大多数同学们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种以身作则不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拉近了我与学生们的距离。我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融入集体的、身先士卒的班主任。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这个道理。

二、 说话的艺术

古语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美化的语言会使生活中许多可能伤害别人的东西变得温暖起来。在担任班主任的日子里,我发现鼓励比批评更受用,暖语比冷言更能塑造人。作为中职院校的一员班主任,我们所面对的更多可能是被普通高中拒之门外的“后进生”,他们成绩不佳,善于“找茬”,进校的目的多数是带着家长的愿景习得某项技能,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不少学生甚至是家长“硬塞”进来,以避免在社会上滋生是非,所以,这样的学生,大多在家庭中缺乏关爱抑或是饱受溺爱,因为成绩问题,他们内心其实更加脆弱、自卑,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说话的艺术,掌握“分寸”,要善于用“打太极”的方法来化解同学生的正面冲突。如上课时,一位同学趴在桌上呼呼大睡,我们应该先去关心询问他是否身体不适,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严加斥责。如果排除掉身体不适的因素,我们可以巧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他站起来,如果他仍旧答不出来,我们可以再不失时机的降低问题的难度,直到他能作答,然后,予以肯定或者表扬,并及时澄清课堂要求(困的同学可以举手出去洗脸)。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是一朝一夕炼成的,不仅需要多一份认真的态度,多一点自省的时间,还要多一点自我提高的意识,多一些踏实的作为。我们不仅要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作则;更要善于通过语言的力量和智慧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进步成长。

作者简介:

骆贞颖,江苏省宿迁市,淮海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