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玫
【摘要】在当前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一直以来初中数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也就十分必要.在初中數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得到理想教学效果,可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得以更好提升,促进其更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应用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就是依据不同学生层次实施不同教学,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当前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对分层教学法加强认识,并且应当通过有效方法及途径应用分层教学法,从而更好开展数学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对学生数学水平及能力进行更好提升,使学生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对于初中数学学科而言,其对学生要求相对而言比较高,不但要求学生应当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然而,对于不同学生而言,其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传统教学法而言,其不但无法使学生学习差异性情况得到解决,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在初中数学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对于不同层次学生可选择不同内容及方式开展教学,可使所有学生能力及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使所有学生均能够得以较好发展.对于分层教学法应用而言,其能够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教学,可使学生缺点得以弥补,可从整体上对学生特点进行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制订教学目标及相关教学方式,可有效调动课堂积极性,使相关教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可使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这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所以,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及任务,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其加强注意[1].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合理进行学生分层
对于不同初中生而言,其基础水平、学习方法及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学生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不同学生层次对其实行针对性差异性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学生优点及弱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此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对于学生分层而言,其并不是始终不变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据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及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测,不断改变分层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层次较高学生不断挑战更加有难度的知识,对于层次比较低的一些学生,主要就是使其巩固基础知识,为更好学习深层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二)合理进行教学内容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能够较好开展分层教学法,还应当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在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将教学大纲作为总体依据,将数学教材作为主体,教学的切入点应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与提升学生基本技能为主,将所有学生水平及能力均能够得以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科学合理进行分层.比如,在对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如下分层:使学生通过自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关内容;让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根的定义,并且让学生学会对方程进行求解;教师向学生列举具体方程实例,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特性,并且对一元一次方程与其他方程差异进行理解;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分层基础上,可实现由浅及深地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较好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使其更好地学习这一内容.
(三)合理进行教学评价分层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合理进行教学评价分层在分层教学法应用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教学评价分层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依据不同层次学生对其进行不同的教学评价,从而使教学评价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而言,应当以表扬为主,同时也应当指出其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鼓励进一步发展;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应以鼓励为主,并且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给予其赞扬,不可一味批评,从而使学生自信心增强,使其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2-3].
三、结 语
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合理应用,可使教学质量及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分层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且从各个方面入手合理应用分层教法学,从而使初中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维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20):123-124.
[2]张贺.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14):247-248.
[3]王林林.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4):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