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芬
【摘要】一直以来,数学都是中职教学中一门令人头疼的学科.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基础(较差)、意识(学数学无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教师的观念不无关系.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显得刻不容缓.为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尝试从三方面浅谈一下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数学;应用意识
一、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每次接触新生,笔者都会问一个问题“同学们喜欢数学吗?”结果,十有八九的学生都回答:“不喜欢!”当再问“为什么不喜欢数学”时,答案很多,但有过半数的学生都说:“不知道学数学有什么用”……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由“每个人y=Asin(ωx+φ)自己的体重”“每个人y=Asin(ωx+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班上每个人y=Asin(ωx+φ)自己的电话号码”……引出函数的对应关系;由广州市出租车的计费问题引出“分段函数”;由计算存款的本利和引入“指数函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讲一些数学发展史也可以帮助学生知道数学是如何来自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再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也要经常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学习中,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并能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意义与作用,也就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观念,适当整合教学内容,融数学知识于专业学习中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基础,以“实践应用”为目标.但目前中职数学教材大部分都以数学的逻辑体系为主线展开,仍然是“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的模式,重点关注题型和技巧的训练,很少去讲数学的价值、数学对专业课所起的作用、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等内容.这样一来,既不能让数学为专业课服务,也易让学生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地学习数学概念、不断地解题,与专业、工作没多大联系,因而,缺乏数学应用的动机和自觉性.
有鉴于此,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己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加以发挥,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创造性地使用、整合教材内容,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应用中.其中,對各专业学习数学课程内容有如下建议:
除了针对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外,在具体的知识点学习中,教师也应联系专业和生活实际,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体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运算方法.
比如,在学完“正弦型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与性质”后,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可引入交流电的电流、电压、电动势等计算问题;在学到解三角形的时候,对机械专业的学生可补充以下例题:
介绍法兰盘:
法兰盘简称法兰,只是一个统称,通常是指在一个类似盘状的金属体的周边开上几个固定用的孔用于连接其他东西.其在机械上应用很广泛,所以样子也千奇百怪的,只要像就是叫法兰盘,其名字是来源于英文flange.
例1 下图为法兰盘零件,请按图纸计算出两孔中心距(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解 ∠A=∠B=45°,∠C=90°,AC=BC=x。
由三角函数定义:sinA=BCAB,得sin45°=x70,
故x=70×sin45°=70×22≈49.50(mm)
即两孔中心距约为49.50 mm.
例2 在下图所示零件,铣平面M时,需由钳工画线,试求角度α.
解 ∠B=90°,∠A=α,BC=12-9.5=2.5(mm).
由三角函数定义:tanα=BCAB=2.515≈0.166 7,
得α=arctan0.166 7=9.47°.
又比如,在学完几种“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后,补充例题:
如图是一个奖杯的三视图(单位是cm),试画出它的直观图,并计算这个奖杯的体积.(精确到0.01 cm3)
解 采用斜二测画法.先画底座,这是一个正四棱台;再画杯身,是一个长方体;最后画出球体.如图:
V正四棱台=13×5×(152+15×11+112)≈851.667,
V长方体=6×8×18=864,
V球=43πr3=43π×33≈113.097,
所以这个奖杯的体积为:V=V正四棱台+V长方体+V球=851.667+864+113.097≈1 828.76(cm3).
说明 计算组合体的体积时,应考虑将其转化为计算柱、锥、台、球等常见几何体的体积.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只要所举的例题能充分与专业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觉得“有用”,他们对学习都会表现出莫大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情境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客观事实出发,一方面,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另一方面,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及专业学习中的现象和问题,提高动手能力.
比如,由问题“如何求方程x2=-1的解”引入复数的学习;由“集合悖论”引入对集合的学习;由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对“数列”的学习;以实物(木工制作中的燕尾榫卯)的计算(见下图)引出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再比如,在学习几种简单几何体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从而达到掌握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四、结束语
总言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首先提升自己关于数学应用的意识,然后涉猎更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再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专业,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把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专业世界”联系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在切身体会中感悟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从而诱发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真正体现出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来源于生活,为生活、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吴蕴苏.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4):19.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