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而教

2018-02-03 00:57王玉玲
考试周刊 2017年89期
关键词:语法教学

摘要:本文通过讲述聋校教师在跨界学习中的经历,阐释了对学生、语言、学习、教学全新的教学感悟。

关键词:教育故事;聋教育;语法教学

我是一名聋校骨干教师,曾获荣誉无数,自以为应付教学绰绰有余。然而一次跨界学习深深震撼了我——却原来我还不懂学生、不懂语言,甚至不懂学习、不懂教学!

那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培训班的一次经历,开始时我觉得汉语谁都会说,教汉语还不是小儿科。后来,才感悟到,“小儿科”背后有大学问。

一、 “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

讲量词“支”时,课件上有一支牙刷、一支铅笔、一支蜡烛,我带着学生读完,生怕学生不理解,用双手比划着,反反复复地讲什么情况下用量词“支”。指导教师问我:“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来讲?”我说:“担心学生不懂啊。”老师说:“课件上的实物都是细长的,你也说明了。他们智力没问题的!不用太担心。你需要担心的是他们不知道在什么情境下用。”

反思起来还真是,平时教学里我费尽心思讲的可能都是学生早已理解的东西,而他们不懂的我却忽略了。就拿语言教学来说,学生用错词语是因为不懂词义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已经懂了词义但不了解词语的用法。然而老师看到学生用词有误,就认为还没有理解这个词,反反复复地去解释,但对于他们最需要的用法却很少给予指导。

教学首先得知道学生的起点——他会什么不会什么。

二、 “语言”非创造而是习得

上课时我总爱问:“应该怎么说?”我觉得这是尊重学生,这是课堂建构。指导教师说:“不要问学生,他们不知道,你需要教给他们。”我想,即使是不知道,也需要动脑子啊。老师说:“学生会按照母语的习惯去说,会说错的。”我说:“对啊!就是让他把错误说出来啊!他说错了,我再给正确的来对比,这不印象深刻了吗?”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多好的理念啊。“不,先入为主。让学生会一种语言,重点不在于让他知道,而是让他能用。这靠多说多练,习惯成自然。”

我虽然听了但还保持怀疑。直到自己学习英语时碰到一些和我一样直接问我“怎么说”的老师,才发现即使有再多的想法,没有基本词汇,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语言学习的过程重在练习习得,而不是凭空创造。

三、 “學习”是自由表达不是机械模仿

讲“有”字句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出了丰富多样的练习,先教“我有……”,再教“他有……,我有……”,最后教“我有……,我没有……”。看图说,看文字说,看实物说……带着学生按照我的预设充分练习,全面,丰富,生动。自以为无懈可击。指导教师皱眉:“你只教了他们语法,却没有教他们用法。”

我觉得老师的想法有问题,我不但教了用法,还在用各种方法去教。老师看到我的抗拒,进一步解释说:“你可以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啊。他没有书,你就让他说没有书好了,为什么他明明没有书,你偏要他说他有书?让他们说自己的句子,而不是你强加给他们的句子。”听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只是在教学的套路、形式、方法等等这些外在的东西上,却忽视、远离了学生的需求和真实的情境。

语言学习基于一个人真实的表达需求,而不只是机械的模仿练习。

四、 “教学”贵在高效不在漂亮

在讲简单趋向补语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一个练习活动,给学生发一些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上的指令做动作,再由别人来猜卡片上的指令是什么。这个活动设计贴近了生活,所说指令都是日常生活常用的,兼有“语言”和“动作”的理解与表达,外国喜欢在活动中学习,中国也正流行,好像还贴合多元智能理论……完美!结果,老师说:“我认为你这个活动是低效的,甚至是错误的。”

我精心设计的活动竟然被简单地否定,我很不服气。指导教师说,学生在做动作的时候浪费了学习时间,说的机会少了,这就是“低效”。更重要的是,趋向补语最关键的是方向,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面对面的,老师的方向和学生们的方向正好是相反的。所以教学中的“过来”和“过去”就弄不清楚了,这就是“错误”。一剑封喉!

教学贵在高效实用,不在于花哨漂亮。

在这一个月里,别的学员是一张白纸,他们接收、模仿、照葫芦画瓢。我呢,却先得用橡皮擦擦掉原来的痕迹,擦得很辛苦,有时会心痛。脑子里不断地重现这十年我都是怎么给学生“讲课”的,不得不承认,我的行为确实很少是贴合学生的“教”课,而多是自说自话的“讲”课。真正的语言教学背后,有着对学生、语言、学习、教学的深刻理解。

作者简介:

王玉玲,高级教师,北京市,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法教学
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
翻转课堂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交互模式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