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银行规模与征信服务模式

2018-02-03 00:28姚洪心吴伊婷赵袁军
商业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中小企业

姚洪心+吴伊婷+赵袁军

内容提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是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第三方征信机构的服务模式为研究视角,构建征信机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三方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讨论第三方征信服务的作用及不同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的运行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1)引入征信机构服务会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市场贷款利率降低、信贷发放总量增加,但征信机构不同服务模式对信贷市场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2)征信机构最优的服务模式因不同政策目标而异,在征信机构利润最大化目标下,其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目标下,将同时向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用信息;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将根据银行贷款门槛的差异程度而定。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政策目标是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征信机构应选择第三种即向所有银行都开放有偿信息服务;未来随着征信服务业的成熟、市场的发展,民营征信机构成为体系的主体,利润最大化将成为主要政策目标,征信机构可采取第三种即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关键词:中小企业;征信机构;银行规模;服务模式;古诺竞争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18)01-0133-10

收稿日期:2017-08-26

作者简介:姚洪心(1969-),男,成都人,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博弈论与产业组织理论;吴伊婷(1992-),女,浙江嘉兴人,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小企业与银行征信;赵袁军(1988-),男,山东薛城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USF-DH-D-2015065;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06630047。

一、引言

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其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而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是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了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库,2006年宣布联网运行,并于同年在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增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模块。2010年,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征信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征信建设主要靠政府推动,信用信息单一,服务效率低下,难以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全面支持,且征信中介机构普遍运作不规范,缺少高端技术和专业从业人员。据世界银行2016年世界经商环境报告显示,在189个国家中,我国信贷可获得性排名79位,信用信息深度为6,公共征信覆盖率达到895%,而私营征信覆盖率为0,与领先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三种征信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以欧洲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以日本为代表的行业主导型模式,其实质上是征信市场化程度和公共化程度的不同。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中国征信模式是公共征信与市场征信同时起步,共同发展,且现阶段是公共征信占据主导地位。然而随着征信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市场化为主体,政府充分监督和规范作用的模式将是我国未来征信体系的发展方向。公共征信和市场征信分别体现在政府及民营机构的征信活动上,对应着不同的政策目标,那么在不同的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的运行模式有何不同?不同运行模式下,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特征又有何不同?基于这样的疑问,本文以征信机构服务对象选择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构建征信机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四者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首先分析了征信机构分别选择仅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息、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息以及同时向两类银行提供信息时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变化情况,并探讨不同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运行模式选择的问题。

本文的研究与两类文献密切相关:第一类文献探讨了信息在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上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Stiglitz与Weiss(1981)的信贷配给模型,其证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产生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Williamson(1987)通过构建模型发现即使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监控成本,信贷配给现象就可能会出现。国内学者刘维奇和高超(2006)针对银行发放贷款后的收益进行银企之间的进化博弈,分析了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提出企业信用信息是银企博弈达到均衡最优解的基本保证。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信息分享,信息分享可以克服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Pagano & Jappelli,1993),也能提高借款者的还款率,从而减少道德风险(Padilla & Pagano,2000)。实证研究表明,信息分享可以减少银行面临的违约风险,同时提高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减少企业贷款成本(Jappelli & Pagano,2002;Brown et al.,2009;Houston et al.,2010)。第二類文献讨论了哪类商业银行更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现有文献都是基于银企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主流观点是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更匹配。支持“小银行优势”的学者认为相对于大银行,小银行在两个方面存在比较优势。第一,中小企业缺乏抵押品和正规财务记录等方面的“硬信息”,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只能依赖难以进行标准化处理的“软信息”(马九杰等,2012)。大银行在处理“硬信息”方面的贷款时具有规模优势,但说到“软信息”时,优势就会消失;而小银行则可以利用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等特性获取非公开的“软信息”(Stein,2002)。第二,企业“软信息”主要靠信贷人员长时间的积累而得,容易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而小银行由于组织结构简单,管理层级少,信贷员与批准放贷的经理之间的决策链短,能够大大减少委托代理成本(Berger & Udell,2002;Liberti & Mian,2009;马九杰等,2012)。endprint

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扩展研究:第一,将第三方征信机构作为企业信用信息供给方引入银企博弈中,并由其控制银企之间的信息结构;第二,使用垂直差异化模型来描述不同规模银行在信贷市场中的不同表现,并分析不同银行得到信息对两者贷款发放的影响;第三,针对不同类型的征信管理体系,设定征信机构利润最大化、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以及社会福利最大化三个政策目标,并讨论不同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最佳运行模式的选择问题。

二、基本模型

(一)模型假定

(1)假设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存在两个规模不同的商业银行,并以银行1代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大银行),银行2代表中小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中小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它们进行Cournot竞争。

(2) 由于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在规模和分支机构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且金融创新能力强,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中小银行由于经营区域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存在范围经济劣势,导致其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翁舟杰,2012),因此中小企业对大银行的偏好程度大于中小银行。令中小企业对银行1贷款的偏好程度为s1,对银行2贷款偏好程度为s2,并且两者满足s2=λs1,λ∈(0,1)。不失一般性,本文将s2标准化为1,从而有s1=1/λ。这里,λ体现了企业对两个银行贷款偏好程度的差异,λ越小,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3)银行1和银行2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分别为r1、r2。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机构根据风险定价来降低风险项目带来的资金风险,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Obstfeld,1994)。在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大部分优质企业贷款,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有r1

(4)企业获取贷款除了贷款利率这项直接成本之外,还有信用证明成本,包括提供完整透明的财务报告、评估抵押财产等间接费用。银行贷款门槛越高,企业所花费的信用证明成本越高。显然,基于“硬信息”进行信用审查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于基于“软信息”进行信用审查的中小银行的贷款门槛。因此,令向银行1申请贷款的信用证明成本为m1,向银行2申请贷款的信用证明成本为m2,则有m1=m2+δ,δ∈(δ1,δ2),δ1>0。不失一般性,本文假定m2=0,从而有m1=δ。这里,δ体现了两个银行贷款门槛的差异,δ越大,差异越大;反之,差异越小。

(5)最初,两个银行搜集借款企业信用信息的边际成本都为c,且有c∈(0,c*)。为了简化模型,假设两个银行发放贷款的其他成本均为零。一个第三方征信机构拥有商业银行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所需的信用信息,它决定向银行1和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无论是银行1还是银行2,在接受服务之后,其获取企业信用信息的边际成本均会降为零。

(6)参考Mussa & Rosen(1978),将借款企业效用函数设定如下式:

U=θsi-(ri+mi)0i=1,2。

其中U为借款企业的效用,当企业贷款后获得的效用小于零时,企业将选择不贷款。θ是企业对银行的偏好参数,它均匀地分布在区间[0,1]上。不失一般性,本文假定能够获取贷款的中小企业数量为[0,1]上的連续统,且每个企业的贷款需求量均为1单位。

(二)博弈过程

本文的博弈时序如图1所示:(1)第三方征信机构选择向某个银行还是向两个银行提供服务;(2)给定第三方征信机构的选择,银行1或(和)银行2决定是否接受该服务;(3)银行1和银行2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4)中小企业决定向哪个银行申请贷款抑或不贷款。本文采用逆推归纳法来求解博弈的均衡。

(三)均衡分析

首先分析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之前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初始均衡状态(见图2)。由θ*s1-r1+m1=θ*s2-r2+m2可以得到θ*=r1+m1-r2+m2/s1-s2,即对银行的偏好参数满足θ*的企业选择银行1还是银行2无差异;由θ′s2-r2+m2=0可以得到θ′=r2+m2/s2,即对银行的偏好参数满足θ′的企业选择贷款还是不贷款无差异。因此,银行1和银行2的贷款需求函数分别为:

q1=1-θ*=1-λr1+δ-r21-λ(1)

q2=θ*-θ′=λr1+δ-r21-λ-r2(2)

由(1)(2)两式可以解出银行1和银行2的反需求曲线为:

r1=1λ1-q1-λq2-δ(3)

r2=1-q1-q2(4)

两个银行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π1=r1-cq1

=1λ1-q1-λq2-δ-cq1(5)

π2=r2-cq2=1-q1-q2-cq2(6)

由(5)式对q1求导(6)式对q2求导可得两个银行在利润最大化下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分别为:

q1=Δ14-λ,q2=Δ24-λ,r1=Δ3λ4-λ,r2=Δ44-λ(7)

两个银行发放的贷款总量为Q=Δ54-λ。其中Δ1=2-λ-cλ-2δλ,Δ2=1-2c+cλ+δλ,Δ3=2-λ+3cλ-cλ2-2δλ,Δ4=1+2c+δλ,Δ5=3-2c-λ-δλ。

由Δr=r1-r2<0,可得δ>2+cλ1-λλ2+λ;由q1>0,q2>0,可得δ<2-λ-cλ2λ;为了保证δ存在,可得c<1。

经过验证可以发现,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分别高于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并且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和贷款利率随着λ、δ的增加而递减,而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和贷款利率却随着λ、δ的增加而递增。这些结论的经济学含义是:尽管企业更偏好银行1,且其贷款利率更低,但是因为银行1的贷款门槛比较高,最终导致其贷款需求量低于银行2;相反,尽管企业对银行2的偏好程度不如银行1,且其贷款利率也较高,但是它的贷款门槛更低,使其需求量最终高于银行1。这与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更匹配的结论相符。可见,商业银行贷款门槛的高低在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份额的划分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λ的上升,企业对银行1与银行2贷款偏好程度的差距不断缩小,银行1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和利率随之降低,因此,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和利率是λ的减函数。同理,随着δ的上升,银行1与银行2贷款门槛的差距不断扩大,银行1的竞争劣势愈加明显,因此,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和利率也是δ的减函数。相反,银行2的竞争劣势随着λ的上升而逐渐变小,竞争优势随着δ的上升而逐渐变大,因此,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和利率是λ和δ的增函数。

三、模型的扩展:引入第三方征信机构

在这一部分我们在上文的银企博弈中引入一个第三方征信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供给方,它将通过固定收费的方式收取信息服务费用,因此,这些费用就转换成了接受信息银行的固定成本,但是在获得信用信息之后,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将降为零。在完全信息条件下,第三方征信机构会把固定费用设置得足够高以全部摄取接受信息服务银行因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本文假设此时银行仍会选择接受信息服务。接下来,本文将分别分析第三方征信机构采取三种不同运行模式(分别仅向大银行、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以及同时向两个提供信息服务)时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及贷款利率的变化情况。我们用rij、qij分别表示两个银行贷款利率及贷款发放量,用Qi表示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其中i=A,B,C分别代表三种运行模式,j=1,2分别代表大银行(上文银行1)和中小银行(上文银行2)。

(一)模式A:仅向大银行提供信息服务

如果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大银行(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那么银行1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降为零,而银行2的边际成本不变。在利益的驱动下,银行1势必会利用其成本优势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银行2则会面临市场份额降低甚至被逐出市场的风险(见图3)。因此,在仅有银行1接受信息服务的情况下,将会呈现两种竞争结果:

(1)两个银行仍同时存在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形成竞争格局。此时两个银行各自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分别是:

qA1=Δ1+2cλ4-λ,qA2=Δ2-cλ4-λ,rA1=Δ3-cλ2-λλ4-λ,rA2=Δ4-cλ4-λ,QA=Δ5+cλ4-λ(8)

(2)银行2无利可图退出市场,只有银行1存在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形成垄断格局。此时两个银行各自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分别是:

A1=1-δλ2,A2=0,A1=1-δλ2λ,A2=0,A=1-δλ2(9)

图4具体刻画了δ和c不同取值时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的比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若发放贷款的初始边际成本过低,使得银行1成本优势不显著,或银行1贷款门槛过高,使其竞争劣势显著,将导致银行1即便接受了征信机构的信息服务而降低了成本,贷款发放量仍然低于银行2;随着初始边际成本的增加或银行1贷款门槛的降低,银行1不断侵蚀银行2的市场份额,最终导致银行2无利可图退出市场,银行1得以垄断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比较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之后与提供服务之前的各变量可以发现,在竞争格局下,银行1贷款发放量上升,银行2贷款发放量下降,这是由银行1的成本优势造成的。低成本增大了银行1的降息空间,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银行1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提高市场份额,而银行2为了减少市场份额的流失也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这使得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市场中,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增加,但是由于银行2的降息幅度有限,其新拓展的市场份额仍然低于被银行1抢占的市场份额,因此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最终还是减少了。在垄断格局下,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也增加了,且由于其降息幅度较大,使得一部分原本无力承担贷款利息和信用证明费用的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贷款,因此市场贷款发放总量也是增加的。

命题1: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大银行提供信息服务的情况下,大银行主动降息,中小银行被动降息,大银行贷款发放量增加,中小银行贷款发放量减少,但市场贷款发放总量上升。

(二)模式B: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

如果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中小银行(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那么银行2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降为零,而银行1的边际成本不变。同银行1得到信息服务一样,在利益的驱动下,银行2会降低贷款利率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額,而银行1则会面临市场份额降低甚至被逐出市场的风险(见图5)。因此,在仅有银行2接受信息服务的情况下,也会呈现两种竞争结果:

(1)两个银行仍同时存在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形成竞争格局。此时两个银行各自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分别是:

qB1=Δ1-cλ4-λ,qB2=Δ2+2c4-λ,rB1=Δ3-cλλ4-λ,rB2=Δ4-c2-λ4-λ,QB=Δ5+c2-λ4-λ (10)

(2)银行1无利可图退出市场,只有银行2存在于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形成垄断格局。此时两个银行各自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分别是:

B1=0,B2=12,B1=0,B2=12,B=12 (11)

同样图6具体刻画了δ和c不同取值时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的比较情况,可以发现,当发放贷款的初始边际成本较低且银行1的贷款门槛也较低时,虽然银行1的市场份额被银行2抢占了,但是仍然大于零,即两个银行依旧共存于市场中;但随着银行1贷款门槛的增高或初始边际成本的上升,银行1竞争劣势愈加明显,而银行2的成本优势则不断凸显,导致银行1无利可图退出市场,从而银行2垄断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比较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之后与提供服务之前的各变量可以发现,与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一致,在竞争格局下,接受信息服务银行(即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上升了,而未接受信息服务银行(即银行1)的贷款发放量则下降了,且此时是由银行2的成本优势造成的。但与银行1拥有成本优势不同的是,银行2在拥有成本优势降息后,不仅抢占了银行1的市场份额,而且拓展了新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增加。银行1为了减少市场份额的流失降低了贷款利率,但是降息幅度小于银行2,使得银行2的贷款利率低于银行1。在垄断格局下,银行2的贷款发放量上升了,且其此时的贷款利率低于初始状态下的利率,使得一部分原本无力承担贷款利息的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贷款,因此市场贷款发放总量也是增加的。endprint

命题2:第三方征信机构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的情况下,银行2主动降息,银行1被动降息,银行2贷款发放量增加,银行1贷款发放量减少,但市场贷款发放总量上升。

比较各变量分别在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和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后的变化幅度,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信息。在两个银行共存的竞争格局下,两者未接受信息银行的贷款发放减少量相同,但是后者接受信息银行的贷款发放增加量大于前者;在单个银行垄断的市场格局下,后者接受信息银行的贷款发放量亦多于前者,因此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时的市场贷款发放总量不仅比提供信息服务之前多,也比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时多。另外,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时银行2的降息幅度与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时银行1的降息幅度相同,但是银行1的降息幅度却大于仅向银行1提供信息服务时银行2的降息幅度。经过验证可以发现,向不同银行提供信息服务时,接受信息银行与未接受信息银行贷款发放量和贷款利率变化幅度的不同是由两个银行贷款的受欢迎程度差异造成,而不是两个银行贷款门槛的差异。

通过比较两种模式下垄断格局的产生可以发现,银行1和银行2形成垄断的条件略有差异。显然,银行2垄断市场的条件更弱一些,它要求信息服务改善成本的效应更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银行1的贷款门槛更高,即便中小企业更偏好于它,但是高昂的信用证明成本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在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之前,它的贷款发放量已经低于银行2,因此银行2得到信用信息之后更容易将银行1挤出市场。

命题3:第三方征信机构向不同银行提供信息服务,银行贷款发放量和贷款利率的变化幅度差异由贷款偏好差异化因子λ决定,银行的垄断能力差异由贷款门槛差异化因子δ决定。

(三)模式C:同时向大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

如果第三方征信机构同时向大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那么两个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都会降为零,两个银行都有动力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提高贷款发放量(见图7)。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银行贷款发放效率的提高幅度完全相同,因此竞争格局不改变,即不会出现一个银行被挤出市场而另一个银行形成垄断的结果。此时两个银行各自的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分别是:

qC1=Δ1+cλ4-λ,qC2=Δ2+c2-λ4-λ,rC1=Δ3-cλ3-λλ4-λ,rC2=Δ4-2c4-λ, QC=Δ5+2c4-λ (12)

比较第三方征信机构同时向银行1和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之后与提供服务之前的各变量可以发现,与仅向一个银行提供服务不同的是,两个银行的贷款发放量都上升了,这是因为两个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都降低了,这促使它们同时主动降低贷款利率。由于中小企业对银行1贷款的偏好程度大于银行2,因此银行1利率的降低使得一部分原本向银行2贷款的企业转而向银行1贷款;而银行2虽然被银行1抢走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它通过降息使得一部分原本无力承担利息费用的中小企业获得了贷款,且银行2新增的市场份额大于被银行1抢占的份额,使得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的差距扩大。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的同时上升使得市场贷款发放总量达到最大值,两个银行同时主动降息也使得市场的利率水平达到最小值。

命题4:第三方征信机构同时向大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息服务的情况下,两个银行都主动降息,使得市场利率水平达到最小值;两个银行贷款发放量同时增加,且市场贷款发放总量达到最大值。

四、考虑不同政策目标的征信机构运行模式选择

国际上的征信管理体系概括起来可分为市场征信和公共征信两种,两种征信体系由于参与主体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政策目标。一般来说,市场征信以民营征信机构为主,因此其政策目标主要是利润最大化;公共征信以人民银行、政府部门设立的征信机构为主,因此其政策目标可能是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也可能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讨论三种政策目标之下,第三方征信机构将选择何种运行模式?

(一)利润最大化

三种运行模式下第三方征信机构的利润如表1所示。

由表2对比结果可知,在利润最大化的政策目标之下,征信机构将选择第二种运行模式,即只向銀行2提供信息服务。该结论所蕴含的经济学含义是:在固定收费方式下,第三方征信机构通过固定收费全部获取了信息接受银行因效率提高而增加的利润,因此第三方征信机构究竟会把信息提供给某个银行或两个银行就完全取决于三种模式下信息接受银行新增利润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方征信机构绝对不会向两个银行同时提供信息,否则,两个银行的效率提升幅度完全相同,市场竞争程度没有改变,新增利润微薄,这不利于第三方征信机构的收益最大化。相反,如果征信机构只向一个银行提供服务,那么就会扩大两个银行之间的成本差距,有利于缓解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信息接受银行的利润。那么,第三方征信机构为何只向银行2提供信息呢?如果只向一个银行提供信息,那么获得信息的银行相对于另一个未获得信息的银行而言,具备成本优势,因此究竟应该向哪个银行提供信息取决于两个银行对于这种成本优势的利用能力的大小。银行2首先初始市场份额较大,在不改变贷款利率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带来的利润增加效应更显著;其次银行2的初始贷款利率更高,有着更大的降息空间来增加市场份额;最后银行2的贷款门槛更低,能最大化地发挥降息效应。因此,在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之下,第三方征信机构必然会只向银行2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二)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

当政府的目的在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时,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就会成为公共征信机构的主要政策目标。由表2对比结果可知,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的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将选择第三种运行模式,即同时向银行1和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该结论所蕴含的经济学含义是:容易得知,中小企业总效用将随着贷款利率的上升而下降,随着获得贷款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征信机构究竟会把信息提供给某个银行或两个银行就完全取决于三种模式下市场贷款利率以及贷款发放量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的是,在三种模式下,两个银行贷款利率都会下降,市场贷款发放总量都会增加,因此均能提高借款企业剩余。但在第三种模式下,两个银行的贷款利率水平都达到最低值,且市场贷款发放总量达到最大值,说明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以更低的贷款利率获得了贷款,借款企业剩余必然取得最大值。因此,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的目标之下,第三方征信机构将同时向银行1和银行2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endprint

(三)社会福利最大化

当政府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福利水平时,社会福利最大化就会成为公共征信机构的主要政策目标。社会福利由银行1、银行2、第三方征信机构的利润以及借款企业剩余四个部分组成。由表2对比结果可知,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可能选择第二种运行模式也可能选择第三种运行模式,即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或同时向两个银行提供信息服务。该结论所蕴含的经济学含义是:本文征信机构的利润来源于银行获得信息之后新增的利润,因此,征信机构究竟会把信息提供给某个银行或两个银行就完全取决于三种模式下两个银行利润以及借款企业剩余之和的大小。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只要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市场效率就会有所增加,因此三种模式均能提高社会福利。其次,由于银行1的初始贷款利率较低,市场份额较小,得到信息后的利润提升空间有限,且贷款门槛较高,大大地压缩了借款企业剩余,因此征信机构不会选择模式A。然而,模式B和模式C的社会福利却没有明确的大小关系,因此本文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具体结果见表3和表4。分析表3和表4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个银行贷款门槛差异较大时,征信机构仅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将使社会福利取得最大值,而当两个银行贷款门槛差异较小时,征信机构同时向两个银行提供信息服务将使社会福利取得最大值。这是因为当银行1的贷款门槛过高时,向其提供信息服务其利润增长以及带来的借款企业剩余增加都很有限,不如单独向银行2提供信息服务使银行利润大幅增加;而当银行1的贷款门槛较低时,其对银行利润和借款企业剩余增加的阻力变小,且同时向两个银行提供信息使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值。综上,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目标下,第三方征信机构将根据兩个银行贷款门槛的差异程度来确定运行模式。

五、结论与研究展望

本文在一个改进的经济学模型中(一个拥有优质贷款但贷款门槛较高的大型国有银行和一个拥有低质贷款但无贷款门槛的中小银行在信贷市场上进行Cournot竞争,一个第三方征信机构可以通过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来降低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分析了第三方征信机构分别采用三种运行模式(分别仅向一个银行提供信息服务和同时向两个银行提供信息服务)时各银行贷款发放量、贷款利率以及市场贷款发放总量的变化,并讨论了不同政策目标之下征信机构的运行模式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在三种运行模式下,两个银行贷款利率都会降低,接受信息服务的银行贷款发放量会增加,而未接受信息服务的银行贷款发放量会减少,但是市场贷款发放总量总是会增加;其次,银行贷款发放量和贷款利率的变化幅度由企业对银行的偏好差异化因子决定,银行的垄断能力由贷款门槛差异化因子决定;最后,在利润最大化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将采取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的运行模式;在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政策目标下,征信机构将采取同时向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的运行模式;在社会福利最大化政策目标下,当银行贷款门槛差异较大时,征信机构将采取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的运行模式,当银行贷款门槛差异较小时,征信机构将采取同时向两类银行提供信息的运行模式。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征信市场缺乏充分的需求和供给,且相关法律问题尚未明晰,因此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征信体系更容易快速整合资源,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政策目标主要是借款企业剩余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因此征信机构应主要采用第三种运行模式,即向所有银行都开放有偿信息服务。未来,当征信业发展较为成熟,征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完全市场化时,以民营机构为主的市场征信体系更能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届时利润最大化将成为主要政策目标,因此征信机构应采用第二种运行模式,即仅向中小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这也有助于我国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将本文信贷市场中的最优信息服务模型与李长英和王君美(2010)商品市场中的最优技术授权模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个模型的结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的是在普通商品市场中,具有优质产品的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而在信贷市场中,具有优质贷款的大型国有银行却由于贷款门槛较高而导致较低的市场份额。相同的是无论是技术拥有企业还是第三方征信机构,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之下,都会将自己的技术(信息)提供给具有更高市场价格(贷款利率)和最大市场份额的企业(银行)。

虽然本文的结论依赖于论文特定的模型结构,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蕴含着某些政策启示。为了模型的简化,本文并未考虑第三方征信机构搜集信息的成本,假设其本身不发放贷款,其提供的信息可以使银行发放贷款的边际成本降为零,且其只采取固定收费方式向银行收取信息服务费。若将本文的研究假设放宽到N个商业银行,不同银行自身搜集企业信用信息的边际成本不同等情形下,本文的部分结论可能会改变,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宝庆. 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J].金融研究, 2002(3): 81-86.

[2]李长英, 王君美. 最优技术授权及其社会福利分析[J].世界经济, 2010(1): 18-33.

[3]刘洪银. 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合理监管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13(2): 1-4.

[4]刘维奇, 高超. 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06(12): 94-102.

[5]马九杰, 王国达, 张剑. 中小金融机构与县域中小企业信贷——从需求端对“小银行优势”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2(4): 4-13.

[6]翁舟杰, 杨纮铸. 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效率吗——基于大银行与中小银行的对比性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 2012(6): 10-14.endprint

[7]Berger, A. N. and G. F. Udell.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477): F32-F35.

[8]Brown, M., T. Jappelli and M. Pagano.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redit: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Transition Countrie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2009,18(2): 151-172.

[9]DeYoung,R.,D. Glennon and P. Nigro. Borrower-Lender Distance,Credit Scoring,and Loan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Informational-Opaque Small Business Borrower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8,17(1): 113-143.

[10]Houston,J. F.,C. Lin,P. Lin and Y. Ma. Creditor Rights,Information Sharing,and Bank Risk 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96(3): 485-512.

[11]Jappelli,T. and M. Pagano. Information Sharing,Lending and Defaults: Cross-Country Evidence[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2,26(10): 2017-2045.

[12]Jayaratne,J. and J. Wolken. How Important are Small Banks to Small Business Lending? New Evidence from a Survey to Small Business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99,23(2-4): 427-458.

[13]Liberti,J. M. and A. R. Mian.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Hierarchies on Information Use[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10): 4057-4090.

[14]Mussa,M. and S. Rosen. Monopoly and Product Quality[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8,18(2): 301-317.

[15]Obstfeld,M. Risk-Taking,Global Diversification,and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4(5): 1310-1329.

[16]Padilla,A. J. and M. Pagano. Sharing Default Information as a Borrower Discipline Devic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10): 1951-1980.

[17]Pagano,M. and T. Jappelli. Information Sharing in Credit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e,1993,48(5): 1693-1718.

[18]Stein,J. C.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 Decentralized Versus Hierarchical Firm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5): 1891-1921.

[19]Stiglitz,J. E. and A.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 393-410.

[20]Tsai,H.,Y. Chang and P. H. Hsiao.What Drives Foreign Expansion of the Top 100 Multinational Banks? The Role of the Credit Reporting System[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3): 588-605.

[21]Williamson,S. D. Costly Monitoring,Loan Contracts,and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7,102(1): 135-145.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redit, Bank Size and Credit Reportingendprint

Service Mode

YAO Hong-xin,WU Yi-ting,ZHAO Yuan-jun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China)

Abstract:To establish a perfect credit system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service mode of the third-party credit reporting agenc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ynamic game model among credit agencies, commercial banks and three SMEs to discuss the role of the third party′s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choice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credit bureaus under different policy objectives. 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introduction of credit bureaus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credit market for SMEs-lowering market loan interest rate and increasing the total amount of credit, but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rvice modes is different;(2)optimal service mode of credit institutions varies because of different policy objectives, and in profit maximization goal of credit institutions, it provides credit information only to small banks; in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remaining loan enterprise, it will provide credit information to large banks and small bank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goal, it will determine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the bank lending threshold.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policy goal of China′s credit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o maximum surplus of borrowing enterprises and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and credit agencies should choose to open paid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all banks; in the future, with the maturity of the credit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private credit agencies will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system, the maximization of profit will be the main policy goal, and the credit agencies can provide SMEs credit information 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banks.

Key words:SMEs; credit reporting agency; bank size; service mode; Cournot competition

(責任编辑:李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中小企业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