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严军
近几年来, 洛阳市大力发展大鲵养殖,截止2016年底该市共有大鲵养殖企业公司及养殖场30余个,养殖大鲵30余万尾,年繁殖幼苗6万~8万尾,20 kg以上的亲鱼1万~2万余尾。2016年的经济效益4亿~4.5亿元。大鲵仿生态繁育技术关键是通过生态模拟建造大鲵繁育池,辅以相应的管理技术,为大鲵自然繁殖提供所需温度、水、营养等生态因子,使性成熟大鲵顺利实现性周期的变化,并成功地自然繁殖,具有建设成本低、对技术要求低,以及亲本的安全性好等优势。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洛阳市栾川、嵩县、新安县、洛宁县、汝阳县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1 仿生态基地的环境状况
洛阳市的大鲵仿生态基地大多建设在栾川、嵩县、洛宁县、汝阳县四县,这些区域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良好,是我国黄河流域大鲵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域和栖息地之一。该区域内山峰重叠,林木成荫,灌木杂草繁茂,河底乱石密布,水清见底,水生动物较多。pH值为6.8~7.5,透明度均在1.0 m以上。总面积达35 hm2。
2 大鲵仿生态繁育场地的建设
2.1 场地选择及基础建设
选择的场地要求水源必须充足,水量相对恒定,而且无任何外来污染;场地相对较平坦,有适宜建造仿生态繁殖池的场地;环境安静,无大的噪声干扰,无人畜频繁活动。周边植被茂盛,引水方便、保水性好的地方。基础建设主要是场地的平整和防渗漏,有的保水性强只需进行整平,临近溪沟、河滩边的,必须有水泥砂浆打板防渗漏。
2.2 大鲵仿生态繁殖池沟的建造
仿生態繁殖沟主要由人工溪沟、栖息洞穴与盖板3个部分组成。
2.2.1 人工溪沟的建造 溪沟是大鲵夜间活动觅食的主要场所,可以是直线型也可根据场地设计为弯曲线型,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略呈一定的坡度(坡降为100∶1),每一段溪沟的长度不宜过长,为30~50 m,否则出水口的水太深,不宜大鲵亲本栖息生活。沟宽为1~1.2 m,沟两边最好用鹅卵石、水泥砂浆浆砌,切忌沟边的石头缝不用砂浆,沟的高度0.4~0.5 m。
2.2.2 栖息洞穴 洞穴一般呈方形,池子宽1~2 m为宜,高度与人工溪沟相同,为0.4~0.5 m,每个洞在和人工溪沟接触处设1洞口,洞口宽约0.25 m,高约0.3 m,而且洞穴与洞穴之间最好能让水流相通,便于水体交换;其建造方法与主水沟相通;在人工溪沟及洞穴底部填上厚约10~15 cm的干净河砂或小卵石。将池子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养殖区,每个养殖区面积以15~20 m2为宜。
2.2.3 盖板 石板为宜,长1.3 m、宽0.65 m左右,多是加工制作的预制板,其规格为长1.3 m、宽0.65 m,中间留一个直径0.3 m的半圆形切口(两块盖板形成一个直径为0.3 m的圆形观察操作孔),将每一个洞穴用两块盖板盖上,观察孔可用花钵或者面盆堵上,并将整个盖板填上土,种植一些长青草木,以利于夏天隔热降温,池边坡两侧种植菖蒲等水草,仿生态池植被覆盖率应大于70%。洞穴盖板覆盖土层大于30 cm。大鲵繁育场地可用围墙围起来,便于防盗、防逃。建设完工后将山间溪水引入人工溪沟中,并将水的深度保持到0.4~0.5 m,浸泡100 d去碱。
3 大鲵亲本的投放
3.1 亲鲵选择工作
亲鲵取自伏牛山区原产地的野生大鲵;或使用来自该区域经选育的、非近亲繁殖,保持原种的典型性、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无规定性疾病的养殖大鲵。挑选标准为:反应敏锐,无伤残,无畸形,无疫病,无药物残留;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色泽鲜艳,体表完整无伤,有一层正常清洁透明的保护膜,头尾比例匀称。规格为:6~7龄,体重均在5 kg以上。
3.2 繁殖场亲鲵的雌雄比例及数量
每个繁育场大鲵的雌雄比应为4∶4~5。投放数量根据洞穴数量确定,按洞穴数的90%~95%投放亲鲵。
4 亲鲵的培育与管理
4.1 饵料鱼的投喂
根据大鲵的食性,结合日常池养经验,采取活饵投喂。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且经过检疫的野杂鱼或家鱼鱼种作为饵料鱼,体长10~20 cm均可。饵料鱼先经过暂养池暂养,投放时用2%~4%的食盐水浸泡消毒,第一次投饵量稍大,可按每尾种鲵投放1.5~2 kg的标准进行投喂。后期补充饵料鱼主要是通过观察生态沟内的饵料鱼密度来决定,晚上观察发现人工溪沟的内饵料鱼的密度低于3~5尾/m2时应及时补充,补充数量为1~1.5 kg/尾种鲵。8月以后临近产卵停止补充饵料鱼,而到了11月份孵化结束后要立即按1~1.5 kg/尾种鲵标准及时补充饵料鱼。
4.2 饲养管理
4.2.1 水质管理 水源的水质是培育好亲鲵的重要保证,要经常检查防止进水管道脱节或爆裂,造成停水现象;进水量也应根据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节要求供水量大,冬秋季节供水量相对减少,孵化期供水量加大,基本上随着季节和生殖习性进行调节。水流速度为0.2 m/s左右。
4.2.2 日常管理 主要注意日常巡查,发现死饵或其它死亡虫类及时捞出;在繁殖季节要加强日常巡查次数,一般为每天2~3次,一旦发现有咬伤较严重的种鲵,及时捞出再放入养殖池内进行救护暂养,待康复后再放回人工溪沟内;定期进行药物消毒,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进水量调节成微流水,再用鱼虾安挂袋(每次200 g,2 h后恢复供水)或食盐挂袋(每次2 000~3 000 g,1 h后恢复供水),进行杀菌消毒,5~8份,3次/月,9月至翌年4月份,为2次/月。要注意控制水温和水质。常年保持水质清新,应及时清除残饵、粪便。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应注意防寒保暖。夏、秋季宜每隔2~3 d清池一次;冬、春季宜每隔6~7 d清池一次。勤于观察,搞好管理,应做好生产日志和摄食、用药等记录。
5 自然产卵和孵化
5.1 大鲵产卵
仿生态繁殖采取的是自然产卵,经过精心饲养和细致管理,性腺发育良好的亲鲵在繁殖季节会自行结对产卵,通过体外授精方式进行授精。产卵前期必须把沟内的活饵料鱼捞尽,以免影响后期孵化出苗。产卵时雌性大鲵自行产卵,雄性大鲵便不断排出精液,同时不时搅动水体,以提高受精率,产卵过程完成后,雌性大鲵便离开产卵的地方,而雄性大鲵则守护受精卵,待其自然孵化。
5.2 大鲵孵化
多采取自然孵化,当发现亲鲵产卵受精后,将已有受精卵的洞穴的出入口用钢丝网堵住,避免其它大鲵进去吃食卵粒,此外,要定期地通过观察孔投喂鲜鱼块,以使护幼的雄鲵有充足的饵料。投饵次数1次/2~3 d,每次3~5块,0.08 kg左右。到大鲵幼苗自行觅食游走后,雄鲵才离开。最后是捞苗,通过详细观察,发现已有8%~10%左右幼苗已出膜时,将雄性大鲵驱走,再将大部分未出膜的受精卵带轻轻捞回养殖场进行室内孵化出苗,这样可减少损失和降低劳动强度。因为在洞穴内的鲵苗全部出膜后再捞就不易全部捞出。
6 小结
近几年来,洛阳市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推广应用在栾川、嵩县、新安、洛宁、汝阳五个县的30余个养殖场,养殖面积达35 hm2。由于亲鲵的培育和繁殖技术问题,各个大鲵仿生态繁育场的亲鲵每尾雌鲵产卵数范围在80~400粒,出苗率较低为20%~38%,说明各繁殖点的条件不同,管理水平不一样,结果也不同。该技术的应用使繁殖过程中亲本损失相当小,而且可以延长产卵年限。日常管理不占用过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较低,容易推广。只要有较好的水源就可以养殖。存在的问题是大鲵仿生态繁殖技术水平不高,出苗率较低,自然孵化的孵化效果完全依赖当地气候条件。如果采取人工孵化方式将会提高孵化率。
(收稿日期:2017-10-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