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青
(鹤庆北衙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鹤庆 671507)
矿产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其需求量不断增大。人类在获取矿产资源的同时,矿山经过长期的开采,会对矿山生态环境带来无法避免的伤害。比如,露天采矿改变了山体结构,对地貌形态造成破坏,矿区占用了耕地和林地,占用了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在矿产资源加工的过程中,矿山企业会排放大量固体废弃物和废水。废水中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透到地下或流到地表水中,会造成水资源污染。矿渣堆放会占用大量土地,矿渣里的金属污染物随雨水溶入地表水中,并在动物或人类身体里富集,严重威胁矿区生物系统和居民的健康。因此,在获得矿产资源的同时,矿山环境生态修复工程也必须进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金属非金属矿山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经济、快速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为矿山污染环境下的生态治理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矿山开采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对地表环境破坏较小,但形成采空区,破坏山体结构稳定。露天开采对地表环境破坏大,占用土地,破坏植被。由于很多老矿山开采初期没有设计合理的开采方式,没有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私挖乱采,许多老矿区采空区不进行回填,多年后地表塌陷,原来的耕地和林地变成了废弃矿区,难以再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复垦难度越来越大。
矿山开采用水量巨大,矿区内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大量的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矿区对废水处理不当,它会随着雨水等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污染地表水,部分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例如,矿山的尾矿库中,废水通常会含有重金属物质,选矿时会应用有毒的工业化学物质。这些废水运输和存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泄露,给外部环境造成污染,特别容易污染地表水。此外,废水中有毒化学物质也会和尾矿的矿石发生各种化学或物理反应,形成新的污染源,渗入地下水,进一步污染水环境[1]。
矿山开采多占用林地和耕地,使拥有大量植被覆盖的林地被破坏,使农田遭受破坏,原有的生态地貌在开采过后变成了采矿区和尾矿堆积区。整个生态景观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矿区粉尘增加,而空气净化和涵养水源的能力缺失。虽然某些矿区会在地表种植一部分植物,但是新种植的植物覆盖率低,地表土壤依然疏松,没有对抗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土体结构稳定性差。整体来看,目前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恢复程度较低。原生态系统退化严重,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较低[2]。
针对矿山生态环境现状,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修复技术工作的研究,现主要使用的治理技术有以下三类。
2.1.1 地质修复技术
地质修复技术主要用于采矿对地质结构的破坏,对矿区内的采空区、不稳定边坡进行修复。用大型推土机对矿区内的土地进行回填整平,使矿区内的坡度和沟坎消失,矿区地面尽量平整;对矿区内形成的边坡和陡坎,采用坡面加固排危技术处理,稳定边坡结构,排除地质隐患;对矿山采空区用井下废石就地充填综合技术,废石可以井下就地消化,实现井下废石不出坑,也彻底解决井下生产矿山的废石排放问题。例如,滇池流域的采矿废弃地就使用地质修复技术,通过场地整治、削坡、护坡等工程措施以维持地表基底稳定[3]。
2.1.2 地貌修复技术
在矿山污染环境下,人们不仅要对地质地形进行修复,也要对地貌地表环境进行修复,为之后的生态系统修复奠定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貌修复技术现在主要分为物理工程技术、生物装置技术和人工装置技术三种。三种技术可以搭配使用,从而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治理龙凤岭废弃采石场时,人们使用了生态植被毯加上双向格栅,再结合植被恢复基材喷附技术、基质喷播技术、基质型容器苗种植技术等技术进行植被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
2.2.1 植物配置养护技术
考虑矿区所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时,人们要考虑经济、美观、生态等因素。例如,在云南省大红山矿区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实际情况首先要求植被恢复以快速恢复为要求,之后移交给地方管理。根据当地农村林业产业发展的需求,人们选定乔灌结合、竹灌结合的方式,选用芒果树与三叶豆混植、竹子与车桑子混植2种配置方式布局在大面积的平地或平缓地;选用榕树与构树混植,三叶豆与凤凰树混植2种配置方式布局在坡地、台面、陡坡地、零碎地块[4]。
2.2.2 植物营造技术
植物营造技术通常使用喷播、鱼鳞坑和围堰栽植、容器苗栽植。三种技术各有特点,喷播是最经济的造林方法,也可以混播,利用草种的互补性,在喷播草种的同时,混合木本种子一起喷播在边坡上。选择所喷播的草种应该是成长迅速,耐旱、耐贫瘠,根系发育好的多年生品种。根据当地冬季气候温度情况,人们还应考虑品种的抗冻性。容器苗造林,具有缓苗快、成活率高的显著优势[5]。
2.3.1 物理修复技术
土壤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表土转移和客土回填两种。表土转移法使用范围有限,仅用于新开矿山和新建尾渣场,现在广泛应用在露采铁矿山的土壤修复工作中。另一种客土回填技术虽然效果明显,但是费用昂贵,它是采用外借根植土的方式。在使用两种技术时,人们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湖北黄梅马尾山铁矿通过比较两种技术的经济性,采用表层客土全覆盖、乔灌草间植的方式进行植被恢复,不仅改善了区域环境,而且提升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
2.3.2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主要运用化学方法,使用化学添加剂减少或去除污染物。人们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选择适合的化学添加剂,运用合适的化学方法,对污染物进行吸附、迁移、淋溶、挥发、扩散和降解,减少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含量,使污染物浓度达到正常指标。使用这种方法时,人们要特别注意所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不能产生二次污染。与其他污染修复技术相比,化学修复技术使用时间较早,相对成熟。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修复方法,但是随着新材料和新化学试剂的不断涌现,修复效果不断提升。
矿山尾矿库的重金属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使矿区周边土地普遍过度酸碱化,土壤pH值严重偏离正常范围,不适宜植被生长,必须添加酸碱调节剂进行基质改良[6-7]。人们可以采用石灰、碳酸氢盐对酸化的土地进行基质改良,中和酸性;可以采用石膏、碳酸氢盐、硫酸亚铁等对碱化土地进行碱中和。对于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人们可以利用化学物质(包括钙酸盐、含磷材料、铁氧化物、铁、α-淀粉酶、腐殖酸等)的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催化还原、络合等作用,达到减弱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能力和固定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2.3.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使用生物方法,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让残留在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吸收、降解、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土壤指标恢复到安全范围内,或是让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变成无害化,或是让污染物稳定,不向周围环境扩散。它的优点是经济、不会对环境造成再次污染,缺点是修复时间长,使用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修复效果不稳定。
采矿造成采矿区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矿山生态恢复工作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加快我国矿山生态恢复。
1 张一修,王 济,张 浩.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岩溶,2010,29(2):128-133.
2 吴靖雪,张 希,李 鑫.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7):83-84.
3 邓继福,王振中,张友梅,等.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生态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6,17(2):1-5.
4 苏夏征,程 峰,莫时雄.植物修复在治理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22(31):27-28.
5 朱光旭,郭庆军,杨俊兴,等.淋洗剂对多金属污染尾矿土壤的修复效应及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9):3690-3696.
6 许 超,夏北成,林 颖.EDTA对中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动力学[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585-1589.
7 谭绿贵,陆三明,王本伟,等.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以六安市矿山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4,20(2):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