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费米
近来,有一些苗头似乎不大好,一提起经济发展问题,就有人把矛头指向环境保护,说就是因为环保风暴四起,污染企业关停并转,导致中小企业纷纷关门,造成GDP下降,税收受影响。秋冬季雾霾来袭,环保督查力度加大,网络上就出现了部分调侃甚至抹黑环保的声音。这其中有些是污染产业链的一员,有些是利益关联者,他们做出这样的反应并不新鲜,但有些键盘侠们跟着人云亦云,就让人很是费解了。这就有必要提提公民社会的问题了。
一个公民社会,要有一大批成熟的公民,公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有善好的价值判断,不人云亦云。具体到环境保护方面,是要绿水青山,还是要保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相信一个成熟的公民应该有自己的正确判断。
当然,成熟公民的养成,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信息的获取。如今网络发达,每天一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量是不少,质如何就是需要甄别的问题了。大多数人不可能事事都懂,有些信息真真假假,让人难以判别,也有一些信息带有偏见,以偏概全。比如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去年我在一个科普网站上看到一篇雾霾形成机制的文章,觉得有些道理,就在朋友圈里转发了,很多人看后点赞,只有我的大学同学黄业茹留言说:雾霾形成机制很复杂,没有文章里说的那么简单。黄业茹是国内污染检测方面的专家,专业知识比我丰富得多,她的话自然是有一定分量的。
经过这几年的治理,大气环境质量明显见好,雾霾天减少,颗粒物浓度也在减弱。早些年为雾霾伤神,我们专门跑到北京南边的南宫买了房子,就是看上了那里的青山绿水。看房时春意正浓,空气清新,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住了半年多,等到北风一刮,问题就来了——附近王佐乡的农家做饭取暖都烧煤,比市中心还多出一重污染。下班回家,嗓子一难受,暗下决心:下次再换房,一定要冬天的傍晚去看房。
不过这两年煤烟气没了,空气质量明显变好,我就有点纳闷儿:难道农民不做饭不取暖了?今年夏天跑雾灵山去租农家院,才知道北京郊区都在实行煤改电,农民做饭取暖都用上了电。为降低农民负担,取暖部分的电费降价,为提高采暖效率,乡里免费(限于低保家庭)或贴补农民安装房屋保温层。北京蓝天白云的恢复,这些措施功不可没。
笔者深感,在环保信息的提供方面,我们是有所欠缺的。如今社会步入老龄化,很多退休的老人在农村租农家院养老,但因为取暖问题难以解决,基本都是冬天回城里住。我看过农家房子的保温层,装起来简单,材料也便宜,采暖效率提高了,取暖费用自然也就降低了。同时,对大气的污染也就减少了。这就要求我们在环境保护宣传方面有些新思路,在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宏观层面之外,微观层面上要多提供真实有用的具体信息。
好天气大家都看得到,至于这样的天气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就不一定知道了。成熟公民的养成,需要有关机构经常地、大量地提供有理有据有事实的信息。好的信息多了,虚假信息就受到打压,没有依据的造谣文章就不会有市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就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当然,仅有一定的认知还是不够的,一个成熟的公民,还需身体力行,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接触了很多北京市的绿色志愿者,年龄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不等,他们有的是大中学生,有的是退休人员,有的帮助街道开展各种环保宣传,有的参与大型环保公益项目,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还有的朋友,经常在媒体和自媒体上发表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文章,影响着周围的人。还有一个朋友,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奔波了半生,并且已经内调了数年,临退休了,还主动跟随中科院科考队去西藏墨脱考察生态环境。这些人,是成熟的公民,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