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

2018-02-03 10:59:49
中国安全生产 2018年4期
关键词:虚报钉子解决问题

从烧船称钉看安全监管

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宋朝航运和船场皆官办,有人钻管理上的漏洞,损公肥私。如造船用钉,官船多虚报。因为这里有一个“空子”,钉子钉在船体里,既不能称重量,也难以点数目,所以历来都听任工匠虚报多领。后来许元出任发运判官(负责水运工作的官吏),他对工匠虚报多领船钉的事早有所闻,决心除此积弊。一天,他来到造船工场,下令拖出一条新船,当众放火烧毁。烧完之后,把钉子收集起来过秤。结果,钉子的重量只是申报用钉量的十分之一。从此,这个真实的用钉量被作为定额标准,用钉量多报的问题就此绝迹。

许元烧船称钉的做法看似有些粗笨和简单,但却十分有效。细想一下,许元在处理官船用钉量虚报的问题上只做了三件事:一是发现了用钉量虚报的问题;二是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三是确定了标准,防止问题反复。他之所以能够根治这个积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他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负责,面对问题盯住不放,直至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也启示我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要真正盯着问题抓安全,要勇于盯、盯得准、盯到底和盯长远。

要正视问题勇于盯。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正确的问题观,敢于承认它、正视它和揭露它,努力克服回避、掩盖、袒护、惧怕、拖延等消极心态和认识误区,切实端正思想,摆正心态,做到“我的问题我负责”,主动认领问题并盯住不放,把发现问题当作改进工作的契机,借助问题完善优化管理,从而为解决问题开辟前进道路。

要分析原因盯得准。孔子主张“视思明”,就是说看问题要想想是否看清了、看准了。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在发现问题之后,要对问题进行细致深入地梳理诊断和分析研究,深刻剖析其背后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且能够小中见大、同中见异、见微知著,这样才能把握问题实质,认清问题要害,准确定位定性,从而为解决问题找准方向。

要制订对策盯到底。俗话说,发现问题是水平,解决问题是能力。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仅仅发现问题是不够的,解决问题才是安全工作的目标和根本所在。而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在盯住问题不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对策并认真落实到位,注重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彻底解决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努力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要着眼未来盯长远。解决问题要具备科学发展的眼光,既要盯眼前抓整改,又要盯长远建机制,安全管理更是如此。作为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善于分析事物发展的趋势走向,善于洞察潜在的漏洞风险,在提高解决问题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上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常态化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真正用规章制度来超前防范和积极应对问题的发生。

(刘建明)

安全没有“淡旺季”

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一些旅游景点有“淡旺季”之分,但企业的安全生产什么时候也不能有“淡旺季”,安全永不放假。

当企业开展的各种安全活动暂告一段时间后,或者刚刚进行过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一些人可能暂时会产生松懈、麻痹思想,认为这时候安全生产方面应该不会有什么情况出现。于是,就会出现“松口气”的思想,盲目乐观、疲劳厌战的心态,从而放松安全责任和措施的落实,为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因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有半点松懈和侥幸心理,要时刻严防安全意识淡化、安全麻痹思想抬头,坚决杜绝不遵守安全制度、执行规程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出现,避免给安全生产管理留下漏洞和隐患。

总之,越是在节假日、双休日这样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越不能“挂空档”,并且要加强安全监管,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让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时刻保持在最高级别,做到“全天候、全覆盖”。以“问题”为“导向”抓安全管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思想上的安全“预防针”天天打,让安全意识的警钟始终长鸣,员工自觉遵章守纪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效防御安全风险,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确保企业和谐发展。

(肖鹏鸣)

猜你喜欢
虚报钉子解决问题
国企总工虚报工程量敛财被判刑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当钉子邂逅毛线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26
车检过程引起ABS故障虚报分析及处理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少了颗钉子
钉子
雪夜聊吟
试论政府统计中虚报与整治的博弈分析
赢未来(2018年22期)2018-12-24 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