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畔
许启金,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作业班副班长。三十多年来一直奋战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及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工作一线,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2014年4月,许启金被中宣部选树为五一期间全国劳模宣传典型。2015年4月28日,他作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一干就是36年。在采访中,许启金告诉记者:“刚上班的时候,与周围很多科班出身的同事相比,我感到自己没有专业文凭、不懂专业技术,这让我十分自卑。但我觉得,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不能没有技能,不能没有理想和追求。”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许启金
为全国劳模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2017年6月,许启金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2018年3月,这位来自基层一线的“状元技工”,作为新当选的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1982年5月,通过社会招工考试后,许启金被当时的“宿县地区供电局”录取,当上了一名电力线路检修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会成为他
许启金坚信“勤能补拙”,认为只要用心学就没有迈不过的坎。他把自己的学习之路总结为“三步曲”。
第一步:死记硬背二十年。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电力专业知识,许启金一开始只能死记硬背那些技术术语、规程和规范。“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我有个背书的习惯,喜欢把每天要背诵的内容用铅笔抄写在小纸条上。上班或外出时,兜里总是装上小纸条,一有空就掏出来看看。”就这样,许启金坚持了将近二十年,光“小纸条”就写了上万张,正是这上万张的“小纸条”,积累起了他电力专业知识的高度,夯实了他日后搞创新的基础。
第二步:赶鸭子上架学电脑。许启金告诉记者:“新时期学知识、搞创新不会电脑不行。我从39岁开始学电脑,先后掏钱买过4台电脑。”为了学会打字,许启金从“一指禅”开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敲,反反复复地练习。能够独立在电脑上敲出第一篇文章时,可把他高兴坏了。2007年以后,他开始学习V i s i o绘图软件,2013年下半年起,他又开始学习3d s M a x,画杆塔图,画电气图,把检修操作过程图示化。谈起学3d s M a x的目的,许启金告诉记者:“一是为了让徒弟们看着直观,学得快、记得住、好上手;二是把在别人眼里高大、粗壮的铁塔和线路装进电脑,可以更好地分析它们、维护它们;三是为了把一些创新成果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演示,这样可以持续改进,少走些弯路。”
第三步:当上工人“许老九”。虽然许启金只是个高中生,但是由于长期坚持学习,他的知识储量和解决各类难题的能力在不断增长。许启金告诉记者,他特别喜欢工友们给他起的一个外号——“许老九”。据他介绍,“许老九”的“九”字不仅是工友们对他的调侃,还是对他的褒奖。“工友们说我爱学习、肯钻研,是知识型的技术工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刻苦学习的钻研劲头让许启金很快成为线路运维专业的技术骨干。2003年,他通过技能鉴定,成为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2005年,成为安徽省电力公司首批首席技师;2011年,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此外,他还先后被授予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公司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6年4月26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许启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创新工作成效。他坚守一线的“钉钉子”精神得到习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习总书记评价他是“电网方面状元级的技术工人”。
许启金说:“我的工作岗位就在杆塔、线路上,我的职责就是保障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我干的最平常的工作,就是巡查线路排除故障。”巡线对于一个线路工人来说,虽然既简单又平凡,但也非常辛苦。据许启金介绍,2005年8月2日深夜,宿州市突降雷暴雨,2点13分,一条220千伏线路遭受雷击发生跳闸。为了尽快排除故障,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雨刚刚停,许启金和他的工友们就开始查找故障点。到处是水,抢修车辆不能下路,只能停在距离故障线路很远的公路上。“那天,我在泥水里来回走了有十多公里路,先是沿着线路下方排查,后来又登上杆塔排查。我登了6次基杆塔才找到故障点,采取措施排除了故障。夜里睡觉浑身酸痛,第二天,发现腿肿了,一个星期才消下去。”
据许启金介绍,他干的最危险的活,是在高压线上带电检修。“我所带的班组承担着高压带电检修工作,接触的都是1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如何保证我和工友们每次工作的平安,是我最下功夫琢磨的事情。”为此,许启金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心血。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多年来,他先后参加和组织完成了近千项带电作业任务,参与消除各类缺陷3000余处,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责任事故,实现了零差错。
作为一名资深班组长,在班组管理方面,许启金也有很多自己的经验。在采访中,许启金告诉记者:“比如说线路巡视,我们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工作都是在野外,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路再远、再难走,我都要巡视到位。”在组织工作方面,他也有独特的方式,据许启金介绍,每天任务下来后,他都要自己先做一个预案,对使用哪些工器具、人员的分工、每个人的特点都了然于心。在工作中,许启金还善于把握员工的情绪,“有的员工情绪不好,就不能让他登高作业;有的员工体能方面有问题,也不能让他进行登高作业。要从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进行准确的分析,确保员工安全。”许启金介绍说:“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把所有的作业流程、操作步骤像放电影一样在自己脑子里过一遍,这样第二天在现场指挥时就会很清晰,就不会忙乱,作业现场就会有保障。”
许启金告诉记者:“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批徒弟、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电网运行检修队伍。”2010年1月,宿州供电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启金工作室”,从此,他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把自己积累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许启金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们都成为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目前,他的徒弟们很多都成为了生产骨干,有的当上了班长、有的当上了技术员,还有的成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科技标兵、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
谈起自己搞创新发明的动力,许启金告诉记者:“最大的动力是为了解决一些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难题。”他从搞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开始,慢慢地走上了一条技术工人的创新之路。“以前,我家的阳台就是我的加工车间,我自制了一台钳架,购置了砂轮机、锉刀、游标卡尺等工具。只要没有外勤任务,我就会坐在电脑前画图、到市场上购买原材料、在阳台上捣鼓创新项目。”2011年,许启金发明了软梯作业防高空坠落自锁器,获得了国家专利,填补了国内软梯作业安全防护的空白。据了解,目前,他一共获得7项国家专利,都得到了推广运用。他的技术成果曾获得全国“舜杰”杯一等奖,安徽省技能大奖。他带领的创新小组曾被命名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14年,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创新的过程中,他也遇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他并没有因为失败而灰心放弃。许启金说:“放弃就意味着没有结果,就等于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他总是鼓励自己,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钻研下去,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总会得到满意的成果。
有人说他是“电力线路医生”,有人说他是“高压线上的舞者”,也有人说他是“阳台上的发明家”。在许启金看来,电力线路就是他的人生舞台,电力线路就是他的精神寄托。春夏秋冬,寒来暑往,36年的始终如一,2400公里线路上的往来穿梭,就是他的线路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始终如一地干好一件事:当好一名电力线路检修工。”许启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