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金凤
(太原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 山西 太原 030000)
恶性青光眼又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一种发生于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浅前房和高眼压是恶性青光眼的主要临床特点,严重损伤到了患者的视力功能[1]。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以尽快改善患者视力功能,降低致盲的风险[2]。本文对抗青术后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进一步评价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选择我院青白科于2011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抗青术后恶性青光眼患者29例(29眼),所有患者均为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67岁,平均年龄(48.7±2.0)岁。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1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眼10例,自发性恶性青光眼2例。
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前30min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行利多卡因、布比卡球后麻醉。距角膜缘3.5mm处穿刺巩膜,切除中央玻璃体。于2点钟和10点钟方位做透明角膜切口,注入黏弹剂,分离粘连虹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切除根切口处及中央后囊膜及前部玻璃体,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1mg。术后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滴眼,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持续1周。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以及中央前房深度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
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前房均恢复正常和稳定,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比较(±s)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情况比较(±s)
视力 眼压(mmHg) 中央前房深度(mm)手术前 0.28±0.15 38.2±5.4 0.79±0.38手术后 0.77±0.35 16.8±3.9 2.15±0.79 P<0.05 <0.05 <0.05
本组29例患者,术后2例出现角膜水肿,1例出现前房出血,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睫状环、玻璃体前界膜阻滞、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以及术后炎症反应是恶性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3]。玻璃体导流功能差,房水无法进入前房,前房逐渐变浅,房角闭塞,房水排出受阻,随着玻璃体容积增加,眼压会进一步升高,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
目前临床尚无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特效方法,解除各种阻滞,沟通前后房,疏通房角的房水引流,排出玻璃体积液,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功能是临床治疗原则[4]。玻璃体在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玻璃体切除术成为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通过切除部分玻璃体,减少玻璃体体积,降低后房压及玻璃体与眼前节结构粘连导致的房水逆流风险。此外切除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后囊膜能够消除恶性青光眼浅前房和高眼压的恶性循环[5]。本研究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这与傅婷[6]的报道一致。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能改善玻璃体腔内液体向后房流动受阻的状态,一方面晶状体体积减小而降低了瞳孔阻滞力,减小了后房压力;另一方面晶状体直径减小,增加了晶状体睫状体间隙,从而增加了玻璃体腔内的液体向后房流动的面积。联合玻璃体切除能够有效预防玻璃体过度紧贴引起再次出现房水逆流,对于彻底治愈恶性青光眼有积极意义。术中玻璃体部分切除后眼压下降,眼前段拥挤减轻,前房缓慢加深,此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为安全。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利用黏弹剂分离房角,解除部分房角粘连,不仅能够促进手术后房角功能改善,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1]陈礼彬,陈云辉,谭凡.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术治疗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44-46.
[2]宦会娟.恶性青光眼手术治疗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8):69-70.
[3]王育红,吴作红,喻长泰.恶性青光眼34眼治疗回顾分析[J].眼科,2013,22(1):38-40.
[4]韩冬.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6,24(1):31-32.
[5]沈蔚,龚永祥,张青.前段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507-1509.
[6]傅婷,周雄武.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恶性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5):95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