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王立涛
摘 要: 伊通縣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打造农业机械化发展升级版。
关键词: 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政府推动;新型主体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12.053
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东北黄金玉米带腹地,土地肥沃,玉米单产高,是国家级商品粮大县。全县耕地总面积 219.85万亩,其中旱田 198.85万亩,水田21万亩,主要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玉米种植面积 167.1万亩,占耕地面积76%,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1 机械化作业水平评价指标
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80%。耕、种(插)、收三项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了93%、85%、56%。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1%;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100%;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72%。
2 技术支撑能力
2.1 农机装备配备科学合理,可满足辖区内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需要
到2017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48.2688万kW,比上年增长了12.4%;拖拉机保有量 1.4848万台,比上年增长了2.2 %,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703台,比上年增长了8%,占拖拉机保有量的 38.4%,平均每个行政村30.1台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 1174台,比上年增长了37.1%,平均每个行政村6.2台玉米收获机,平原区全部实现玉米机械收获;高效植保机械保有量34台,比上年增长了325%,植保飞机1架,植保无人机20架,普通植保机5200台;粮食烘干设备74台,达到本地粮食烘干要求;秸秆处理机械240台。
2.2 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作业服务能力强,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
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全县有农机服务组织792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服务组织315个;拥有农机原值50~300万元的服务组织117个;农机原值300万元以上的农机合作社24个。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90万亩。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数量及服务覆盖能力能有效满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需求。
2.3 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清晰可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
伊通县多年推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总结出《伊通县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农机农艺融合度较高;技术路线清晰;生产模式可复制;受到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民认可,并被广泛应用。这四种技术模式适合不同地域特点,基本特点是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增收节支。伊通县保护性耕作模式在东北四省区都有应用和推广,是农业永续发展的法宝。其中秸秆归行模式中的核心机具——秸秆归行机是我县正高级工程师王立涛发明;坡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中的核心机具——小型免耕播种机是我县农艺师甘雨来发明。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打造出了“全量秸秆归行覆盖保护性耕作”等四种“伊通模式”。通过多年持续发力,我县的免耕播种和保护性耕作面积不断扩大。2014年开始在伊通县试验示范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等模式;2015年全县多乡镇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始布点推广;目前我县大型合作社和示范户已经实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了保护黑土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收节支,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伊通县的天更蓝、水更清,农民收入越来越高。
3 组织保障能力
3.1 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出台相关措施,推动机制高效
县政府重视和支持全程机械化工作,把推进全程机械化纳入本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推进措施,建立有考核督查机制;有效协调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农业系统各相关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绩效考核,形成高效的推动机制;制定了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新型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农机深松整地抗旱保墒增产实用技术实施方案、秸秆捡拾打捆实施方案、高效植保机械化推广作业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农机作业远程电子检测技术终端设备补助实施方案。
3.2 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健全,工作责任机制明确,形成合力
职能清晰,形成分工协作,推进全程机械化的工作机制;农机化主管部门及时制定全程机械化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有明确的时间表、任务图及保障措施;成立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小组,有效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等工作。
3.3 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效果显著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让广大农民了解和掌握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建立农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2个。开办农机深松、秸秆捡拾打捆、高效植保、玉米机收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12 660人;召开了农机深松、秸秆捡拾打捆、高效植保、玉米机收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演示现场会31次,参会人次15 000人。
4 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五年来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保护性耕作技术,报道农机现场会,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不仅现场农民能直观学习到,农民还能通过电视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电视台还会在田间地头拍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地块玉米的长势。